健脾益肾法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05 05:53:03

健脾益肾法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法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晚期(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和中医组。结合组用化疗联合自拟“补脾益肾消积汤”治疗,中医组单纯使用中药治疗。结果 ①中医组在改善乏力方面明显优于结合组。中医组与结合组在改善咳嗽、血痰、发热、气短方面,无显著性差异;②结合组获PR16例,NC11例,PD3例,有效率为53.33%;中医组获PR3例,NC20例,PD7例,有效率为10%;两组比较, P0.05,无显著性差异;⑤体质量方面,两组比较,P

[关键词] 健脾益肾法;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为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早期的NSCLC患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化疗在中晚期NSCLC的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对于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所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联合化疗可能提高疗效,但也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患者与毒性相关的死亡率,且并不改善生存期[1]。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改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在国内已得到广泛认可[2] 。基于此,笔者从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9月1日用自拟中药“补脾益肾消积汤”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患者30例,进行前瞻性的中晚期NSCLC综合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位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和中医组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生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类、治疗前Karnofsky评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组别例数性别(例)

男女年龄(x±s)发生部位(例)临床分期(例)病理类型(例)

中央型周围型Ⅲb期 Ⅳ期鳞癌腺癌其他卡氏评分(x±s)

中医组30181262.53±6.5414 1616141019 172.12±8.44

结合组30201059.27±6.7515 15171312 18 071.53±9.09

注: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P>0.05

1.2 诊断标准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及分期标准,按中国抗癌协会编著的《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3]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所有纳入试验的患者均需符合下列条件:①病理及分期为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②年龄在18~70岁之间;③Karnofsky评分>60分;④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者;⑤一个月内未接受有效抗肿瘤治疗;⑥愿意接受本方案治疗、依从性好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排除:①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不能耐受试验者;②有精神障碍疾病者;③合并活动性结核及其他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者;④已经手术切除病灶或放化疗及生物治疗影响疗效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⑥依从性差者。

1.4 治疗方法

1.4.1 结合组:服用自拟补脾益肾消积汤以及化疗(方案为NP或GP)。自拟补脾益肾消积汤组成:茯苓15 g,白术10 g,党参15 g,山药15 g,薏苡仁20 g,桔梗10 g,山茱萸10 g,熟地15 g,全蝎5 g,浙贝母10 g,蛇舌草20 g,重楼10 g。辨证加减用药:肺郁痰瘀型选用僵蚕10 g、田七10 g;脾虚痰湿型选用

作者单位: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李轶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肿瘤科(黄学武)

法半夏10 g、全瓜蒌10 g;阴虚痰热型选用生地15 g、夏枯草10 g;气阴两虚型选用百合15 g、黄芪15 g。水煎口服,1剂/d。21 d为一周期。

NP化疗方案:NVB 25 mg/m2静脉注射第1、8天, DDP 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3周为1疗程。

GP化疗方案:吉西他滨 1000 mg/m2静脉注射 第1、8天, DDP 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3周为1疗程。

1.4.2 中医组 服用自拟补脾益肾消积汤。

1.5 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抗炎、止咳、平喘、止痛、止血、止呕、护肝、保肾、营养支持等。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瘤体,免疫功能,生存质量,体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

1.7 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11.5软件包,根据数据类型及分组选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均以3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评定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方法

2.1.1 症状 常见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计分方法是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治疗前及治疗后根据症状出现情况记录。

2.1.2 瘤体 根据UICC关于实体瘤疗效标准计算: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稳定率=[(CR+PR+NC)/ 总例数]×100%。

2.1.3 免疫功能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检测一次LBT(淋巴细胞转化率),OKT(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

2.1.4 生存质量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Karnofsky评分。

2.1.5 体重 治疗前后均测体质量2次(连续2 d),取平均值。若治疗后较治疗前体质量增加≥1.5 kg为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体质量增加≥1 kg为有效;若治疗后较治疗前体质量无增加或增加不足1 kg为无效。(排除有胸水、腹水因素)。

2.1.6 不良反应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及其后每周复查一次血分析,每3周复查肝肾功能和心电图,以观察治疗药物对患者骨髓功能、心、肝、肾功能的影响。

2.2 治疗前后的比较分析

2.2.1 症状积分改变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症状积分改变的比较(x±s)

症状中医组结合组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咳嗽271.53±1.030.52±0.92*281.62±0.940.64±0.88*

血痰101.25±1.060.35±0.86*141.30±1.050.36±0.81

发热120.83±0.990.25±0.83*140.77±0.940.19±1.01*

胸痛171.46±1.040.92±1.00*#201.40±0.890.33±0.99*

气短211.37±0.920.36±1.01*181.33±0.870.40±0.86*

乏力251.47±0.970.49±0.96*26 1.50±0.901.21±1.01

治疗前两组比较,症状的例数采用χ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组在症状例数上具有可比性;每个症状积分采用t检验,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组症状积分具有可比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无显著差异,提示结合组乏力症状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与结合组治疗后比较,经t检验,#P

两组咳嗽、血痰、发热、气短治疗后积分比较,经t检验, P>0.05,提示中医组与结合组在改善咳嗽、血痰、发热、气短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2.2.2 瘤体改变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瘤体改变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CRPRNCPD有效率(例,%)稳定率(例,%)

中医组30032071076.67

结合组3001611353.3390

两组比较,经χ2检验,P

2.2.3 免疫功能的改变的比较(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转换率(LBT)及T细胞亚群的比较(x±s)

组别LBT(%)CD+4(%)CD+8(%)CD+4/CD+8

中医组(30例)治疗前38.14±15.9236.16±10.97 29.26±8.961.27±0.69

治疗后48.18±16.25*#42.56±10.21*# 22.18±10.42*#1.69±0.41*#

结合组(30例)治疗前34.54±16.3731.57±9.4825.41±9.451.26±0.58

治疗后36.77±15.6433.66±8.12 21.02±8.361.41±0.49

与治疗前比较,①P

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中医组*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结合组LBT及T细胞亚群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提示化疗可能不利于免疫功能的改善。

治疗后两组比较,经t检验,#P

2.2.4 卡氏评分的比较(表5)。

2.2.5 体质量变化的比较(表6)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卡氏评分积分的变化的比较(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中医组3072.12±8.4479.94±9.12

结合组3071.53±9.0977.30±8.53

治疗前两组比较,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前两组的卡氏评分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治疗后的卡氏评分提高无差别。

表6

两组治疗后体质量变化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中医组301610486.67

结合组30881453.33

经R×C列表χ2检验,P

2.2.6 安全性及毒副作用的比较(表7)。

3 讨论

目前治疗肺癌,学术界普遍主张多学科综合治疗。结合我国实际,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分别针对不同的发病环节,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彼此的不足。中医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看待肺癌,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正气虚损、邪毒入侵关系密切,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肺癌的发病过程可以用“痰、瘀、虚”三个字高度概括,并且贯穿始终。其中正虚是肺癌发生的基础,与肺癌转归息息相关,而正虚之本在于脾肾亏虚。

表7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比较(例,%)

组别反应 程 度

0 Ⅰ Ⅱ Ⅲ Ⅳ发生率

白细胞减少*中医组300 0 0 00

结合组177 4 2 043.33

血红蛋白减少*中医组300 0 0 00

结合组225 2 1 026.67

血小板减少*中医组300 0 0 00

结合组226 2 0 026.67

肝功能损害*中医组300 0 0 00

结合组235 2 0 023.33

肾功能损害②中医组300 0 0 00

结合组273 0 0 010

心功能损害②中医组300 0 0 00

结合组282 0 0 06.67

恶心呕吐*中医组291 0 0 03.33

结合组169 4 1 046.47

腹泻*中医组291 0 0 03.33

结合组253 2 0 016.67

注:两组比较,经秩和检验(确切概率法),*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肾功能损害及心功能损害方面无明显差异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五脏之气出入升降的枢纽,故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由于脾虚不运,湿聚成痰,上贮于肺,亦致肺失宣降,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先天之本,内存真阴真阳”,是各脏阴阳之根本,统一身之气化。若肾精亏虚,则气化无力,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可见脾、肾互为根本。正如李东垣所言:“水为万物之父,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

脾肾亏虚是中晚期肺癌的主要矛盾。因此,以健脾益肾法为主,辨证加减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期获得满意疗效。补脾益肾消积汤的基本组成是茯苓、白术、党参、山药、薏苡仁、桔梗、山茱萸、熟地、全蝎、浙贝母、蛇舌草、重楼。本方以参苓白术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化痰散结、解毒抗癌中药组成。茯苓、白术、党参、山药、薏苡仁、桔梗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以健运后天之本;山茱萸、熟地合山药、茯苓取六味之意益肾养阴,阴中求阳,以复先天之本,脾肾得健,则气化有源,生生不息;全蝎、浙贝母攻毒散结、化痰通络;蛇舌草、重楼解毒利湿,与健脾益肾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妙。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抗肿瘤中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细胞毒药物,即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含有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蛇舌草、重楼、全蝎等解毒散结中药多属此类。第二类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药物,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改善机体全身的病理状态,增加机体自身的抗病力。补益类中药如党参、黄芪、白术、熟地、吴茱萸等多属于此类。药理学研究显示,党参、白术、黄芪、薏苡仁等能提高和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增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有明显抑瘤作用[4]。

总之,中医药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效果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肯定,更高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未来的方向。补脾益肾消积汤是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脾肾亏虚为本的特点,以健脾益肾法为主的有效治疗方剂。本研究从相关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入手,经统计分析,证明了补脾益肾消积汤在减轻症状、增加体质量、提高免疫力、稳定瘤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进而证明了中医健脾益肾法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积极作用,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医治疗肿瘤的核心仍然是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不够多,未能设立单纯化疗组对比,而且,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标准,因此,本研究结果并不能说明健脾益肾法就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通法。这尚需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治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疗效,使中医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宏铭.徐农,等.肿瘤内科诊治策略.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67.

[2] 李金瀚.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共识点、难点和亮点.中国肺癌杂志,2003,6(5):345.

[3] 中国抗癌协会编.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九分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773785.

[4] 韩晓婷.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河南中医,2001,21(4):293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新生儿肺炎疗效及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 下一篇:后路椎间融合器复合椎弓根钉治疗腰椎失稳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