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

时间:2022-10-04 02:26:53

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

摘 要:思想品德课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自然应该承担起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生命价值的重任。因此,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凸现生命价值应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渗透;生命教育;体验;生命意识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暴力、自杀、杀人现象十分严重,一幕幕惨剧令人触目惊心。但在我国,生命教育起步比较晚,并没有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因此,为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应对某些生命历程中意外伤害的能力,在学校中开展以学科渗透为主要途径的生命教育实践是很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从身体特征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会迅速地成熟。教师应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析引导,使学生首先了解自己的身体,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健康地成长。

2.从心理特征分析

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正处在由儿童期的单纯、依赖,向青春期的独立、自主发展过渡。青春期的众多心理矛盾,既是学生身心发展动力,又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从家庭方面分析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子较多,不少家庭存在溺爱、纵容子女的教育误区。家长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导致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让家庭成员关心自己,为自己付出,不懂感恩与回报。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大力倡导生命教育,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增强人对自然与自身及社会的责任感方面是空间广阔、大有可为的。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的操作思路

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的发展。学校生命教育是通过对中小学生传授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的知识,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认识,珍惜和珍重他人的生命,并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培养对他人及社会的爱心,使中小学生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操作思路:充分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各种生命教育资源,以“学习―实践―体验―内化”为教育发展轨迹,通过学生一系列生命教育的自主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与内涵,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从而让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社会、他人建立美好的、和谐的关系。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的操作途径

1.挖掘课本教材,揭示生命教育丰厚的内涵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重要的德育阵地,其教材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包容了当今人类生命的观念体系、行为体系,如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人生难免有挫折、生命和健康的权利、理智面对学习压力等等,具备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诸多素材。把这些充分挖掘出来,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给学生以熏陶感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

2.联系时事热点,激发生命的意识

思想品德课教学最有生命力的教学原则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社会时事热点中的生命教育素材进行教学,对生命教育中的一桩桩轻视生命、漠视情感的真实案例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如以煤矿瓦斯爆炸伤亡人数,5.12汶川大地震,最美妈妈吴菊萍、学生自杀事件等时事热点为契机,构建课堂生命教学中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辨析生命历程中的种种困惑,教师适时地点拨,并引导学生树立确的人生观、生命观,走好自己的人生长途。这样的问题情景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教学心理情景,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问题情景,思考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兴趣,触及生命教育的灵魂,激发生命的意识,最终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

3.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体验生命价值

新课改强调了学习经历的获得,因此,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思想品德课教材具体内容,多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如,讲八年级《难报三春晖》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德育作业:如,帮爸妈洗脚、帮家长倒茶、帮家长打扫卫生、拜访敬老院、亲自到市场买菜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人生的生活经历,体验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师之友,2004(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

上一篇: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下一篇:“小班化”教学,让孩子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