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蔡元培学分制思想及其影响

时间:2022-10-04 02:26:31

浅析蔡元培学分制思想及其影响

摘要: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的核心源于德国洪堡特的现代人文教育观。其学分制思想在北京大学的应用是西方国家实行的学分制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的重要表现。蔡元培学分制思想符合当时北京大学的改革现状。他的一系列大学教育改革思想,对于北京大学以及当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素质教育、高校改革创新以及课程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蔡元培;学分制思想;北京大学

20世纪以来,我国文化教育界西学东渐之风渐浓,德国现代大学理念借助一些旅德学者的传播开始在我国生根发芽。在评价德国模式传入我国的途径和中介时,蔡元培被国内绝大多数学者推举为典型代表之一,开创了我国近代大学教育崭新的变革局面。蔡元培曾三度旅欧,多次专门考察德国和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深受西方大学理念的影响,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奠定了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其学分制思想在北京大学的应用对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倡导学分制改革的历史基础

(一)蔡元培对学分制的认识

学分制产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伴随着哈佛大学自主选课制的实行而出现。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渊源于德国洪堡特的现代人文教育观。他主张发展学生个性,实行选科制;反对文理相隔,主张文理沟通。自蔡元培入主北大,就职演讲时宣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第二年开学演讲,再次强调“大学为培养学者之场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特别是依据“文理二科,专属学理;其他各科,偏重致用”的分科理念,倡导学制改革,扩充文科、理科,停办工科、商科等。

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是蔡元培提倡实行选科制的思想基础。年级制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学生的选课范围,使学生不能同时学习其他系的课程。同时,年级制“使锐进者无可见长。而留级者每因数种课程之不及格,须全部复习,兴味毫无,遂有在教室中瞌睡,偷阅他书及时旷课之弊,而其弊义传染于同学。”为了避免这些弊端,他希望通过实行选科制,给学生提供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机会。

文理沟通,是蔡元培提倡实行选科制的理论基础。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是大学课程设置的中心内容,但文理分科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弊端很多。蔡元培指出:“文科之史学、文学,均与科学有关,而哲学则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乃文科学生,因与理科隔绝之故,直视自然科学为无用,遂不免流于空疏。理科各学,均与哲学有关,自然哲学,尤为自然科学之归宿,乃理科学生,以与文科学生隔绝之故,遂视哲学为无用,而陷于机械的世界观。又有几种哲学,竟不能以文理分者,如地理学包有地质、社会等学理。人类学包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学理。”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文理科学生除了学习各自的专业课程以外,还要兼修哲学、心理学和教育中等课程。

(二)当时北京大学的课程情况

当时的北京大学,学风有些“明其过不计其功”,肯冒点险却并不想获益,而民六(1917)以来计划沟通文理,注重学理的研究,开辟学术的领土。只就文科一方面来说,北大的添设德法俄日各文学系,创办研究所,是很有意义的事。当时学制改革在北大也已有苗头。

蔡元培对大学性质的认识切合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北京大学的校情和世界大学的发展趋势。

二、学分制在北京大学推行情况

1916年12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此后,他参照近代西方大学制度,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基于其对大学性质的认识,针对北大封建时代遗留的教育陋习,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17年10月,北京大学文科提出废年级制,实行选科制。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本科学生学完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学生学完40个单位即可毕业,必修占四分之三,选修占四分之一。选修科目可以跨系。同时,加强对选分制的管理和建设,强化学生对选课过程的指导,从而形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改年级制为选科制体现了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是落实他“沟通文理”思想的一个具体措施,为文理科学生相互选修课程提供了方便。体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北大的蓬勃发展。从 1917年到 1919年仅两年多的时间,就把北大从一个官僚养成所 变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把死气沉沉的北大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战斗堡垒。

三、蔡元培学分制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蔡元培在办学指导思想的重大变革,不仅促进了北大的发展,其意义远超出了一所大学的范围,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在北大的实践对近现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当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素质教育、高校改革创新以及课程建设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选课制,20多年后,学分制在我国高校呈现出一种普及化的态势。新中国成立后学分制曾被全面废止,1978年才再次出现。之后,全国范围内推广学分制的高潮出现了4次之多。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和IT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诱发了学分制改革的第四次高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这些国内一流高校开始推行学分制,上海大学首先尝试按学分收取学费。尤其是重点大学,已经普遍采用学分衡量课程,使用网上选课的高校越来越多。

综上所述,他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发展新文化教育事业,以及对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实现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3卷,第4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672.)

[2]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李才栋,谭佛佑,张如珍主编:《中国教育制度管理史》[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4]高平叔:《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北京大学学报,1998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方向 下一篇:谈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