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资源与农作物生长

时间:2022-10-04 12:26:32

气候资源与农作物生长

摘要:气象与农业生产历来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在外界环境的条件作用下完成的,其中,外界环境中的气象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一地区的气候、天气和农田气象条件。文章主要阐述气象因子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研究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保护气候环境、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

关键词:气象因子;农作物;气候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S1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23-1

1 农作物生长与外界环境

作物生长的外界环境主要指土壤、气候、地形等,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不能互相代替,辩证地对作物产生综合影响。

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外界自然环境的诸因子中,气象因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基本因子,光、热、水、气等气象因子的。不同组合对农业生产会有不同的影响,不利的组合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有利的组合必使农业增产。最佳组合则会使农业获得更好的收成。古人有:风调雨顺之语,即是对农作物生长所需气象条件最好的总结。

2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

2.1 基本气象因子对农作物的影响

2.1.1 光照对作物的影响 光对作物的影响是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增加光照强度,可以获得优质高产,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适当延长植物的光照时间,可以增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而提高产量。植物对光的吸收利用是个复杂的过程,不同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时会需要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互相配合,两者的不同组合,其对作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2.1.2 温度对作物影响 作物生长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温度除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外,环境温度对作物的影响也极其重要,我国南北温差较大,在植物的选种上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耐温植物一般要求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和全生育期所需要的温度较高,适宜在南方种植,如:棉花、高粱、甘蔗等,耐寒植物要求起点温度和全生育期温度相对较低,适宜北方播种,如:麦类、油菜等。但异常的温度也是病虫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前预防将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保证作物产量。

2.1.3 水对农作物的意义 水是重要的农业环境因素,农业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要有一定量的水分,水分的多少影响着生物体的各个方面,水即是作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所需要的矿物质营养元素的传输者。植物对自然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通过植物本身一系列活动完成的,其中,植物的蒸腾作用约占植物全部吸收水分的4/5还多。

2.1.4 风对作物的影响 作物生长需要在通风条件较好的环境下,风是植物被动吸水的原动力,能使矿物质盐分随水分运至植株上部,风还能使植物叶片变薄,减少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内的阻力,并改变植物叶片大小对生长量所起的作用。不适宜的风速、风向及刮风时间的长短、天气状况和地形条件对植物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在易发生风害的地区在选择作物上,应选择抗风能力强的谷类作物,营造防风林等措施。

3 气候环境的改变对作物的影响

气候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农业自身污染。

3.1 水体污染

被污染了的水体,作物不能有效吸收,进而会造成作物干枯死亡,或严重减产。水体污染源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自然界本身给水体造成的污染,如河流的上游,往往流着当地自然条件下溶解含有有害元素(铜、镉、汞、砷等)的水。由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各类污水、废水所造成的污染即人为污染源,水体的污染直接造成植物吸水困难,干枯死亡。

3.2 大气污染

酸雨的形成是大气污染的结果,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空气中,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酸雨对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损坏植物叶面,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3.3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的有害物质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使土壤板结、酸化或碱化,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作物的减产或死株现象。

4 气候环境

近年来,气候环境日益恶化,这里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保护气候资源,首先要从当下做起,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最后,要对沟、河、水渠等方面作改进。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是与单项治理相对的概念。从对象上说,它综合考虑大气、水体、土壤等各种环境要素,而不是着眼于其中某一个环境要素;从目标上说,它综合考虑资源、经济、生态和人类健康等方面,而不是局限于其中某个单一目标。对于各种不同的环境污染问题应采取各种不同的综合防治措施。

5 气象灾害

农业气象灾害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对生物造成危害和经损失的不利天气条件或气候条件的总称。

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特别是暴雨洪涝、风灾、冰雹、雪灾等气象灾害会造成房屋倒塌、牲畜死亡、道路中断、桥梁冲毁、设施毁损、船沉车毁、直接财产损失等等。预防气象灾害,充分利用现有物质和人力条件而采取部署气象水文预警预报、防灾教育、灾区保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等措施,其中尤以现代科学技术措施为重点。

6 总结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它自己的特定规律,而气候条件也有它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气候条件适宜作物生长,就有利增收,不利就减产欠收。由此可见气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极为密切。保护气候资源,减少自然灾害,让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 冯秀藻.农业气象学原理.气象出版社,1991.

[2] 段若溪,姜会飞.农业气象学.气象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王晓玲(1971-),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省阜阳市气象局气象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

上一篇:太原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态建设的晋中市林业建设形势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