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管理的经典细节(十五)

时间:2022-10-04 12:24:13

名师课堂管理的经典细节(十五)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

教师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李 烈

让学生自己“认错”

学生犯错误不承认,是个棘手的问题。教师说服批评甚至训斤,往往收效不大,学生依然如故,有的甚至变本加厉。学生做错了事,有时还不是学生的错。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也要允许他沉默。可是我们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往往没有耐心听完学生的申辩,或不做调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痛加训斥,直训得学生不声不响,才以为达到了教育目的。其实,不允许学生申辩,非但不能奏效,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产生一些不良心理。自尊心和耻辱感是促进学生产生自我教育愿望的直接情绪因素,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心和耻辱感才会自爱、自重,做了错事才会自责。因此,教师的职责也在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利用他们的耻辱感进行正面引导,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又保证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华应龙

教师对学生犯的非原则性错误不必去严厉地指责和处罚,而应帮他们进行必要的分析,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

惩罚,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惩罚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剂。孩子从小在一片赞扬声中成长,固然对树立信心有好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过惩罚,他也会禁不起挫折,不敢承担责任。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

——于永正

教师适当地惩罚学生不是害学生,而是爱学生。孩子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的磨砺,要让他们从失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

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容易受伤的,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有时候,教师不恰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只是一个眼神,都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而学生一旦受到伤害,再要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不大可能了。这时,教师往往要用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自己一时疏忽造成的损失。在这一点上,教师真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小心翼翼才是。

——钱梦龙

教师要用心保护好学生的自尊,要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成长的空间,不要把他们的脸面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样才保护了学生成长的动力。

上一篇:语文教学重在“开放” 下一篇:追求情美共生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