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人、经济人和会计人的角色辨析

时间:2022-10-03 11:34:46

道德人、经济人和会计人的角色辨析

【摘要】本文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基本含义出发,叙述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不同之处,分析了经济人和道德人各自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以此整合出一个新的概念道德经济人,进而从道德经济人的角度探析会计人,即会计人应具有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双重性质,即道德经济人的性质。

【关键词】经济人;道德人;道德经济人;会计人

一、经济人、道德人解析

所谓经济人,就是人要设法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满足,或者说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经济人除了追求和满足自己的利益,并不关心他人的利益,他把社会活动看作满足自己需要的手段,这一概念是建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

与经济人相对的是道德人,即人要有同情心。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道德人的概念,认为道德人是利他的。他说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的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

(一)经济人的优点

1.经济人对利益的追求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追求自身利益是驱动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人是由利益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利益。每个人的行动只受个人利益的驱使,按照自我保存的方式来行事,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2.倡导理性计算

经济人是理性的,他能根据市场情况、自身处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做出判断,并使自己的经济行为适应于从经验中学到的知识,从而使所追求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每个人都只服从理性,只想以最小牺牲来满足自己的最大需要;经济人最大利益的实现,是在个人行为的成本与效益的深思熟虑地权衡和比较中完成的,理论上有利于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二)经济人的缺点

经济人以逐利为惟一动机,以自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人格表现为物化的人格,它的惟一目的就是获利。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则为金钱所左右,导致唯利是图。当这种物化的人格和以利益为内容的交换原则向社会生活等其它领域渗透时,便逐渐泛化为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导致社会政治、文化和公民日常生活等领域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盛行,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秩序混乱。如果企业仅仅是经济人,就会只考虑自身利益,出现一系列违反法律及道德的行为,例如,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破坏了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等。

(三)道德人的优点

在满足了他人的需要之后才能顺利通过市场进行交换,获得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活资料。因此道德人关注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体现在同时更关注他人的需要和经济利益。

(四)道德人的缺点

1.可能造成低效率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道德的支撑,这种道德是在不但不废除市场机制而且是在保证这一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个限度之内。如果无视界限片面强调道德,甚至用纯粹道德尺度评价市场经济的运作,就会损害甚至废除市场竞争、利益驱动这一类市场机制。当成员中的所有人都是道德人,可能将导致一种非常无奈的低效率。

2.可能缺乏现实可行性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单纯让行为他人、完全无私地利他,存在着不太现实的一面,只有其中很小一部分人才能做到这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这五种需要按层次逐级递升,虽然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但是一般来说只有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才会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所以一般来说,让人们放弃生理上、安全上等低一级的需要,而去追求精神上的高层次的需要实现完全无私的利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缺乏现实可行性。

二、经济人、道德人的整合

在现实生活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个人和企业都越来越偏向于经济人角色,导致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盛行。经济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导致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和竭泽而渔的行为,经济人既不会赢得别人的尊敬,也难以走在现代社会,因此我们应该对经济人和道德人进行整合,达到两者的平衡和契合,为此我们发掘出一个新的假设:道德经济人假设。

(一)道德经济人产生的原因

任何经济人都离不开道德人,因为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只靠不道德的手段来获取,最终害人又害己。反过来说,道德人也离不开经济人,因为道德说到底是为了人的,离开了人的利益和价值皈依,道德人就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士”。退一步讲,即便是经济人想坑害别人,捞取钱财,他能够“得逞”的前提条件是人是道德人,如果他人也像他那样一味求利的话,他的企图的实现很可能非常困难了。因此经济伦理学的人性假设不应是经济人和道德人之间永无休止的博弈,而是将二者具体历史地整合为道德经济人。

(二)道德经济人的要求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道德经济人要求:经济人一定是道德人之下的经济人,道德人一定是经济人之下的道德人,正所谓“两极相通”。换句话说,经济活动主体不仅是作为经济实体的经济人,而且也是作为伦理实体的道德人,求利不能无德,讲伦理道德不能不顾利益,两者相互融合、辩证统一。

三、从道德经济人的角度探析会计人

会计人应具有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双重性质,即道德经济人的性质。

(一)会计人不能仅强调经济人

会计人是私人领域中追求个人利益的普通公民。在私人领域中,会计人是经济人,可以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在公共领域中,只有当其通过劳动获得工资、福利、升迁等等的时候,才是经济人。除此之外的更多的公共领域内经济人是不能存在的。在公共领域中主张个人利益,就必然会把会计人员引向道德意识淡漠的境地。

(二)会计人不能仅强调道德人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道德的支撑,如果无视界限片面强调道德,甚至用纯粹道德尺度评价市场经济的运作,就会损害甚至废除市场竞争、利益驱动这一类市场机制。企业会计、总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是会计人,要求他们成为纯粹的道德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悖理的。市场经济必然追求功利,超功利道德与市场经济不相容。

(三)道德经济人对会计人的要求

会计人必须摆脱以往过分强调道德动力的经济格局,使会计人拥有某种程度上的自主性,有了追求自身个人物质利益的权利,在道德上认可这种个人的谋利动机的合理性,不把会计人看作纯粹经济范畴的人格化,而是看作现实的人,现实中的人在自我道德约束下是可以追求适度利益的。市场经济中人的行为也是功利与非功利兼有,他律性与自律性并存的,会计人也是如此。会计人从事会计活动时,他的行为的主要动机是自觉意识到这样做将有益于社会和他人,同时在合法合理的条件下他也不拒绝在这个过程中使个人得到经济上的好处,即他在动机中已经做到把个人的正当谋利同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结合起来,既做到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契合。

参考文献

[1]叶陈刚.道德人、经济人与会计人的角色辨析[J].财会月刊,2004,8:3-4.

[2]朱负强.经济人假设的功利主义渊源:内在逻辑关系[J].改善与战略,2010,1:35-41.

[3]张志丹.论经济道德人[J].道德与文化研究,2010,2:238-244.

[4]沈南.“道德人”的回归: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J].老区建设,2009,14:4-7.

[5]茹宝.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和经济人假设问题局限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4:23-24.

上一篇: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权变理论及其对内部控制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