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状况研究

时间:2022-10-03 11:26:47

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状况研究

摘要:通过比较消费电子产品零部件贸易额与消费电子产品贸易额之比,研究得出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程度较高,并且主要是从东亚、东南亚各国进口零部件,出口成品到美欧等国,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关键词:消费电子产品;贸易;贸易地位;贸易流向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60-04

消费电子产品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不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其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消费电子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产品技术特性,因此该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产品内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与此同时,东亚又是消费电子产品内分工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中国又深度地介入到东亚整个生产网络之中。因此,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例进行产品内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产品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并对相关的政策探讨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程度分析

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程度可通过分析消费电子零部件贸易额与消费电子产品贸易额之比这一指标反映出来。中国消费电子产品通过零部件的贸易来参与消费电子产品内国际分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内贸易。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贸易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贸易额的比例越大,说明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越高,进而其产品内贸易的程度也越高。这一指标包括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与消费电子产品两者的进口额之比、出口额之比和进出口额之比。

本文的数据分析主要集中在HS分类标准中的第85章中的8517、8518、8519、8520、8521、8522、8523、8524、8525、8527、8528、8529的12组商品进出口数据。在数据分类上,本文以Lall等(2004) [1]使用的方法为基础上稍作调整,表1说明了第85章成品与零部件的分类方法,在必要的时候采用了HS1996在6位数编码的贸易数据。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只把HS中标为零部件定为零部件,而把其他所有商品当做成品。视频类中的成品包括8518*、 8519、8520、8523、8524、8527,零部件包括851890、852210、852910;音频类的成品包括8525、8528、8521,零部件包括852290、852990;通讯类的成品包括851711、851719、851780,零部件包括851790。

表1 消费电子产品中间产品与成品分类

笔者根据UNCTAD(HS分类)的相关数据整理,其中商品名称作了简化处理。

本节根据上述分类,搜集并计算出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与消费电子两者的进口额之比、出口额之比和进出口总额之比,如表2所示。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1996―2006年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口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进口额的比例均保持在50%以上。1997年这一比例达到72.09%,1997年之后这一比例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2006年两者进口额之比仍有63.89%。而1996―2006年零部件出口额与消费电子产品出口额之比有略微波动,并且只保持在20%以上,但这一比例仍较高。1996―1999年是处于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比较小。从2003年开始,这一比例有略微下降,从2003年的29.77%下降至2006年的26.88%。1996―2006年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出口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上,同样,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期间这一比例也是有升有降,1997年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出口总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为43.27%,到2006年这一比例降至32.96%。虽然较1997年,2006年这一比例有所降低,但仍然是较高的。

1996―2006年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口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进口额的比例均保持在50%以上,说明了中国消费电子产品进口额中有一半以上是进口消费电子零部件,而两者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上,说明中国消费电子产品贸易中有1/3以上是零部件的贸易。从而我们可以得知,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参与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的程度很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劳动力丰富且低廉,在发展消费电子产业方面利用了这一比较优势,通过发展消费电子零部件的加工贸易这一形势参与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并且程度较高。

二、 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地位分析

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地位是指中国在消费电子产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体系中所处的价值链环节,这种价值链环节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环节、初级零部件加工环节、重要零部件的研发环节、成品组装环节以及产品销售和服务环节等等。一般而言,原材料供应环节、零部件加工环节和成品组装环节是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而重要零部件的研发环节以及成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属于中高端环节,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本节主要利用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与消费电子产品两者的进口额之比、出口额之比来衡量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地位。

消费电子零部件出口额与消费电子产品出口额之比越大,说明中国主要是从事消费电子产业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处于产品内分工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口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进口额比例越大,说明中国主要是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从事消费电子产业初级零部件的加工环节,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本节同样利用表2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1996―2006年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口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进口额的比例均保持在50%以上,而1996―2006年零部件出口额与消费电子产品出口额之比只保持在20%以上,这说明中国主要是进口消费电子产品的零部件,从事消费电子产业初级零部件的加工环节,收取低廉的加工费用,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虽然从1996―2006年零部件出口额与消费电子产品出口额之比只保持在20%以上,但这一比例总体趋势是上升的,2003年这一比例达到29.77%。这也说明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有一小部分是从事重要零部件的研发环节,在沿着价值链逐渐向上攀升。

三、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流向分析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货物的去向和进口货物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的联系程度。通过对零部件和成品的贸易地理方向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零部件和成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和出口流向。

本文将中国消费电子产品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的流向国分为五个区域:欧盟、美国、日本、亚洲七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其中欧盟是指最初加入的15个成员国,亚洲七国是指韩国、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因为日本的贸易量非常大,故把日本单独提出来。

(一)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总流向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分析消费电子产品成品和零部件的贸易流向。从表3中可以看到,1996年,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口主要来自日本和亚洲七国,其中日本占36.52%,亚洲七国占25.08%。如果把日本和亚洲七国加起来这两个部分的进口占总进口的一半以上,可见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主要是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进口的。另外,欧盟也是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的主要进口地,占消费电子零部件总进口的17.27%。成品出口主要流向美国和亚洲七国,其中亚洲七国占29.41%,美国占了28.70%。零部件出口主要流向了亚洲七国和日本,这两个部分占了零部件出口的约80%。

2006年,零部件的进口集中在日本和亚洲七国,其中亚洲七国占了51.52%,日本占了23.80%。这两个部分加起来占了零部件总进口的70%以上,与1996年相比,这一比例更大了。与1996年相比,成品的出口流向更加分散了,约30%的成品各流向了美国和亚洲七国。另外,欧盟和世界其他国家所占的比重也将近20%。零部件的出口则更加集中在亚洲七国,占了50%以上。日本占了23.80%。

通过对表3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总流向的几个特征:(1)消费电子零部件的进口市场呈现集中的趋势,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亚洲七国。(2)中国与东亚各国之间的贸易流向比较复杂,中国不仅从东亚各国进口大量的零部件,而且也出口相当数量的零部件。(3)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集中反映的是一种明确的三角贸易模式,即中国从日本和亚洲七国进口零部件,加工装配后出口到美欧国家。并且这一生产网络已经向世界扩展,中国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进口零部件,加工装配后出口到美欧国家。这是一种典型的加工贸易,通过这种分工,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以及美欧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

(二)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分类流向分析

前面一节将消费电子产品统分为成品与零部件,然后分析他们的贸易流向,这一节将根据表1进行分类,然后分析各类电子产品的贸易流向,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消费电子参与产品内分工和贸易的程度和地位。表4、表5是按消费电子产品进口来源地或出口目的地所占百分比分类统计得出的表,结合两个表分析如下:

(1)音频类。1996年,音频类的零部件主要是从东亚及东南亚国家进口,从东亚及东南亚国家进口的零部件约占60%。另外,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的零部件也比较多,约占31.92%。零部件的出口主要流向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日本和亚洲七国接收了近70%的零部件出口。成品出口主要流向美国、东亚和欧盟,其中美国占了31.25%。东亚的八个国家也比较高,其次是欧盟,约占成品总出口的20%。

与1996年相比,2006年的零部件进口来源地更加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从日本和亚洲七国的比例来看,这八国约占零部件的总进口70%。零部件虽仍有35%左右出口到东亚和东南亚,但出口地较1996已经比较分散,其中约有30%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20%出口到了美国,13.52%出口到了欧盟。成品出口的目的地仍然主要是东亚和美国。

(2)视频类。1996年,视频类零部件的进口来源地也主要是日本和亚洲七国,其中日本约占了45.33%,从东亚和东南亚进口的视频类零部件约占了75%。视频零部件出口流向与音频类相同,也流向了东亚和东南亚,并且比例更高,占了80%以上。视频成品主要出口到 了东亚和东南亚,这也体现了中国与东亚各国之间的复杂贸易流向。

2006年,零部件的进口来源地仍没有改变,并且从东亚和东南亚进口的视频零部件约占80%以上。与1996年相比,2006年视频零部件出口到日本的比例减少,主要转向亚洲七国,约占56.92%。而2006年视频成品出口流向较1996年更加分散,主要出口到美国、亚洲七国、欧盟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其中美国约占31.13%,亚洲七国约占了26.46%。

(3)通讯类。1996年,通讯类零部件有将近40%是从欧盟进口的,出口流向则比较分散,主要是流向了东亚和东南亚,亚洲七国约占37.77%,日本则占了25.63%,出口到美国的比例也比较高,约占20.59%。成品主要出口到了美国,占通讯成品出口的近50%。

与1996年相比,2006年通讯类零部件进口更加集中在欧盟,50%以上的零部件是从欧盟进口的。零部件出口仍集中在亚洲七国,占零部件总出口近40%。但也有22.36%的零部件出口到了欧盟。成品出口也仍集中在美国,但比例有所下降。2006年通讯成品对欧盟出口的比例由1995年的13.28%上升为28.40%。

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集中反映的是一种明确的三角贸易模式,中国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进口零部件,加工装配后出口到美欧国家。而消费电子产品参与产品内贸易必定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这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Lall,S.Albaladejo.M,Jinkang Zhang.Mapping Fragmentation: Electronics and Automobiles in East Asia and Latin America,QEH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115,2004:39-45.

[2]张明志,李春盛.中国产品内分工发展的国际地位与地理方向特征[J].国际贸易问题,2007,(7):16-23.

[3]资树荣.试析中国对韩国消费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与前景[J].生产力研究,2005,(6):97-98.

[4]资树荣.中国消费品出口贸易规模与结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4,(5):12-15.

[5]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季刊,2004:55-82.

[6]田文.产品内贸易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41-70.

[7]宗毅君.国际产品内分工与进出口贸易[J].国际贸易问题,2008,(2):7-13.[责任编辑 安世友]

上一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打造绿色生态铜都 下一篇:知识管理下企业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功能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