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更具人文性

时间:2022-10-03 10:47:53

让语文教学更具人文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个性;和谐;课外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58—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成长

教学工作面对的特殊群体注定了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教学工作要以人为本,多方面多角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爱学生,给学生温暖。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学生的内心经常会产生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地给予帮助,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调整心态,走出困境。对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帮助;对自卑的学生,多给以鼓励;对于平时成绩不理想但一直都很努力的同学,一定让他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分数。

某学生来自山区,平时寡言少语,十分害羞,一双妈妈做的粗布鞋透着朴素和纯洁。可是,自高三“一诊”过后,这个孩子的眼神变得异常复杂。一番交谈,才知道她内心的压力一直很大,从大山里走出来读书,她是全家人的骄傲,但由于基础比较差,尽管她很努力,但是成绩平平。我认真地听她倾吐心中的苦闷,告诉她家人对我们充满期待是因为对我们的爱,即使我们暂时没有取得好成绩,这种爱也一定依然如故。高考前她告诉我,她现在真正明白了家人爱的宽广,她知道人生可走的路有很多,她相信自己在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下,一定会走得很精彩。

2.尊重学生,张扬其个性。我常对学生说,要学会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关注学生,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对他们积极正确的观点和做法给予大力支持,对他们有创新性的思维给予鼓励,对比较偏激的思想和行为,先听听他们为什么这么想,然后对症分析并正确指导。

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无论成功与否,都请给他们信心,因为一个充满信心的人,不管将来身处什么样的困境,他的内心都有一缕温馨的阳光。

二、和谐为主,关注课堂教学

精彩的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认识语文深刻的内涵,感受文学之美。许多老师不敢将课堂展开,怕花时间花功夫,其实不然,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完了第一册的现代诗歌单元,笔者试着让学生做一节“我爱诗”的课,让学生自主准备。在课堂上,同学们有的朗诵,有的用书法尽情书写,有的唱了出来……这样一节学生自己完成的课,意义深远,内容生动,让笔者和学生都记忆犹新。等到上完戏剧单元时,笔者请学生进行戏剧创作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广泛阅读资料,相互探讨,置身作品当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人生感悟,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发展为先,注重课外拓展

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系统中,课内是基础,课外是延伸,要做到统筹兼顾,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发挥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作用。

高中生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感受生活,并就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研究性学习让语文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变幻莫测的社会美、奥妙无穷的科学美、情真意切的情感美和隽永深邃的语言美都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

我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搜集了家乡的歌曲、传说和俗语。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材料交上来后,我帮他们进行整理并打印成册,发给学生。学生根本没有想到家乡的文化底蕴竟是如此深厚,这些他们自己整理出来的文字,让他们感到亲切和自豪,更加努力学习,让家乡的文化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

让学生走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上一篇:打造高效英语课堂的几条措施 下一篇: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