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有效课堂调控要以学生为本

时间:2022-10-03 10:38:44

信息技术有效课堂调控要以学生为本

多年来,实施的新课标都在强调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亲历过程、锻炼思维,从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尽管人们天天说以学生为主体,但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口头,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又回到了以教师为本上,按照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参与、是否投入、是否理解,总之,按自己课前设计的教案照本宣科,经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不注意课堂调控,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而机械和呆板甚至难以有效生成。想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要注重课堂调控,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就要以学生为本。怎样以学生为本调控课堂使教学更有效呢?笔者经过教学实践,认为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调控应关注教学情境再创设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教学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景创设,可以催生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驱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任务或问题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的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也懂得预设一项任务或问题情境来支撑学生的学习活动,但如果预设的这一情境不能再支撑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这种情境再创设要活泼、新颖有趣,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要能够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因此,笔者在日常教学当中,注意调控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及时反思,观察学生的反应,倾听学生的意见,想想学生平时接触什么,喜欢什么,什么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使课堂教学与学生更贴近。

例如:学生在学习完Word基本操作以后,笔者按照教材里面的综合活动“创作校园报刊”的要求,创设了一个任务情境,以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为内容,编辑一份校园小报。任务布置下去后,发现有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没办法去完成这项任务,见此情形,笔者便征求了部分学生的意见,知道他们被“文化艺术”这个主题难住了,于是笔者又创设了另一个情境:让学生们将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小报变成“班级日报”。学生对班级里的情况都很熟悉,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在电脑中制作,他们都很有兴趣,自信心大大提高,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人人都开始动起手来,制作出内容丰富、设置排版合理、图文并茂的作品。

二、课堂调控应关注教学的进程与节奏

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也要关注课堂进程与节奏等细节的调控,要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只有关注课堂进程与节奏,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对教学进行调控,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上,教师要完成好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状态表现,调节学生情绪,从而控制课堂节奏。如:学生疲倦时应变化一下节奏,轻松一下,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内容,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已听懂教学内容,表现出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时,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例如:学习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由于在学习Word的操作时学生已经学习过插入图片的方法,所以,笔者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直接先让学生自己操作,将目的图形插入到文档中来,原想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轻松地完成,可是经过观察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左顾右盼,迟迟未能动手,不能够完成此任务。于是笔者马上做出调整,让学生们都先把手头的工作停下来,请掌握把图片插入到演示文稿中的学生作老师的小助手给同学们做操作演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想一想,在演示文稿中如何插入图片。这样学生很快就能通过回忆类比的方法掌握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形。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灵活处理,及时对教学过程与节奏进行调整,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效果。

三、课堂调控应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相对而言,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情感,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教是为学生服务的,它意味着教师要想学生所想,恰当地抓住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生成的时机和资源,方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当代教育家程今吾说过:“如果你不从心的深处,热爱你的学生,你便教不好你的学生,我深信这是十分正确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气氛的基础,是克服各种教学障碍、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要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课堂调控必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平等意识,通过教学活动将爱浸入学生的心田,将积极的情感带入课堂,把微笑、信任和鼓励带入课堂,用真情感染学生,触动他们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中。

例如:在教Word文字编排的一堂课上,在讲到显示和隐藏“工具栏”时,笔者说:“工具栏里的‘右对齐’不见了!跑到哪里去了呢?”这时坐在教室最后面的一位学生把手低低地举了起来,这位学生平时成绩不太好,也比较好动,笔者马上意识到是否可以借此机会调动他的学习热情?于是笔者请这位学生上来,帮我找这个消失的“右对齐”。只见绝大多数的学生说:“老师,不行!他不会回答的,不要浪费时间啦!”此时这位学生红着脸低下了头。笔者便把鼠标交给了这名学生,轻轻地拍了下他的肩膀,只见他开心地接过鼠标,边操作边回答:“单击格式工具栏最右边的工具栏选项,点击添加或删除按钮,找到右对齐,单击它,把它前面的‘√’打上,这样就可以看到右对齐了。”笔者让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他,他露出自信的微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从那以后,笔者发现他变了很多,学习认真了,在课堂上也不搞怪了,学生们也不再喊他笨了,也愿意和他交朋友了。

上一篇:试谈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策略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