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支部建在班上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2-10-03 09:40:04

独立学院支部建在班上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独立学院支部建在班上。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做到支部建在班上,要求我们必须选好支部书记,规范培养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关键词:独立学院 党建 支部建在班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以及把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更是有赖于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一、“支部建在班上”的理论基础

1927年,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在向井冈山迸发的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首创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党的基层组织体制。正如指出的:“红军所以艰苦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组织在基层扎下了根,使军队有了灵魂,扩大和发展了党的组织,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保证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支部建在班上”是高校党建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适应学生入党需要和巩固高校党建基础的要求,在参照和借鉴“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理论意义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提出的新的高校学生党建基层组织形式,是在继承党的革命优良传统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是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要求的积极探索。

二、“支部建在班上”的现实意义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独立学院随着办学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特别是加强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对于扩大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来,提高高校党组织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支部建在班上”能有效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由于支部成员集中、相互熟悉、彼此了解,将有利于促进党员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有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活力与吸引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支部建在班上”将基层党组织的网络覆盖到了各个班级。有效地扩大了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使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真正落实到班级基层。

2 “支部建在班上”能进一步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支部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一个班级里,他们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联系。这既有利于党组织全方位地考察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也有利于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日常管理与培养教育,从而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同时,发展党员的程序在班级里也更加公开透明,使得发展党员工作能够更好地得到群众的监督,从而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 “支部建在班上”更有利于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班级党支部可以根据学生党员理论知识普遍缺乏、组织纪律观念相对薄弱的基本情况,针对不同党员各自存在的弱点,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可以建立学生党员成长档案,通过记录学生党员入党承诺、联系人工作情况、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思想动态、个人发展规划以及学习与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等内容,帮助党员更好地了解入党后自身各方面的成长历程,明确自身素质的发展方向,促进自身全面成才。

三、“支部建在班上”存在的问题

“支部建在班上”是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短、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目前,很多高校党支部建在班上还处于摸索或初步实施阶段,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 学生党支部的工作与班级工作脱节。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目前一般的班级尤其是低年级班级的党员人数较少,正式党员往往不足,有些甚至成立不了党支部,大部分都成立不了支部委员会,只能设支部书记。这使得支部领导力量显得非常薄弱,无法在班级内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力量,影响力也欠佳。

2 学生党支部委员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组织工作能力和支部管理能力欠缺。过去学生党支部数量不多,支部委员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支部建在班上后,支部数量急剧增加,支部委员的选择显得捉襟见肘。

3 工作周期性短。党员流动性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党员流动性大是高校党建工作明显的特征。“支部建在班上”要求班级党支部至少要有3名正式党员,而基层党组织培养一名正式学生党员最少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以后,班级党支部的成员在校工作的时间只有一年多,这就会出现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工作刚有起色,支部成员就面临考研、考公务员、毕业实习、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投入于支部工作与建设的时间势必相对减少,导致许多工作无法顾及。

四、解决“支部建在班上”问题的对策

1 选好支部书记,提高其党务工作能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生党支部是否坚强,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看支部书记。支部书记认真负责,能创新性地开展支部工作,这个支部的战斗力就强,就会形成核心。党支部书记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党支部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必须由热心党的工作,思想解放,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党务工作能力,有真才实干,在学生中享有威信,善于组织协调,具有较好民主作风的学生党员担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实施“早培养”机制,以班级为依托发现和培养骨干,在低年级就把班级优秀学生干部培养为优秀党员,再通过班级党小组的过渡运作,来锤炼早先发展入党的学生,使之逐渐成为班级核心。为今后选拔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上级党组织应当指定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党支部书记或党务工作者作为学生支部书记的顾问或党建指导员,指导和帮助他们开展工作,保证支部工作有序而稳定地开虔。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对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可采用必要的岗前培训、课堂理论培训、网上基础业务自学等办法,使之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以提高自身党务工作能力。必要的岗前培训,就是对党支部书记进行一定的上岗培训,了解支部书记工作职责、支部日常工作开展、各项规章制度、发展党员知识等。课堂理论培训就是组织他们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加强党的建设的文件,进行“怎样当好支部书记”专题讨论和经验交流,帮助他们增强做好支部工作的自觉性和自信心。网上基础业务自学就是将党支部的职责任务和支部工作的基本方法做成网上学习课件,使之在网上自主学习,加深对工作本身的理解。

2 规范培养发展机制。要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首先须从源头上做起,把好党员入口关。要根据规定的入党条件,明确大学生党员的标准,从政治思想、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群众基础、日常表现等方面来考察和衡量。因此,我们要建立培养发展有效机制,确立从普通同学――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确保新党员发展的质量。要落实好定期谈话和思想汇报制度,要求积极分子定期进行思想汇报,培养人要定期找培养对象谈话,肯定成绩,指出其不足。帮助他们克服缺点,积极进步,端正入党动机,创造条件尽快加入党组织。还要积极推行发展对象公开答辩制度。发展对象要向支部全体党员、班级学生汇报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以及培养考察期表现情况,并如实回答现场党内外学生的提问。党支部根据申请人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理论修养、现实表现和答辩会表现,讨论并确定最终发展党员名单。

3 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为保证发展党员工作的公开和透明,做到质与量的统一,加强对组织内部的教育管理,班级党支部应进行积极探索。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一是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发展联系人制度、学生党员发展公示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组织生活制度;二是要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学生党员考核评价,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与管理,尤其是要完善学生党员述责考核制度,在每学期末,党员向支部汇报学生党员这一学期的表现和发挥作用情况,并接收广泛评议。在考核时要特别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支部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确保考核评价的公平、有效。

“支部建在班上”,适应了时展的要求,是独立学院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新时期的创新和加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探索创新的时代精神。它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探索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从而有效巩固党在大学生中的群众基础。

上一篇:摩尔根史前社会婚姻家庭制度研究的重要学术价... 下一篇:专业课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