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可以这样培养

时间:2022-10-03 08:32:52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小学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黄金时期,研究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一、教师示范,体验语感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课文由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生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很难感受到语感。这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范读,把文本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而又整体的了解。 有人向台湾一位语文教育专家请教教好语文的诀窍,他的回答很简单——“跟我读”。“跟我读”简单的三个字,能激发学生“我要读”,且能够读好的愿望;而且跟我读”,本身就是一个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在一些学生不太容易把握具有重要表现力的语段,教师进行特殊的范读处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文本中蕴含的意思读出来,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鸣,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如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不愧为大自然的杰作。

二、品赏重点词语,形成语感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关键字词,品赏那些关键字词的表现力和蕴含的情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从而形成语感。

如《荷花》一课,抓住作者描写荷叶和荷花的语句。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抓住“挨挨挤挤”、大圆盘这两个重点词语,来让学生体会荷叶多、大、绿的特点。抓住“冒”字体会荷花开花时候的样子,由静到动感受荷花开花时的迫不及待、欢乐激动。其实这样的教学实例不仅仅在荷花这篇课文中,很多文章、语句的品读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读、找关键词自主感悟语言文字的神奇,学生对文中所用词的解读是多元的,是鲜活、深刻的。学生在品味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通过文字逼真地再现于读者的眼前,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一切都源于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精妙。学生的语感在探究过程中悄然形成。

三、反复吟诵,培养语感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上的,它是有直觉的特征。古往今来,文学史上许多文学大家都是通过诵读大量书籍培养了语感,打实了语言功底。反复诵读对语感的养成多么重要。

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中,往往一篇课文的学习要经过多次朗读,预习时的朗读,课堂上第一遍读是整体感知,第二遍精读课文,对于重点段落总是反复朗读,在学生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和体会。

每学期20篇的诗词诵读,不要求学生理解内容,只是熟读成诵,这也是培养语感的良好途径。

四、读写结合,强化语感

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语文课。”语文课标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就是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强化学生语感。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以后,安排了写景片段训练,黄山除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有名之外,还有很多形态各异的松树,我找来了有关黄山松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凭借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去写作文,写后凭借语感自行修改。例如:有的学生写到:松树有的像一位位挺拔忠诚的战士守卫着他的领土,有的像一位佝偻的老人翘首远眺,好像在盼望远方的游子早日归来,这一系列的排比句和比喻句,把黄山松描写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又如教学了《爱之链》时,给课文续写,想象一下,丈夫醒来后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同时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此时的练笔,可使学生情感的积聚得以爆发,语感的敏锐性同时得到提高。

五、联系实际,激发语感

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教学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就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象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

例如《赶海》那一课,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赶海的快乐与有趣,可以让孩子讲讲去海边游玩的经历,所以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六、创设情景,获得语感

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胸中的某一情境的,反之,一旦学生看到了作者所描写的那个情境,也会豁然领悟用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是促使学生感悟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印在脑海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如在教学《石榴》一课的最后一自然段,描写了石榴子儿的颜色、光泽、样子、味道。其中,“玛瑙般”、“晶莹透亮”、“清爽无比”等词语,惟妙惟肖地描摹了石榴子儿的特征,没有尝过石榴的人是很难深刻体会的。课上,我们可让学生带个石榴,剥一剥,看一看,尝一尝,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书中的遣词用句了。通过操作,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达到领悟。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学生的语感,真的可以这样培养!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胡使用 下一篇:信息技术使幼儿语言课堂教学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