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

时间:2022-10-03 07:18:24

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

摘要:随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裂缝成为了施工中的一项质量通病。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甚至导致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和耐久性降低。文章主要介绍了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硬化成型的混凝土内部存在着众多微孔隙和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内外形成温差导致裂缝出现。建筑物在设计时本身就是带裂缝工作的,微裂缝对建筑物的使用不产生影响,但是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作用后会使裂缝不断扩展和连通。当这些裂缝超过规定的限值后会影响建筑物的适用性和耐久性,甚至降低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我们应该从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入手来控制和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能要小的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1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建筑结构设计原因

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设计的构件存在截面突变时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板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容易产生裂缝;设计时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导致用灰量增大,容易引起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收缩,楼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使现浇板出现裂缝。

1.2混凝土材料的因素

①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的水泥拌制的砂浆干缩性变化很大。矿渣硅酸盐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性大,而粉煤灰水泥收缩性较小。一般情况,水灰比不变,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的收缩率越大,混凝土的收缩主要是因为水泥浆的收缩,水泥浆越少,混凝土中骨料对干缩性的约束越明显,所以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②混凝土中由于水分蒸发引起混凝土的收缩,水灰比越大,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可能性越大。在施工中减少水泥量和用水量对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有明显作用,但是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③粗骨料含泥量过大和颗粒级配不良都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增大,骨料级配好、弹性模量高和骨料粒径大都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减少裂缝的出现。一般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初期干缩值较大,防止裂缝出现的有效方法是添加膨胀剂,使混凝土初期膨胀,后期干缩值小,能有效的防止裂缝的出现。

④设计中混凝土使用的钢筋越多,产生的握裹力越大,约束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防止了裂缝的出现。使用焊接的钢筋网,纵筋和箍筋布置合理,布置细而密的钢筋能减少裂缝产生。

1.3施工工艺和养护

①施工中所采用的混凝土拌合不匀、拌合时间过长,在运输和泵送时使混凝土的配合比发生改变,浇筑顺序和速度不当都会降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引起混凝土后期产生裂缝。混凝土在振捣时发生漏振、过振,振捣不均匀,不密实也会诱发裂缝的产生。

②混凝土的养护可改变混凝土的水化速度,养护时湿度越高、气温适当、养护时间越长,混凝土收缩越小。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对拌好的混凝土进行预冷却以降低温度,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养护过程中保持混凝土表面湿度,增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会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③施工混凝土振捣过程中,若把振捣棒直接接触到钢筋进行振捣,使钢筋扰动,同时使浇筑完的混凝土过早受到振动,影响了钢筋和混凝土的握裹力,对混凝土变形开裂的约束作用减弱。在风速过大或烈日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收缩值大。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2.1做好施工前的设计和准备工作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合理配置构造钢筋,防止裂缝的产生;设计中要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当无法避免时要充分考虑构造措施来避免裂缝出现。

尽可能科学、合理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楼板钢筋绑扎完成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前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尽量减少对楼板钢筋的踩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裂缝容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区域要铺设临时活动跳板,通过扩大接触面来分散应力,避免上部钢筋受到踩踏变形。

2.2注重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①混凝土中采用骨料粒径较大,级配良好能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干缩率。掺加粉煤灰能减少水泥用量并降低水化热,可以减少混凝土自身体积收缩。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不仅能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抗渗性和减少泌水现象发生,还有利于混凝土表面处置。

②配合比设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和操作水平,合理选择混凝土坍落度。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减水剂来减少水泥用量,减低水化热。

③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和易性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砂的粒径和含量,减小混凝土的收缩量。

2.3强化混凝土的振捣工作要求

①浇捣时振动棒垂直振捣,行列式排列,做到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掌握好振捣时间,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通过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来彻底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由于很多泵送混凝土的自由流淌,形成混凝土的分层浇筑。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以消除两层中间的接缝,上一层混凝土的自然形成厚度不能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8s~10s,以防止石子下沉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

②浇捣完成后,应对混凝土采取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温度裂缝。避免在雨中和大风中浇筑混凝土。尽早对地下结构混凝土进行回填,有利于减少裂缝的产生。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使地基受力均匀。

③严禁混凝土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位,以免形成潜在的冷缝或薄弱点。

2.4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①适当提高养护环境温度可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高差,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其中心温度之差不大于25℃。降低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力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

②加强现浇板浇捣的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容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因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

3 小结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在施工中切实抓好混凝土的配和比设计、施工工艺、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来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减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

参考资料:

[1]冯乃谦、顾晴霞等.混凝土结构裂缝与对策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徐有邻、顾祥林.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的判断与处理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上一篇:浅谈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 下一篇: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