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施(车工工艺)的一体化教学

时间:2022-10-03 05:35:01

浅谈如何实施(车工工艺)的一体化教学

【摘 要】车工工艺课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以前学校的课程安排是先上理论课,再上实训课,教学效果是大多数学生都听不懂理论课,或者是当时听懂了,等到实训时又都忘了,上实操课时,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干,不能和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采用一体化教学,克服了上述矛盾,它能把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法高效低耗,不仅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而且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关键词】车工工艺;一体化教学;学习兴趣;一体化必要性

1 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以前经常有学生跟我说:老师我们上车工工艺课听不懂,上实操课时全明白了,上一学期理论课,不如上一天实操课懂得多,当时我很纠结。也有的学生说一听就懂,我问他是真的懂了吗,他说这有什么听不懂的,我以前打工时接触过。这时我才明白原由,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是分不开的。如果分开就会造成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

2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主体,以技能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环节和进度等均由技能训练的需要来确定,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便于教学的组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实训则采用集中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采取反映技能优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淡化理论考试,按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基本能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技术的“零距离”培养。

3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训练的课题如台阶轴、套、螺纹轴等,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失去了兴趣,开始消极怠工,玩手机、打游戏、听音乐等现象出现,怎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设计实训课题是关键,课题既要达到实训目的,又要有观赏性、实用性、工艺性,既能体现学生的技术水平,又能是学生有成就感、满足感。例如:酒杯、子弹头挂件、擀面棍等。通过这些工件的加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到达教学目的。

4 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进行,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首先教授先示范操作,之后让学生先掌握老师教的方法,再鼓励学生想新法,老师在一旁观察指导,让学生在实操中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作为教师不是只教会学生怎么做就行了。比如在讲“刃磨车刀”这一课题时,先给同学们讲解车刀的基本知识,包括车刀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车刀的材料、组成部分、车刀的几何角度及车刀刃磨后车刀须达到的要求(刀面平整光洁、刀刃平直、各个角度值)。然后在做一遍操作示范,让学生注意观察、模仿,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试着刃磨,车刀磨好后,老师先不做评价,先让学生拿自己刃磨好的车刀去车工件,自己去发现问题,收集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讲解,最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做”中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并试着去独立解决问题,老师给予指导、启发、引导。在实际生产中锻炼、提高技能,加深对操作的理解、掌握。这样,就形成理论―实践―理论这样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

“车工”最大特点是眼、脑、手的配合协调,这种协调不是理论与实践的简单结合,它是一项熟练技巧,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具体到“车工一体化”教学中,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车工不仅要会干,而且要干快,动作要敏捷。让学生做到从练中学,从学中练。应注重教育学生在练中发现问题,自己试着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达到熟练应用,从应用中提高。例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无法断屑,而使铁屑缠绕在工件上影响加工。这时,老师就现场借题发挥,这就要让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不能进行简单的纠错。通过分析实习中发生的问题,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学一体化”,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 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知识,又传授专业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情况,便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合理结合,突出了技能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它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可以灵活选择讲授法、讨论法等其他教学方法,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可能性的变化。一体化教师必须注意随时地进行调整,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 车工工艺

[3] 中国教育报

[4]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报

上一篇:从嘉莉和薇龙的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下一篇:更新职教理念,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