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

时间:2022-10-03 05:34:36

湖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

摘要分析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并总结了湖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对制约湖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作出积极的探讨,以期为该省农村社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必要性;现状;制约因素;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396-02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城乡一体化最本质的意义,在于最终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最大限度地缩小目前的城乡差别,使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而这种共享是通过社会管理来实现的,如何搞好农村社区建设,也就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1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1.1是农村社会内在变迁的趋势

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对传统农村社区的研究。自滕尼斯开始,人们通常将社区视为一种“共同体”。虽然人们对其理解不同,但是都普遍承认一个共同体或社区最基本的要素和特征为:一定的地域、共同的纽带、社会交往以及认同意识[1]。传统的中国乡村由于世世代代在固定的地域从事相同的农业生产,与外界社会的沟通交往缺乏,形成了独特的乡土文化和传统的宗族治理模式。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我国传统的乡村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处于自然状态,是一种国家规划性制度变迁的产物[2]。1950年,我国开始进行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代表国家意志的的基层政权组织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农村社会组织,传统宗族治理的传统乡土文化遭受严重侵蚀。之后解体,土地分散承包到户,村民开始实行自治,传统的乡土社会已经逐渐脱离孤立、封闭、分散的小农社会模式,呈现出流动性、异质性、变化性、开放性等特征。在这种巨大的变化中,农村社会存在的很多问题与不足逐渐呈现出来,而本应担当农村建设重任及社会管理的村委会逐步趋于行政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其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服务效率等均严重滞后。为了增强基层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群众的能力,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顺应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创新势在必行。农村社区作为新型的农村社会组织形式便应运而生,它打破了按行政单元设置基层组织的惯例,构建了农村基层组织服务体系,主要以自治组织为主体,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组织为补充,满足了农村社会的多元化和多层次需求。

1.2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乡二元体制不仅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双增、社会稳定的结构性瓶颈,也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体制弊端、构建和谐社会。其出现表明农村也将成为现代国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和城市一样作为国家的基本单元被整合进现代国家的总体发展之中。通过农村社区的建设,可有效地对城乡资源进行整合,在城乡之间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及科学配置;创新及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机制,为农民利益诉求及参与管理开辟渠道;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科学技术向农村传播,改变城乡居民权益享受不对等的状况。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质,就是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国民待遇,让农民能够和城市居民一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由此可见,农村社区建设的开展,已经成为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及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3-4]。

2湖南省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从2004年开始,湖南省启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出现了“开福大明”、“浏阳汇丰”、“浏阳鸭头”3种具有代表性的试点模式。

2.1社区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社区的工作逐步由管理过渡到服务阶段,在医疗、卫生、计生、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就业推介、治保、民事调解等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居民就业率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帮助广大的农村社区居民逐步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过渡。

2.2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政府对农民的关怀,在农村推行的低保制度、新合医疗、就业培训、文化下乡、专业保洁、垃圾集中清运、水环境治理、城管执法、治安巡逻等惠民措施,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另外,服务农民的“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受理”等相继运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改水改厕工程”、“绿化工程”、“自来水入户工程”等成效显著;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民讲习所”、“农民学校”等随时开讲;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农民书院”、“图书阅览室”、“农民健身场”、“农民文艺宣传队”等的经常活动,使农村社区开始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

3湖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制约因素

3.1农村社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广大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4个层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农村社区的基本职能是管理和服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和平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举措要在农村社区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各项改革任务要通过农村社区承接推动,各项行政服务要在农村社区中得到延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高度重视发挥农村社区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充分尊重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依托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科学确定发展任务和实施步骤,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扎实迈进。农村社区建设更不能简单等同于新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涉及农村基础设施、住房、生产、环境等硬件系统的改善,还涉及提高农民素质、加强组织建设、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民风等软件系统的建设,两者缺一不可,互为促进。

3.2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关系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在定位上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一定人群提供管理和服务,都是整合资源、强化功能、完善服务的平台。但两者又有本质差别,关键体现在一个“农”字上。农村社区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社区,在进行规划和建设中,要把农民的承受能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风俗习惯、农民收入提高等因素统筹考虑进来。许多地区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时,完全参照城市社区的标准,认为让农民过上城市居民的生活即可,而忽视农村社区自身特点。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时,应联系农村实际,注意体现农村特点,切实考虑城乡差别、不同发展水平和类型农村的差异性,不能一概而论。

3.3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地位的关系

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政府主导是方向,农民主体是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中,城乡资源配置不均等造成农村社区建设需要配套大量的公共产品,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再分配。但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定位要准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单靠行政命令直接包办、简单干预农村社区建设,而是要在政策支持、规划指导、资金投入、示范推动、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农村社区的资源集聚和持续发展。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生活社区中的农民,这决定了农民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参加者和决策者。在事关社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农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把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农村社区建设才会有生机、活力和持久动力。如果不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陷入政府包办的误区,难免导致群众难发动、工作难开展,目标和方向也会偏离。

3.4改善生活条件与转变生产方式的关系

在农村社区建设中,通过让农民群众从分散居住到集中居住,从而实现电、气、水、暖、路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配套,实现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这只是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之一。农村社区建设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实现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资源的优势配置,搞活流通土地资源,从而改善生产条件,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变革。这2个方面是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必须有利于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否则仅是新社区居住成本的提高将大大加重农民负担。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应注重获得交通、能源、通讯、金融、仓储、排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的支持,应特别重视农村土地整合后大批节约土地的集中经营和连片开发,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

3.5土地安排与保障农民权益的关系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土地安排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农村社区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农民基本权益的保障,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土地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瓶颈。在农村社区建设中,通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可以节约大量土地,有利于增加耕地和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为社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地”的问题;同时,新增非农建设用地的出让受益可以弥补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缺口,使农民群众得利,为农村社区建设解决“钱”的问题。制订有益于民的项目,可有效解决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土地和资金两大难题,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

4参考文献

[1] 于燕燕.社区自治与政府职能转变[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 徐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江汉论坛,2007(4):12-15.

[3] 凌新,周小霞,李广平.城乡一体化视野中的农村社区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9(12):40-42.

[4] 张雅静,洪传春.论福建省农村社区组织发展的战略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23-11625.

上一篇:朝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素质现状及对... 下一篇: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农产品定价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