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丹阳练湖恢复工程的利与弊

时间:2022-10-03 05:03:16

试论丹阳练湖恢复工程的利与弊

摘要:练湖作为运河文化带上最著名的历史名湖之一,由于其重要地位,在历史长河中屡兴屡废。从长远来看,练湖的恢复利大于弊,有利于体现丹阳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优化经济结构。

关键词:练湖,历史,恢复,利弊,丹阳

1. 前言

丹阳市地处江南水乡――苏南的西部、镇江市南部,是江苏最西部的一个重要县级明星强市。练湖毗邻丹阳城区,与城区几乎连为一体(见图1)。其地形地貌有两大板块组成:其一是湖心平原,其二是滨湖西北部高岗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部偏低,呈浅蝶形。南北宽,东西狭,形似一只蹒跚的企鹅。练湖自然风光优美,地理环境优越,物产资源颇丰。场区内植物有8大类型186种。动物有5大类型116种。无论在位置上还是功能上,无疑都以构成丹阳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运河文化带上的一个历史名湖,练湖优美的江南水乡风光,对提升丹阳的知名度,扩大丹阳的影响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解放初期,练湖还有不小一片,可惜如今因围湖造田消失殆尽。解放后的国营练湖农场在科学种田、水稻育种、畜牧与水产养殖上多次受到省和国家的表彰与嘉奖,为这个虽不存在的历史名湖留下了新的辉煌。今天,是否恢复练湖湖面,已成为摆在丹阳城市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2. 历史上的丹阳练湖

在丹阳的历史上,练湖和丹阳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重要关系。丹阳练湖又称曲阿后湖、练塘。据县志记载:“是湖创于西晋陈敏。筑堤引长山八十四汊水以汇之。周回计其里与汊之数正同。”就是说练湖周回有八十四里长,当年也是碧波万顷、绿柳满堤、渔舟唱晚、荷香扑面,罗列廿四佳景,雅集骚客文人的去处。李白在丹阳时曾多次登临北门外观音山的望湖亭纵览练湖美景,写下了“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的诗句。其它诸如“银涛百丈卷湖滩”、“柳间帆影出平湖”、“绿蒲红蓼练塘秋”之类的赞美不胜枚举。南宋建炎年间,战事频仍,常练兵湖内,于是有“练湖”之名并长期作为调节运河水量的水柜(见图2)。据记载,道光年间,林则徐曾对此进行过浚治,由此可见练湖一直到清代还在发挥作用。

1927年的练湖还颇具规模、风韵犹存。1949年尚有湖面7000余亩,最终消失于70年代初围湖造田的热潮中。现状练湖农场地处丹阳城区西北隅,同丹阳市区连成一片。西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全场总面积18.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2.57公顷,果林106公顷,所剩水面基本为鱼塘,面积仅446.6公顷。

3. 练湖恢复的利益分析

(1)有利于丰富丹阳历史文化底蕴

练湖不仅是历史上江南重要的水利工程,而且有着灿烂辉煌和沉甸甸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丹阳不可多得的最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达1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围绕练湖兴废变迁,留下了相当多的碑记碑刻,并先后留下《练湖志》三部,从而使并不壮观的练湖这一人工湖跻身我国湖泊志上的历史名湖,并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练湖是丹阳历史文化中的一个瑰宝,丹阳因练湖而富饶、而美丽。如果说丹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练湖无疑是丹阳历史上具有珍贵价值的一张历史名片。

(2)有利于提升丹阳整体城市形象

在湖泊保护方面,杭州西溪、常熟尚湖等已经提供了很多先进成功经验。因此,丹阳也完全可以生态美和自然美为内涵特色,打造出既超凡脱俗又传承历史文明的中国现代名湖――新练湖。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对练湖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的保护和恢复,可以打造练湖特有的生态品牌,全面提升练湖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名城品位,大大提升丹阳的城市形象。

(3)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

恢复后的练湖地区不仅将具备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功能,其周边土地还可以重点向城市中高端居住、商务办公、创意产业等领域倾斜,同时还将提升房地产档次,吸引新兴产业入驻。

(4)有利于经营城市土地

恢复后的练湖将成为丹阳重要的城市品牌,其周边土地的价值必将得以大幅提升。保守估计,通过练湖改造,可直接造成周边5000~15000亩土地升值(带状水面取高值),假设可供市场出让的受益土地约4000~10000亩(扣除道路等),用地结构按居住40%、商务(商业)30%、研发20%、综合10%,出让价格分别按120、150、20、150万元/亩,带动土地增值分别按60、80、10、50万元/亩测算,则共可获取收益为22~55亿元。

实际上,由于滨湖地区良好的景观效果,周边地区平均容积率水平有可能高于基准容积率,故其潜在收益应当更大,并且这种收益是永久性的、不断提升的。如果形状适宜,恢复练湖不仅能直接实现经济平衡甚至盈余,还会对更大范围的区域产生正向的土地价格影响。此外,除了周边的直接升值区域,练湖的恢复和周边中高档设施的建设也会对更大范围的区域产生正向的土地价格影响。

(5)有利于提升蓄洪能力

丹阳地势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由于上游凌塘水库经中心河泄洪,中心河的防汛形势相当严峻。恢复练湖水面,可以有效缓解中心河的防汛压力,提升蓄洪能力。

4. 练湖恢复的成本分析

恢复练湖固然收益前景可观,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其中需要付出的代价。经综合分析,可初步估计该举措需要的成本如下:

(1)开挖练湖的工程造价

由于练湖为国有农场,不涉及征地,并且拆迁已经完成,故其建设成本可控性较强。恢复练湖的主要成本为(以湖面4500亩,控制范围6000亩测算):

土地转让费用:6000×50万/亩=30亿元;

土建及景观费用:3~5亿元;

管理及其他费用:3~5亿元;

总成本合计约36~40亿元。

规划建议开挖恢复练湖应充分巧妙地利用现状水面,加上堆挖结合,土石方就地平衡,将会大大节省工程造价。

(2)水质净化成本

练湖已经没有源头,恢复后一定是引用自大运河的水。而大运河水质普遍存在污染严重的现象,由于水质差、水量大,恢复练湖后的水质也难以得到保证,治理大运河污水将付出巨大成本。巨量水体的净化将是练湖恢复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此,可根据其他地区的已有经验,采用生态方式为主净化水质,这样不仅节约成本,而且更加有效。

(3)将废弃一些原有基础设施

近几年,练湖重视城乡基础建设,先后配合市政府完成了市北二环路、西二环路等市政工程练湖段的拓宽改造工程;实施了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2008年8月练湖区域自来水管网与城市管网相接;完善了2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排污管网、环卫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恢复练湖后,部分基础设施将无用武之地。

(4)将失去练湖农场经济收益

如今的练湖农场,沪宁高速公路横贯其北,312国道纵贯其西,京杭运河贯穿其东,场内道路成网,河沟纵横,水陆交通便捷;场内农副工经济全面发展,已建成粮食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奶牛生产基地和花卉、苗木、水果生产基地等,练湖的整体建设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丹阳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如要恢复练湖,将失去练湖农场的经济效益。

5.结论

练湖曾是丹阳重要的防洪屏障、天然的气候调阀和最美的风景胜地,更是丹阳的文化聚宝盆,是历代名人看重和向往丹阳的主要源泉。恢复练湖所付出的代价大多是城市发展中所不可避免的成本,如果不恢复练湖,不仅会带来不良的生态效应,更会产生一系列负面的社会影响。

综合来看,恢复练湖利大于弊,长远尤佳。目前,真正需要我们关注解决的问题在于:恢复后的练湖地区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练湖恢复也必须有相当的规模,这样才能具有区域性影响和多方面的外溢效应。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练湖恢复的过程中,经济性上的考虑将成为最后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工程中应重点注意工程投资的节约、岸线的可达性、岸线腹地的可利用性和空间组织的合理可行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以期最后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国营练湖农场 江苏省国营练湖农场练湖志 [M] 江苏省国营练湖农场1988.11

2. 丹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丹阳县志[M]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2.8

上一篇:谈广电行业建设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策略 下一篇:试论提高赣州市城乡居民应对自然灾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