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性研究

时间:2022-10-03 04:29: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性研究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陕西华县皮影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集汉石雕刻、服饰、剪纸、戏曲、音乐等艺术之大成,具有极高的民俗、艺术、史学、等价值。在各种现代文化样式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皮影艺术面临着严峻考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从边缘化回归,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县皮影;开发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 D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218-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华县皮影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皮影俗称“灯影子”,在灯光的照射下,以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华县皮影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明清为鼎盛时期,原为宫廷戏,唐以后流传于民间,十三世纪左右传入西方,至今仍在中国保留着它的原始风貌,甚称“国宝”。

2004年10月,华县人民政府命名柳枝镇梁堡村为“皮影专业村”;2005年1月,陕西省文化厅命名华县为“陕西省民间艺术・皮影之乡”;2005年7月授予“华县皮影・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6年5月20日,华县皮影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3月,“华县皮影制作工艺”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国家文化部分别授予华县及其皮影雕刻产业群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10年5月应邀于上海世博会,签约数月演出,炫人耳目。

二、华县皮影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皮影传承后继乏人。当年制作皮影和皮影表演的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后继乏人。许多传承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截至目前,华县皮影戏大部分剧目已经失传,现在仍能演出的剧目仅存大本戏百余部,折子戏50余部,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皮影艺人缺少政府和相关法规的支撑和保护,要想让他们安下心来一心一意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不够现实。

(二)皮影作品制作难度大、保存困难。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二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

(三)皮影生存环境恶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淡化或者彻底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空间,环境所赋予遗产的灵性就会消失。当前,社会对皮影的保护观念滞后,资金技术缺乏,对其价值缺乏正确的开发利用,皮影在拯救的口号中渐渐脱离了它生生不息的民间社会,渐次蜕变了原本光鲜夺目的色彩。

(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不健全。由于民间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政府部门长期重视不够,普查工作力度不够,导致对遗产的整体状况、存在种类、数量和消失的状况认识不清,缺乏深入和广泛的了解。皮影在进行产业化开发时存在开发过重的情况,导致皮影破坏严重。

三、华县皮影发展新思路

(一)加大对皮影价值的宣扬,积极的保存记录和传授教育。皮影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财物,我们应该积极的对此进行保存记录和传授教育,可以以地方政府牵头,建立皮影保护博物馆,保存皮影历史发展的实物记录,还可以举办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皮影戏技艺培训班,鼓励老艺人传、帮、带,培养更多的新人。

(二)建立完善的皮影管理体系。我国由于立法的滞后,致使许多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不能得到明确的法律保护,制度性因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很大,因此建立完善的皮影管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三)皮影文化与经济、科技和谐发展。要做大做强华县皮影文化,发展皮影文化产业,就必须注重文化、科技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一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落实奖励政策;二要设立皮影产业发展扶持基金,适应市场需求,鼓励创新,鼓励和扶持发展皮影动漫产业与皮影创意文化产业,对演出班社、雕刻企业进行产业发展扶持。

(四)壮大皮影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和海外传播。引导各类资源向皮影文化产业集中,利用华县皮影艺术的深厚积淀和皮影艺人汇集的优势加强皮影雕刻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地区生产专业化和服务专业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地区经济实力。着力建立统一的皮影雕刻产品标准,为产业化发展铺平道路。

走出去是皮影做大做强的有效措施,国家政策法规制度是遗产海外传播的强有力保障。国家应该加强遗产海外法律法规的建设,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支持遗产海外传播,在税收和进出口上给予政策倾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合作。

怀抱月琴,手挑皮影,在幕后的灯影里,用柔情的碗碗腔将人生的沧桑细细吟唱;吃碗面,抽口旱烟,在透亮的白幕上,用跳动的精灵将古朴的梦想释放得五彩缤纷。华县皮影,这种借光显影的艺术,穿越人生,穿越古今,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堪称是一颗秀美的珍珠,而今天的继承和保护,也必定会让她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梁志刚,王文章.关中皮影[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牟延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张仲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吴佳丽(1990-),女,汉族,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宗教社会学。

上一篇:报刊英语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中生物情感型教师的自我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