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压力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时间:2022-02-02 06:19:43

高中教师压力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摘 要] 目的:探索高中教师压力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被试为162名高中教师,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人格的内外向维度与解决问题和求助应对方式有显著正相关,与自责求助方式有显著负相关;人格的情绪性维度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有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有显著负相关;人格的精神质维度与自责有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维度有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高中教师;应对方式;人格特质

【中图分类号】 G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04-1

一、引言

教师压力是教师面对威胁性情境或不良事件时所出现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状态。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是指教师面对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教师是公认的高压力职业,尤其是高中教师,他们的压力远远大于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高中教师压力状况不仅牵涉教师个体身心健康的好坏,而且也关乎教育对象――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说,它同整个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本研究拟探讨教师的整体人格特征与其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

二、研究过程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某市300名高中教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6份,回收率98.7%,其中有效问卷283份,占发放问卷的95.6%。

(二)研究工具

1.应对方式问卷。应对方式问卷是自陈式个体应对行为量表,问卷包括62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评定的时间范围是指受检者近两年来的应对行为状况。

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由4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E量表、N量表、P量表和L量表。E量表测量艾森克提出的内-外向维度;N量表测量神经质维度,也可称为情绪性;P量表测量精神质维度,精神质又称作倔强性,讲求实际;L量表即测谎分量表,主要测定被试的掩饰或自身隐蔽性,也能测量某些稳定的人格功能,如社会性朴实或幼稚水平。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选择某市三所高中进行问卷发放,三所中学层次各不同,有省级重点高中、市级重点高中和一般高中,选取的教师也涵盖了不同的性别、年龄、所教科目以及所教年级,符合随机取样原则。回收的问卷数据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本研究探究了教师压力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结果如下:

结果:内外向维度与解决问题和求助有显著正相关(r=0.423**,P

注:*p

四、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高中教师人格特质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结论如下:

内外向维度与解决问题、自责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之间相关显著,与解决问题和求助呈正相关,内外向维度的得分高(T分数>60)的个体,人格特质外向,好交际,朋友多,倾向于选择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内外向维度的得分越低,人格特质越内向,越倾向于选择自责的应对方式,这类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缺乏稳定性,面对困境首先想到的是责备自己,自责可以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绪性维度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情绪性维度得分高(T分数>60)的个体,可能是焦虑的,对刺激有强烈的反应,情绪复原困难,强烈的情绪反应使个体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这样的个体倾向于选择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不成熟或半成熟型应对方式。情绪性维度与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负相关,情绪性得分高的个体不选择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

精神质维度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间有显著负相关,精神质得分高(T分数>60)的个体,可能是孤独的,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精神质得分高的个体不倾向于选择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精神质维度与自责的应对方式间有显著正相关,精神质得分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自责的应对方式。

五、结论

高中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外向人格的教师常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方式来应对压力,而内向人格的教师则相反。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常选择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这些不成熟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情绪稳定的教师倾向于选择解决问题这样成熟的应对方式来应对压力。有精神质人格的教师面对压力时常常自责,而不是主动解决问题,而人格正常的教师则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应对压力。

参考文献:

[1]孙杰远,李青.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1(1):99-102.

[2]申继亮,徐富明,崔艳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策略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2):90-93.

[3]刘艳.中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1.

[5]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使用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98.

作者简介:王芳(1987-),女,汉族,河南焦作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发展与促进。

上一篇:机械美学与建筑的关系溯源 下一篇:报刊英语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