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2-04-11 12:57:11

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正在建立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利用自然而又保护自然的文明形态。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妇女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独特的参与方式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妇女;生态文明;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 D4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7-018-1\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十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五位一体”布局中重要一极的战略高度。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前,将性别意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主流,重视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女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优势

由于传统两性不同的社会角色分工,以及生态环境中的地位的差异,使二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同的视角。妇女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承担着更主动的角色,她们不仅是参与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大自然赋予了妇女繁衍生命的使命,同时也赋予她们保护后代的本能。母性敏感和责任,有助于妇女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让妇女更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我国,妇女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80%以上的农业劳动、70%的家庭种植业和养殖业都由妇女承担。因此,妇女的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对生态文化建设所提倡的绿色发展、消费和生活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在20世纪90年代性别平等主流化成为国际社会发展潮流的影响下,妇女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逐渐被认识。我国先后制定的三个《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提高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和决策程度,为构建具有性别评价标准的生态文明体系确立了目标和要求。

二、我国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年国家以发动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在宣传力度、参与层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权利与政府对此权利的保护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城乡女性受教育水平差距大。尽管女性总体受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农村妇女的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调查显示,农村女性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的比例是56.2%,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比例为1.9%,分别比城市低32.7%和33.3%。由于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在一些贫困家庭往往是牺牲女孩,以保证男孩就读。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出台各类农民教育项目,实施好妇女的教育培训。

(二)女性就业面临许多障碍。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就业时的性别歧视问题,也包括学历较高的妇女,这就严重影响了女性人力资本按期实现价值增值。社会竞争的激烈,婚姻生活及生育负担,使女性要做到两全其美实在力不从心。这也不可避免会对就业有负面影响。

(三)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局限。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对如何保障公众参与、参与的方式是什么、按法律规定公众参与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明确规定。这就给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也带来了种种局限。表现在事后的监督多流于口头形式,对于事前的参与和见诸于行动的参与不多;再加上一些官员对妇女参与存在观念上的障碍,使得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三、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除国家法律体系与制度政策全面的构建外,还要求各地市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具体的机制。

(一)建立观念和培育机制。改变往往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通过各种载体和手段,在全社会普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努力使广大公众养成符合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好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具体事项的说服机制、信息保护机制和寻求公众理解、配合和参与的机制。

(二)完善引导和自愿机制。公众的生活方式是多样的,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对公众的环境行为必须分层次进行科学的引导,如鼓励公众采购绿色食品,采购资源节约和循环型产品等。要建立主要包括公民环境信用的记录和奖励机制,环境友好型行为的税费、信贷、国家补贴等优惠机制。

(三)严格限制和禁止机制。生态破坏和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而不良生活习惯是这一瓶颈出现的重要原因。如喜吃野生动物会带来生态失衡,过于频繁地更换电器会带来电子垃圾污染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限制和禁止机制来促使危险生活废弃物得到合理处罚。

四、结语

实践证明,各种各样的绿色创建活动是引导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来引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鼓励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根据各地市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生态环保宣传活动,努力使妇女积极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行动,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劲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方刚,罗薇.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2]盛雅.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余维海.生态女性主义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前沿,2011,(06).

[4]葛悦华.关于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J].理论与现代化,2008,(04).

作者简介:丁雨辰(198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专门史。

上一篇:会计预算对金融业风险控制的指导 下一篇:机械美学与建筑的关系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