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份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03 04:19:02

关于身份研究综述

【摘要】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决定了社会契约化的过程必将是曲折而漫长的。中国最初意义上的身份社会都是基于血缘宗族关系上的身份社会,个人于家庭血缘关系是连接家族社会的基本纽带,身份等级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计划体制的身份取决于国家权力科层的具体级别。

【关键词】身份社会;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230-01

计划体制将整个社会构造成了一个超大的科层结构,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力分布网逐级控制,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这种享有的差别性的权利和义务都是预先给定的。总体上来说我们国家这种运动过程表现出了一个从伦理身份到计划身份再到契约的变异形态。①

所谓的身份是指一种个人对父权制家族的先赋性的,固定不变的隶属关系,任何人都不能凭自己的意志和努力摆脱这种来自家庭和群体的束缚,而为自己创设权利和义务(例:中国早期的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人们之间会形成严密的等级身份,上下级之间不得逾越,等级之间的水平或垂直流动处于僵化状态)。人们一旦从社会中获得了某种身份,也就意味着他获得了与此身相适应的种种权利,而身份的取得变更和消灭又带有先赋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契约则是指个人可以通过自由订立协定而为自己创设权利、义务和社会地位。契约关系是市场经济自由,平等原则的派生物。契约社会人们主要依靠契约关系来调节的权力和义务。这一调节机制具有法制化的自觉性,非人格性和规约性。②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身份制核心特征的制度表现为:1.城乡户籍身份制度,这种制度将人们分为两类,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户籍身份的改变是极为困难的,他们极难进入其他身份群体,这种户籍制度造成了我国城乡的二元身份。总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造就了城乡差别,使城市居民成为农民可望而不可即的“城市贵族”。2.是干部和工人身份。这是一种后天形成的终身性身份。干部身份一旦进入干部队伍。只要没有重大违法乱纪行为,干部身份就可以终身保持,干部子女虽然没有干部身份但干部队伍中存在着接班顶替等规则,也使得干部职业具有了继承性的特点。3.单位身份。中国城市中的就业者大多隶属于某个工作单位,不同的单位实际上是不同的小社会,不同的小社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身份群体。

改革开放以前身份社会存在的原因,一是与我国的悠久的等级社会有关,人一生下来就有了等级贵贱之分,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是这样的典型的身份社会。二是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契约关系的缺失密不可分,因为在理想化的计划经济下,正是这种契约关系的缺失,成为计划身份得以确立的前提。三是由于社会资源的严重短缺和国家对这种资源的全面垄断,而资源本身又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只能将受分配的对象分为三六九等,并以此确定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国家只能将受分配的对象分为三六九等,并以此确定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

改革以后的最大变化就是,第一,农民开始突破户籍身份的限制。80年代后,我国的户籍制度有所松动,农民被允许进城开店设坊,兴办一些为城市居民所需的服务业。到了新世纪的2008年,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总数甚至达到了1.5亿人之多,其规模之宏大确实惊人。第二,以单位级别和干部级别为基础的分层机制发生变迁。改革使我国的经济成分多元化,个体、私营、外资、合资等经济成分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改革也使得人们的收入多样化,工资收入、股份、证券收入、房地产收入、单位外收入等等花样繁多。这种级别分层也就难以支撑其所谓“本位”体系了。同时,它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第三,取代传统的先天身份指标,人们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文凭、学历、技术证书等作为社会分层、社会屏蔽和筛选的功能越来越突出。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身份”标识,始终都没有消失过,而且总不会消失。国家可以通过身份这一工具来整合社会和建构社会,以促进社会的整体运行和良性发展。中国目前处于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过渡的时期,中国近多年的阶层分化体现了一种进步性,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大,许多历史遗留到现阶段来完成,但事实我们不能排除“身份”的残留,通过身份获取资源的现象依旧存在。同时,国家也在赋予不同层次的“社会身份”,不同社会权利、资源比如制定的农村和城市的医疗保险制度不一样,社会保障体系也不一样,而在一些社会福利领域,农村和城市,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本身不该有什么差别,但是国家在对待的时候不是以统一的方式对待,这是国家政策倾向所致。

改革以前的“身份分层”之所以不公平。就是因为它是用先天的因素而不是靠后天的努力来决定人们的社会地位。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就是因为市场可以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场所,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争取竞争的成功。然而,在市场演进的过程中,由于利用公共权利获取市场利益现象的频繁发生,我们原来期待的市场公平却又不复存在了。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一部分社会中心群体实际上又在构筑一种“新的社会身份群体”。这种现象侵蚀着新的公平机制。

身份是有等级的,只要这社会还处于秩序规范化的管理,就不能排除身份是有优劣等级之分的,身份就好比一座金字塔,无论是从上至下还是从下至上的排列,它总有一个等级秩序的这样的标识无法改变,那么身份所具有的吸引力就依然存在,唯一可以变化的就是打破各身份等级之间的封闭性,使人们能够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努力来自主的争取他们所想要的那一级别的身份,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处于一个从满活力和公平竞争的状态。

注释:

①王爱云.浅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身份社会的形成及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2011(12).

②张青.从身份到契约――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结构变迁[J].江苏社会科学,2002(3).

上一篇:江西红色音乐创作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分析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