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式教与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10-03 04:11:23

物理探究式教与学模式初探

【摘 要】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也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探究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一种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通过角色互动,实施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是集中体现教师对现代教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运用的一种可控的信息系统。

【关键词】 中职;物理探究式;教与学模式;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其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并达到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获得知识学习的目的。它旨在通过学生科学研究,克服目前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单项思维、局限思维和被动思维的弊端,培养和训练学生多元的主动和创新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探索和研究的基本规律,基本思维方法和组织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一、营造物理课堂的探究氛围,创设探究情境

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首先,营造物理课堂教学情境。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更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其次,创设探究的场所。有了激发兴趣的情景,点燃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而没有必要的探究场所,只会是昙花一现,失去教学的最佳时机。

二、探究式教学要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探究便无从谈起。探究过程是围绕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主题,使探究能沿着合理的假设一步一步进行下去,问题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教学,提出合理的猜想;进而通过探究论证,获得结论。合理设疑,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从而得出结果。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启发,让学生提出问题。

三、构建“合作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例如,在开设“电磁感应现象”时,笔者尝试了合作性的探究法组织教学。给出教材中四个实验的配图,并准备了所有实验器材,由学生选择使用,自己进行合作排序研究,写出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并根据这些结果进行归纳、演绎得出相应的推测结论。随着实验的进一步开展,逐步排除了在猜想中的不合理假设,再由学生上台其实验步骤、猜想过程、排除过程和最终结论,只要能自圆其说,均能体现创新精神。在该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经过多个小组的轮流展示和辩论,请学生讨论哪一个结论最合理,再由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点拨后继续讨论;这样经过“实验―猜想―讨论―再实验--再猜想--再讨论”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得出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取决于磁感应强度B和闭合电路包围的面积S的变化,即磁通量的变化Φ”这一重要结论。通过这种研究,培养学生发散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推广。

四、借助实验,引导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对照、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物理实验是引导探究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物理仪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做实验时,应给予学生思考、交流、发问和评估的时间。例如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方法、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最终得出结论,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实验,并从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中学到了规律性的知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成功与自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学会融会贯通,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物理最简单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注意追根究底,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使之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如上图所示分析两根通电导线中作用力的方向,我们一般的思维方式是,先判断出左端一根的磁场方向,再判断出右端一根所受磁场力的方向,并通过左右手定律给出一个正确的结果。其实类似于这些题目,只要我们把两电荷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讲清楚,学生没有必要反复利用左右手定律进行判断,完全可以直接给出正确结论。讲授电场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系统复习牛顿第三定律,重点回顾力的概念,只要对力的概念十分明确且达到举一反三,既“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力是不存在的”,再继续学习探索电场的性质、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就十分轻松了。物理知识与其它的自然现象一样,具有互通性,这种互通性的内涵正是逆向思维的外地表现,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中要横向联系、纵向延伸、对比归纳、猜想推论也正是逆向思维的再现。物理教学中,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创造才能才得以升华,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13.6

[2]唐一鸣.以物讲理和见物思理:谈谈中学物理的教和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03.

上一篇:关注“五美”,体验收获 下一篇:关注教育 聚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