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环境保护由认识到实践的过渡

时间:2022-10-03 03:52:14

浅谈如何实现环境保护由认识到实践的过渡

[摘 要]“低碳”是国际社会为应对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性气候灾害而提出的新概念,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低碳”的提出不仅意味着国家需要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还意味着国家社会需要引导公众反思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行为,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社会中的环境现状,提出了保护环境、实现低碳经济的具体措施,旨在引导广大群众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关键词]环境保护;低碳;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59-01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自然能源储备已经稍显不足,同时我国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如何维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环境的现状

土壤破环严重、淡水资源污染。作为世界土地面积排第三位和拥有最多人口的大国,面临着人均土地面积仅有0.77公顷的处境,随着人口进一步增长,工业迅猛发展,我国的土壤剥蚀状况加剧,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减少,工业固体废料未经科学处理便随意向土壤表面倾倒和堆放,使得有害物质逐步渗入土壤和飘散至空中,随着降雨过程最终渗透地表。这些现象不但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土壤原有的功能,使得经济作物减产,农作物受到化学污染而质量下降,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还污染了地下淡水资源,使得本就匮乏的淡水资源逐年减少。由于庄稼减产,植被减少,帮助传播花粉的蜂蜜等昆虫大量减少,植物无法繁衍,形成恶性循环,全球人类都将面临食物短缺的现象,为争夺自然资源和食物,大战一触即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增加。。

温室气体过度排放以及大气污染引起气候变化。随着世界工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极地上空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的现象,地球已然成为“温室大棚”,极端天气和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安全,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海洋碳酸化,杀死了大量微生物,使得食物链中最底层的食物消失,由下至上迅速断裂,严重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安全,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海水污染加剧并释放出更多二氧化碳,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海洋之外的动植物。除此之外,诸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有害工业废气在未经脱硫技术、脱氮技术便排放在空气中,随着降雨过程转化为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液体,不但严重破坏了动植物的自然家园,还对土壤以及建筑物造成了侵蚀。伴随工业有害气体排放的粉尘、颗粒物等是造成雾霾的元凶之一,近年全国各地经久不散的雾霾天气也是地球给人们敲响的警钟。

地球生物生存环境堪忧。环境污染导致森林面积减少、酸雨频发、雾霾弥漫。森林面积锐减,加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耕地面积逐年扩增等造成的环境破坏,使得地球数以千计的物种失去了原本的生存家园,最终走向灭绝,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产生连锁的环境效应。

二.环境保护的实践措施

1.转变观念和思路,引导群众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改变人们传统的“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思想^念,树立“经济和环保并重”的低碳理念。政府部门可以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探索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产业,然后从政策层面上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低碳经济模式。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积极采取宣传措施,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的活动,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节能减排降耗的实践中,从根本上改变人民和企业传统的错误理念,切实履行节能减排的义务。

2.加强科技创新,从源头上建设低碳环境

世界各国企业应携手共同发展低碳经济,肩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取得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效果的企业为榜样,学习其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寻求适合自身的新模式,同时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一方面通过技术方式降低已存在的污染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研发出使用清洁能源的新工艺,从源头上改变生态环境,遏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行高效利用能源、积极开发清洁能源等政策。

3.携手国际社会,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

作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和“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于2009年开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将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节约和不浪费,可以改变地球大环境。因此,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不但能够推行低碳环保的理念,使得全人类都开始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间的合作,有序地推进了低碳生态产业地转移,建立了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推行了情节发展机制,统一了全球碳交易市场,改善了发展中国家地碳定价权,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地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

4.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地成功经验

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资融资途径,创新投资融资机制的运作流程,将节能减排融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在此基础上发展符合国情的促进建立低碳产业的鼓励措施,利用金融体系的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发展。

总结

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民参与其中,并且还需要官方或民间机构进行积极引导和合理宣传。保护环境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营造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二是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为出发点,减少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为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子孙后代的健康发展和祖国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总之,提升能源效率是我国传统高耗能企业改善经济、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经之路,是当前务必解决的核心问题,必须要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从生活点滴做起。

参考文献

[1] 郑林昌,付加锋.中国城市低碳环保发展协调性分析――以环保模范城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3):26-30,35.

[2] 童志锋.社会转型期的青年环保运动[J].中国青年研究,2016,(8):4-9.

[3] 陈坤铭,季彦达,张光南等.环保政策对“中国制造”生产效率的影响[J].统计研究,2013,30(9):37-43.

[4] 张佳良,刘军.环保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38(10):35-48.

[5] 吴柏林,许星伟.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研究:媒体与公众二维视角[J].中州学刊,2014,(3):172-176.

上一篇:多因素褐煤基质育苗试验研究 下一篇: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的流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