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老师要有一颗爱心

时间:2022-10-03 02:52:57

教学中老师要有一颗爱心

摘 要:教学过程中的关爱教育是加强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加强对学生的人性关怀是当前学校德育人本化的发展趋势,关怀取向是对教育体系发展的合理补充。所以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保持一颗爱心。为此本文根据关爱教育的相关要求,对于如何进行关爱教学,让老师保持一颗爱心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对于加强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师;学生;爱心;教师能力;修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85-01

一、教学过程中关爱教育特征分析

教学过程中的关爱教育是以价值关怀为取向,以对学生的情感关爱为先导,通过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爱,形成对学生的社会态度与人格特征的形成。关爱教育不仅要强调对教育的客观性、理性和逻辑性,更多地与道德思维相关。同时因为关爱教育会较多地与教师的个人直觉有关,因此难以避免的带有浓厚的主观成分与情感色彩。因而,教学过程中的关爱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关爱教育是教师内心产生的学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教师合理使用关爱教育,保持一颗爱心,就会对学生个体身心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教师关爱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保持有一颗爱心,倾入对学生的情感,这里的“情”是对学生的同情和体验,而“感”是对学生情感变化的感觉和感受。情感关爱需要对学生感情变化过程进行及时体验和感受。关爱教育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教学方法,其本质上属于体验式学习。因而,关爱教育作为一种爱的教育,需要以情感体验为特征,需要老师保有一颗爱心。情感体验是一种带有独特色调的觉知或意识活动,情绪体验是大脑的感受状态,因而体验式学习的发生机制与认知学习有着本质不同,情感体验式学习需要个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关爱教育需要以个体关爱为目标,建构合理的心理结构,通过开展对学生的关爱活动,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感受和体验,进而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表达爱和创造爱,这是关爱教育的实践体现。

二、加强对学生关爱教育的建议措施

教师保持一颗爱心,将这份爱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实施关爱教育,实施对学生的关爱教育应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并合理的凸现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关爱教育。

1、实施对学生的情感渗透策略

加强对学生的关爱教育,一方面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具体特点,进行情感渗透性策略。以情感为中介,实现知识向信念的转化。

在认知过程中实现情意发展与道德提升。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合理的方式转化为学生的信念才能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所以情感教育是知识向信念转化的重要媒介。建立起以信任、关怀、合作为特点的师生关系,以丰富的教学媒体科学合理的创设教育情境,进而有效的实施情感化教学这是实现情感渗透教育的重要条件。只有合理运用情感渗透性策略,以情感目标来合理引导学生的认知目标,促使学生的求知过程成为情意并举与精神完善的过程,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进而实现教学过程与道德实践的一体化。最后,由于不同学科由于其特色不同,所以德育渗透点也应当不同,这就要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实现教学过程中真善美的融合。

2、实施品德教育策略

德育教育区别于智育教育,德育教学可以揭示儿童对社会规范的认同与接受程度,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道德感受是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这也是实施关爱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关注学生道德生活质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实现充分合理的集体生活,使学校里人与人的接触道德内化的最有利条件。加强对学生的关爱教育,就需要不断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讲究场合,注重方式和方法。当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要以最大的耐心和冷静态度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而鼓励实现学习的进步,用关爱建立师生之间平等、信任、互爱关系。

3、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

在对学生进行关爱教育过程中要建立起以人文关怀为特点的校园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校园精神生活质量。营造校园关爱文化,创造特殊氛围,提升精神境界,可以使关爱理念具体化,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内化为学生个体内心的需要,进而诱导和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心理潜能。加强对学生的关爱教育需要不断要一视同仁的关爱学生,对学生平等相待。无论男生、女生,都没有亲疏优劣,对学生都是一样关怀和一样要求。在关爱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觉得教师始终都能做到公正无私和值得信赖。同时关爱学生还要做到宽严结合和严慈相济,也就是说,教师对待学生要严而不苛和宽而不纵。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鼓励学生形成探究精神和养成思考的好习惯,使观念层面的东西可以通过活动形式进行外显化和稳固化,进而形成求知求真求实的高尚人格,让学生能够以博爱之心,营造德育品格。

三、结语

关爱教育实际上属于情感教育,通过情感化的体验,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实践进而构筑起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没有关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更应该注重关爱教育和保持一颗爱心,在实施教学的同时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原则。

参考文献:

[1] 王健敏.关爱教育的教学实施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

[2] 阿衣古力・乌斯曼.如何在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八卷)[C].2014.

[3]李瑞英.谈语文教学中关爱教育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5(33).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浅谈优化小学思品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