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室内设计中的日本艺术情结

时间:2022-10-03 01:50:40

西方室内设计中的日本艺术情结

摘 要: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取长补短的国家,他的人民十分清醒哪些文化优秀,哪些适合本民族的特质,甚至还认识到哪些是自己的标识性的东西还需要继续传承,从而在一种不自觉中逐步发扬着日本的文化艺术。因此,许多现象就不难理解,比如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依然会适时穿着作为传统服饰的和服,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日式民居的风貌,依然风靡着传统竞技项目相扑,甚至连礼节也依旧一丝不苟。本文所涉及的内容就是介绍在日本与外界互通有无的过程中,西方室内设计是怎样运用日本艺术元素进行创造发展的几个方面,我们称之为西方室内设计中的日本艺术情结。

关键词:浮世绘;印象派;马金托什;日式民居;禅宗

1.日本浮世绘与西方室内设计

日本传统艺术传到西方有着偶然因素的存在但是更有着必然性的背景。日本在维新日盛的同时,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正兴起了一场设计改良运动。这是一场反对工业革命生产带来设计水平下降的运动,叫作工艺美术运动。涌现了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在建筑室内设计方面的比如以马金托什为核心的格拉斯哥四人组。然后运动又波及欧洲各国,出现了著名的维也纳分离派,建筑大师凡・德・维尔德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到了20世纪初期,日本工业化已经得到发展,而且正在积极向西方国家靠拢,这使得日本也掀起了一场“民艺”革新,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一份子,幸运的搭上了这场运动的末班车,被看做运动的句号。浮世绘这种日本传统绘画风格就是在这个时候传到西方并且对西方美术、室内设计影响都颇为深刻。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期特有的绘画方式,风格活跃在17―19世纪,而浮世绘在19世纪最高潮的时候由盛转衰。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欧洲大陆也正处于被古典主义禁锢,人们冥思苦想准备打破禁忌寻找新风的时候,一块璞玉和一位伯乐在同一时期出现,给了二者碰撞火花的理由。这一时期中大量浮世绘的绘画作品被当做包装纸随着通商的货物漂洋过海到了西方,同时又十分偶然的被一些不得志却渴望突破的艺术家们看到,而那些从未见过的画风与色彩马上吸引了这批有性格的画家。在当时许多画家最直接的借鉴主要有两种:一是把浮世绘的画作临摹进画中,作为家中的陈设背景频繁出现,如马奈《左拉肖像》。二是让模特直接穿上日本和服进行创作,如莫奈的《穿和服的女子》,值得一提的是在画面中肖像背后的墙上挂着许多绘有浮世绘的日本扇子,可见这种日常用品也直接成为了那时欧洲室内装饰的潮流选择。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浮世绘的传入已经使得欧洲对日本艺术普遍认可,同时也可以通过绘画作品看到在当时室内装饰中,以浮世绘做为装饰元素已经成为一种审美的时尚和品质的象征。就在当时巴黎的街头巷尾几乎每一家画室、每一处沙龙都有了各式各样的和服、钉挂在墙上的扇子和浮世绘作品。

日本与西方各国艺术上的心有灵犀,给了许多设计师开阔视野的机会,在这种大背景下,日本浮世绘就成了设计师可以借鉴学习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或素材,马金托什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新艺术运动时期苏格兰的青年设计师查尔斯.马金托什开始在建筑、家具、室内甚至海报上进行自我的探索,希望能够以”旧的精神”来设计出新的风格。在他设计探索当中,接触到了日本舶来的浮世绘艺术,对浮世绘当中绘画线条的使用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日本传统艺术当中简单的线条,通过不同的排列、布局、色调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这使他改变了过去对直线条的偏见,并且首先在海报设计中进行试验,做出了《苏格兰音乐巡礼》那样直线交错的海报。而后,又将这一风格运用到室内设计以及家具中。最著名的就是他设计的高背靠椅。杨柳茶室的室内设计也是马金托什非常突出的作品,室内继续采用纵横向的线条,利用直线的各种组合进行搭配,家具用天然的原木色,窗户上的彩色镶嵌进行适当的点缀,室内的每个桌位顶部的吊灯也是参照日式庭院常用的石灯装饰的样式设计的,整个茶室散发出淡淡的禅风味道。由此可见,日本传统艺术对马金托什的设计风格的影响,甚至在他所画的水彩作品里还是一直在追求线条感以及色彩的纯粹感,画面简练概括,线条灵活且富有诗意。

笔者感觉浮世绘的传入也让西方人对日本艺术有了一种莫名的好感,以至于日本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许多日本艺术家、平面设计师或者建筑设计师在国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禅宗道义文化也是由日本发扬光大并引入西方,至今仍对极少主义风格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影响深远。印象派大师马奈曾不遗余力的将汉字模仿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可是所谓的汉字竟也是日本字体中本身所带有的汉字形式,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向外传播历程的一个讽刺。

2.日本禅宗与西方室内设计

谈到日本传统艺术,不能不提的是直指人们内心深处的禅的艺术。公元6世纪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在长期的渗透中融入了日本人民的生活之中,并且在佛教世俗化的过程里,佛教徒时常注意自我反省,自我清修,进而形成禅宗模式。在修行的过程中日本人认为自然界的百川大山,旷野草原这些景物,都是最好的禅境。因此有一种说法叫做抛弃世俗,我常到这个宁静的地方。这句话可以说明禅宗的精神根源,也可以概括为三点就是朴素,克制,自然。而在禅宗传往西方的道路上,一位叫做铃木大拙的僧人起到了纽带的作用。铃木大拙,生于1870年,是东西方均为人所熟知的近代禅学大师。在1893年时就出访美国,经过他的影响掀起了西方国家对禅宗文化的探究及感悟。因此直到现在西方国家还有“禅宗热”的说法。有一批设计师们在接触到这种精神层面的感知的同时,又研究了禅宗式居室的特点,发现了其中与自己设计理念相契合的精神与手段,于是大范围的进行尝试与试验。他们感到也许已经找到了如何完美的把自然与人融洽的放在一个空间里,而且不多做表面文章,只讲求于心的好的设计角度。于是就有了一种流行至今的设计风格―极少主义。禅家有句名言叫做“一即多,多即一”,即可以用最少来获得最多的愿望。这就不禁让人想到了著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曾经提出过一句经典设计名言“少即多(less is more)”,他主张形式简单、高度功能化与理性化的设计理念,反对装饰化的设计风格,成为西方现代设计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也深刻影响着极少主义的设计方向。这种高契合度是我们联想也许大师就是在接触过禅宗思想后有所顿悟,一语惊天下。

包豪斯的两位院长密斯和格罗庇乌斯在二十世纪初就预言了先驱者之后的艺术品应该具备的禀赋:纯粹、光亮、静默和圣洁。而极少主义设计就是以简洁流畅来疏导人们的心灵,用简约自然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他们通过去繁从简以获得简单明快的建筑或室内空间,而大象无形,因此在简洁的表面之下往往隐藏着精巧复杂的结构。这也完全符合禅宗修行之道,想要达到空灵的顿悟境界,通常都是需要渐渐领悟或者要经过涅之前的无数考验。室内设计也是需要在周密的考虑各个设计细节,空间层次后,用高科技与精巧的施工工艺来达到空间的空灵与简洁感。例如如何让一道不锈钢的楼梯扶手的造型既简单又流畅,这可能必须需要一些类似压轧无缝钢管的研发和精湛的锻造成型工艺等高科技的手段才能完成。因此,可以说极少主义设计与禅宗在理念上是一致的,而极少主义的风格又是深深根植于禅宗精神之上的,使得禅宗成为极少主义设计必不可少的精神源泉。当然,之前提到的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马金托什在当时已经有着一些极少主义的风格。在新艺术风格中大多的设计师是采用繁复但是流动感强的自然曲线形态的自然主义方式,而马金托什采用的却是简洁的直线排列和黑白的色调搭配,从形式上可以看到现代极少主义的影子。因此他也成为了极少主义试验的先驱。

3.日本传统民居与西方室内设计

日本的禅宗理论在国内得到了日本武士的欢迎,乃至成为“武士的宗教”。而武士道精神克己简朴的生活方式也与禅宗的思想如出一辙。在全国崇奉禅宗与武士道的背景下,日本传统民居简约朴素的家居环境也就不难解释了。日本民居的生活方式是流动的,要尽可能接近大自然的本色,因此设置通长的推拉门与透光性强的窗纸,可以让人们每时每刻都沐浴在阳光之下,感受到清风阵阵。日式民居的室内风格也是非常简单,但是细部设计却是费尽心机,在有限的空间中讲求效率,功能与人的完美统一。如日式风格代表榻榻米,简单低调优雅可是它的内部却是中空的,可以放置杂物以及闲置的被子等。如今的榻榻米被设计的更为精致,可以内置小茶几,需要时升起,不需要时内置其中。

`坐在榻榻米上的低视点,观看纸或绢的灯笼,室内清晰的材质肌理和节省空间的滑动门都给西方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空间感。因此,在极少主义的室内设计中就会经常看到模仿日本传统民居的设计涌现。

结论:

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日本的浮世绘的绘画风格,禅宗的经典思想,传统日式民居的家居特点都为西方室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营养,让西方设计师们可以换一种东方的思路来思考问题,从19世纪到今天影响依然深远。同时,也使得日本大量的吸收着外来文化的精华,涌现了大批世界知名的平面,室内,建筑设计大师,取得了双赢的局面。这些成就和经验都值得我们中国设计工作者去反思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蕾.论日本浮世绘对马奈绘画的影响.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 潘玲 朱彬霞.马金托什及其追随者们在设计史上的地位.艺术评论.2011(11)

[3] 梁明捷.极少主义设计的历史演变.美术界.2008(1)

[4] 周长积.现代日本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念探讨

上一篇:论城市中的屋顶花园设计 下一篇:文化战略背景下室内装饰设计的人文特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