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物理课堂导课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0-03 01:34:27

例谈高中物理课堂导课中存在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如何有效的导入一堂新课显得尤为重要.新课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要为整个教学服务,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作用.恰到好处地导入新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中,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在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真正实施过程中,往往不尽人意,部分物理教师太过注重形式偏离目标、新课导入形式单一、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引入不够直观形象缺少实验.现在选择部分例析如下.

1新课导入形式单一,缺少新意

许多物理老师在上新课之前,习惯先复习一下前一堂课的知识,然后再引入新课,以达到巩固旧知识,检查上一堂课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如果把复习上课看作是导入新课的主要途径,就会使新课导入形式单一,缺少新意,也就不会引起学生的识知冲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案例1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新课导入时有些教师设计如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抛运动的有关规律,平抛运动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讲授,这堂课我们开始学习另一种比较常见而又重要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

这个导课过程比较传统,教师只是简单复习了上一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就直接给出了新的课题,学生看不出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何关联,造成了知识的脱节,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在课堂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新的教学任务中,物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重视导入内容和新知识的联系、链接,让学生能在认知层面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最好能让学生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新的知识充满期待.如案例1改为如下导入形式:展示喷出的水柱、飞机的投弹、平抛运动仪小球的平抛轨迹频闪照、时针指针、吊扇转动、自行车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运动轨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中总结出上一堂课平抛运动的特点、性质、处理方法,延伸到这堂课的一个新的运动――圆周运动.通过直观的认知,在新旧知识得以衔接的同时激发学生期待学习的欲望.

2太过注重形式,偏离教学目标

不少物理教师为了使课堂导课更具生动性和吸引力,在课堂导课的情境创设中图文并茂、穿插视频、有声有色,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引用的资料或创设的情境过分追求形式而偏离甚至忽视教学目标,结果必是适得其反.

案例2在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功”新课导入时,有一位物理教师设计如下:先让学生看了一段牵动全球人心的“马航MH370飞机失踪事件”视频,然后展示了一段文字“马航(MH370)航班执行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的任务,机上共搭乘239人,包括150多名中国乘客,于3月8日1时20分在越南失去信号,至今仍未找到失事飞机.在航空史上,绝大多数空难都发生在起飞后三分钟与着落阶段前七分钟,所以有”黑色10分钟“之说.但此次事故发生在比较平稳的平流层,实属罕见.”让学生思考: MH370航班起飞上升阶段,哪些能量发生了变化,改变物体能量的方式有哪些?提出“功是能量转化的能度”,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功”这个物理量.

在上述的课堂导课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被前面的视频内容吸引着,而忽视了对“功”的关注,并且由“马航MH370飞机失踪事件”引到“功”这个概念也比较牵强,导课情境的创设偏离了教学目标,没有起到引导后续教学的作用,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了避免导课太过注重形式,从而偏离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导课情境时,目标一定要明确:尽量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知上的需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导课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际出发,采用揭示知识关联、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力求导出课堂的重点、导出学生的兴趣、导出课堂的新意,引导学生快速、专注的进入到新的课堂内容中去.例如案例2的导课可改为:学生可以参与感受的物理情景:把石头被抬到不同的高度,砸到手中,手感觉一样疼吗?(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因为被举高的高度不一样,重力势能不一样),为什么重力势能会不一样?(举石头的手对物体有力,这个力对石头做了功)在初中原有的基础上这堂课中我们要进一步来了解和掌握“功”这个物理量.这样导课不仅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很明确的提出了本堂课学习的物理量“功”,而且也让学生认识到这堂课要在原来初中知识上的进步深化和提升,使导课起到了引起学生注意,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

3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意志、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因素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物理教师在采用资料做为导课内容时,若对资料处理不当,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就会造成负面影响.

案例3在人教版选修3-5“核聚变”新课导入时,有物理教师设计如下导入:(多媒体投影)2011年3月11日,地震海啸袭击日本,而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辐射达100公里.12万人进行核辐射检查22人进行检查时受到核辐射.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可见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种能产生巨大能量的变化――核裂变.

在上述导课过程中,物理教师以“日本核泄漏的事件”作为导课内容,使学生在学习重核裂变的同时会被动的感受到核泄漏带来的严重危害,让学生一提及“重核裂变”便与“核泄漏会带来的严重危害”联想在一起,会给学生心理造成阴影,这样的导课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容易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消极的态度.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应适时地、恰当地、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心理学研究证明,正面情感对人的行为能够产生促进的效能,负面的情感则会阻碍人的行为的发生.因此,教师在选择导课的内容时应以正面性情感引导为主,从学生主体体验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物理形成正面、积极、科学的态度.

若将案例3的导课改为如下:(多媒体投影)核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相对安全的能源,但是也有可能会发生泄漏,如2011年3月11日,地震海啸袭击日本,导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辐射达100公里.12万人进行核辐射检查22人进行检查时受到核辐射.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是指核反应堆里的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这堂课我们要来学习有关核裂变的知识,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也可以掌握一点应对核泄漏的知识.上述导课虽然同样以“日本核泄漏”事件作为教学资源,但从材料中让学生认识到了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就能达成了.

4引入不够直观形象、缺少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物理基本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少物理教师准备器材怕麻烦,或者有时担心实验做不成功,经常用多媒体播放了事,甚至“以讲代做”.俗语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多媒体影像给学生的感受是间接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在实验能操作的前提下,教师应该采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进行导课.

案例4例如在人教版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新课导入时,物理教师播放了两段视频“过山车”“弹簧振子的左右运动”让学生分析这两种情景中的能量转化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机械能守恒”.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对中、美两国学生进行一番比较后指出: “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大量的资料信息表明:中国基础教育最为突出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正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熏陶下结出的苦果.因此,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导课设计中加强实验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较强的动手能力.

若将案例4的导课改为:用“碰鼻实验”引入新课,把悬挂的重球拉至鼻尖由静止释放,让一个学生作为实验者立于原地不动,小球来回摆去,实验者和学生观察者总是害怕重球碰坏了鼻子,可事实上重球却碰不到鼻尖.第一个学生没被碰到,其他有几个学生也跃跃欲试,通过这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实验极大的引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为什么重球始终碰不到鼻尖?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在讨论着.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大脑是开放的、高涨的,思维处于空前活跃状态,可以说“一触即发”.

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恰到好处的导课,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导课方式或导课内容不当,就会适得其反.所以,物理教师在导课情境创设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导课方式,使物理课堂教学因为好的导课而锦上添花,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物理课、期待上物理课.

上一篇:高中物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下一篇:一道例题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