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管与企业担保下的中小企业互助融资新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03 12:16:24

银行监管与企业担保下的中小企业互助融资新模式的探讨

摘要:本文在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普遍遭遇融资问题的背景下,深入分析了国内正规金融渠道和民间金融渠道的特点和利弊,通过借鉴标会这一民间金融的方式,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颖的道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标会 互助融资

在我国,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在经济体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来,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人口红利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陈旧的经济增长模式亟待转变。而中小企业的发展恰恰为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提供了方向。据统计,截止2012年中小企业对企业总体数量增长贡献率达到89.1%,对工业增加值的集体贡献超过70%,在完成我国75%以上的技术创新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超过80%的工作机会,可以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小企业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器和转型的主力军。

然而,目前这些中国本应最有活力的企业却被融资难的问题所深深困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直接融资缺口和间接融资缺口同时存在。国内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主要包括:①融资渠道少②融资的门槛、成本越来越高③企业融资信用较低。造成以上中小企业融资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环境上看有这么几点原因:1)中国金融体系发展不成熟,风险投资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小企业通过IPO等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融资所要求标准较高,且不稳定。2)在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和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银行本身的可贷资金减少,不能满足体量极大的中小企业群体的要求。3)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使得企业总体成本增加,对于流通资金本来就不充足的中小企业来说,形成了新的资金缺口,需要加大融资。4)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在中小企业没有提供足够的抵押和担保的前提下,银行不愿承受这样的风险。5)中小企业相较于大企业,贷款金额相对较小,因此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也相对较少,在需要付出相同监管成本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大多不愿把利率提高到市场出清(这时市场上的先知资金为零)的利率水平。6)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授信权限过低,贷款常常要报省一级分行,对当地企业了解不足,贷款效率低下。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1)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问题。通常股东与企业管理者合二为一,造成债权人与股东有严重的利益冲突。管理人员会改变资金用途而将资金投入高风险的项目。从而使还款的风险加大。2)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没有普遍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银行间信息也基本不共享,信用丧失后的惩罚机制无法建立,企业有很强的违约讨债的动机。3)国内企业的自有资本相对较少,内源融资的资源不足,直接融资渠道不足的情况下,过分依赖商业贷款。

在正规金融渠道没有为中小企业完全打开大门的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民间金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中国民间借贷余额已超过四万亿。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民间借贷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中国民间借贷的摇篮,浙江温州在繁荣的民间借贷产业的支持下,迅速成为改革开放前期国内致富的前沿阵地。从“钱中”、“银背”到合会、标会,在血缘、地缘、信誉构成的维持体系下,民间金融以其贷款金额小次数多,期限灵活,手续简便,效率较高的特点,使资金和经济的灵活度和活跃度大大增加,曾经一度是浙江中小企业资金借贷的优先选择。因本文需要,这里以“标会”中“外标”,即“贴水标”(以下简称为“标会”)为例,作为古老的民间互助的一种形式,标会一般由一个急需用钱的组织者(会头)发起,通过召集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经过中间介绍的一些人成为会脚来成会,成员通常十几到二十几个不等,按照约定,每名会脚每隔一段规定的时期需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标底)汇成一笔基金(会款),首期的会款一般由会头所得,其余每期的会款按照愿意支付的资金使用成本归属不同的会脚,每个会脚只能获得一次会款,已获得会款的会脚成为死会,其余的称为活会,活会在获得会款之前的若干期只需每次交纳固定的标底,得会之后签字表明获得会款并同意在其后每期交纳标底和中标金额作为获得会款的利息支付,直到标会结束,从以上叙述可以得知,标会不是一种永久性组织,在每名会脚按所竞标利息高低均获得一次会款之后即告结束。会头和每名会脚通过此渠道所筹集到的资金一般用于解决紧急的家庭问题或用于兴办企业等,明显带有互助的性质。但在这看似和谐的运行制度之下隐藏着极大的风险,首先便是会头无力垫款的风险。按照标会的规定会头作为首期无息得到会款的一方,承担恶意透标或确实不能照常交纳会款的会脚的垫款责任。一旦发生会头无力垫款的情况,标会立即结束,即“倒会”。其次是会脚逃会的风险。有的会脚在竞标之前就有意逃会,于是在当期标出高额利息,得到汇款后立即逃逸;还有的将所标得的会款用于不合理或不合法的领域,如购置豪宅、赌博走私等,导致最后无力还款而造成“倒会”的结果。更有甚者将标会作为圈钱享乐工具,将所标得的资金投入其他的标会,“以会养会”,最后全盘皆崩。这些不良的意图和行为无一不为标会的顺利进行埋下了重大的隐患。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来,由于民间借贷规模迅速扩大,标会资金来源的范围也在扩大,有的超出了原先的亲缘、地缘纽带,这种行为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违约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标会会期内风险的不可控性越来越强。

基于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各自的风险大小、效率高低等因素进行多方面考虑,我们设计出了一种利用正规金融渠道(减小风险),同时借鉴“标会”运作机制(提高效率)的一种中小企业互助融资新模式,在新模式下,整个融资过程主要又三方参与。分别是:1)银行,主要负责互助融资活动的组织和监管,以及企业信息的提供与筛选。2)中小企业,互助融资资金的实际提供方。3)大企业,为各参与互助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具体的操作过程如图:

在如图所示的体系中,“会头”不再无偿获得第一笔“会款”。银行和大企业各自承担了标会中“会头”的一部分职能,银行作为融资项目组织者,向各申请参与者收取一定的组织监管费用后,为每一个融资互助项目设立专有账户,并主持进行每次的竞标,同时对每次成员所缴纳“会款”的流入和流出进行监管。此外,银行还将对中小企业的各种信息做初步的收集和筛选,提供给有能力并且有意愿向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大型企业以供选择。大企业作为担保方,在确认为某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之前,在银行所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与该企业直接进行沟通,并签订相关协议,承担为其担保以及垫款的责任。而作为“会脚”的各中小企业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将每一次的“会费”存入银行的专有账户,通过竞标的方式标得每期的“会款”,轮流如此,直到一次完整的互助融资结束为止。

在这样的模式下,中小企业在互助融资当中会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各家中小企业经营和获利状况各异,在融资需求上也分轻重缓急,于是在互助过程中自然形成了融资方和投资方两种角色,如果企业遇到突况需要融资,企业只需在下一次竞标时抬高竞标利率获得当期的“会款”即可,反之,如果企业最近的流动资金比较宽裕,又暂时没有回报稳定丰厚的投资项目,将资金分批投入互助项目,每次竞标时让其他企业得标,那么在互助项目的后期或结束时,由于自身负担利息的次数少,可以获得一笔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不少的收益。大型企业作为担保方,在同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之前,将会全方面详细地评估该企业的实际价值,盈利能力,在担保职责行使的过程当中,会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行为和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以保障自己的权益。同时,担保与被担保企业还将签订一份条件收购协议,当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时交纳每期的互助资金或发生任何违反双方所签订的担保协议中的条款时,大企业可以按照协议采取对中小企业的收购措施。这样既可以通过担保和评估减少在中小企业向银行进行间接融资时由于监管成本大、银行收益低以及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又可以通过监督过程和收购协议约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激发他们的潜能,使每一期“会款”都能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而银行作为组织者和监管者,通过为每一个互助项目设立专有账户,主持投标活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游戏的公平性和透明性,通过对利率和每个项目参与企业数上限和下限的规定,使得互助融资的风险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同时,在各家银行开设该互助融资项目时,应当实现必要信息的共享,防止中小企业在不同的银行重复参加互助项目,以防出现类似于标会中“以会养会”的现象。

本文所阐述的模式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选择标准,中小企业间相互选择的机制,大型企业担保的详细规则,每家中小企业每期所交纳“会费”数额的限制,每一个互助融资参与者人数的具体限制以及每期竞标利率上下限的设置等等,都有待在进一步研究和试验中一一找到答案。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大型商业银行甚至整个金融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的严格管控。本文所阐述的融资模式若想顺利运行,政府的支持和关注必须到位。政府管控下的各家大型商业银行应逐步放开其地方分支机构的授信权限和各种权利的行使权限,使继承了民间“标会”基因的中小企业互助融资项目在地缘的维系下更加高效地运作起来,真正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兰容英.论互标会的风险约束机制[J].厦门大学, 2008,(6)

[2]王秋实.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5)

[3] 李建军.中国地下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7-85

[4]赵惠春,郑海旭.民间标会风险成因与防范的调查思考[J].福建金融, 2006,(2)

[5]常延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实证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2012,(6)

[6]张广宁.破解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研究[J].辽宁大学, 2009,(11)

上一篇:浅析解决高校贫困生欠费问题的有效办法 下一篇: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绿色经济及碳博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