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时间:2022-08-18 06:02:42

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美国和欧洲银行在金融危机后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其长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的主导地位遭受了动摇,但是一些新兴市场银行却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出现了增长趋势。本文从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资本变化;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资产规模变化;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等方面就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见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金融危机 国际银行业 发展趋势 研究

一、前言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此后,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际银行业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改变。美国和欧洲银行在金融危机后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其长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的主导地位遭受了动摇,但是一些新兴市场银行却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出现了增长趋势。本文就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二、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资本变化

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对于资本管理都进行了加强,通过降低资本消耗、内部积累、外部融资、争取政府注资等方式大幅提高了银行资本规模。全球千家大银行在2009年的时候,一级资本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4.9万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了15%,2010年又达到5.4万亿美元,继续增长10.5%,其中全球前25强银行的一级资本增幅普遍达到了12%。主要原因是:一是各国银行都将其银行的CAR(资本资产率)大幅提高,2010年各国银行平均CAR(资本资产率)达到了5.35%,而2007年只是4.32%。其中,JP摩根大通银行的CAR达到了6.5%,花旗集团的CAR达到了7%,美国银行的CAR达到了7.21%;而在2007年,它们的CAR分别是5.7%、4%、4.86%。二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为了有效地抵御金融危机,下达命令要求各银行增加资本金。我们以2009年为例,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等手段,美国富国银行、英国汇丰控股集团、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美国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的一级资本额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8.6%、28.2%、21.7%、6.9%、32.8%,增长幅度较大。

三、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资产规模变化

金融危机后,很多银行都先后实施了资产规模的“瘦身计划”,资产增速减缓。具体体现在:一是将银行的非核心资产剥离出来。如巴克莱银行、劳埃德银行宣布出售旗下的部分基金管理公司;2010年,苏格兰皇家银行通过出售部分资产、减持股票等方式,使得其自身的资产规模减少了5000亿英镑;2009年,花旗集团分为了两家企业,分别是花旗控股和花旗银行,将35项非核心资产剥离出来,使得花旗银行的资产规模“瘦身”为1.4万亿美元,而原来其为2.4万亿美元。二是将信贷收缩。金融危机后,英国银行业通过要求贷款保证金存款、拒绝贷款延期、提高贷款条款与贷款利率等方式来将实际信贷投放进行大规模压缩。三是收缩人员和网点。金融危机后,截止到2011年12月,美国各大银行已经裁员4.2万人,欧洲各大银行已经裁员超过7万人,劳埃德银行已经关闭了400家英国网点,汇丰银行已经关闭了100家次贷业务网点。四是收缩业务。例如瑞士银行(UBS)彻底放弃了一些非核心领域的业务,仅专注于三项核心业务,分别是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同时通过压缩交易性资产的方式降低了资产总量,大概降低了5000亿美元。

四、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竞争地位不断提升,国际银行业的发展重心也再逐渐东移。在1990年,发达国家银行占到了国际银行业的绝对统治地位,在全球千家大银行中的资本、资产、数量分别高达86.2%、86.3%、89.5%,到2000年末则下降为82.6%、87.7%和69.0%。金融危机之后,截止到2011年12月,进一步降为74.7%、80.3%和55.7%。反观新兴市场的对应数字, 1990年为13.8%、13.7%和22.7%, 2000年升为17.3%、12.5%和31.0%,金融危机之后,截止到2011年12月,进一步上升为25.2%、19.6%和44.3%。随着全球银行业地理格局的加速转变,欧美大银行在未来肯定会将更多的资金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口众多、金融深化程度较低、经济增长速度快的新兴市场。例如,汇丰银行在金融危机之后,变危机为机遇,大力拓展海外新兴市场,虽然没有受到政府的救济,但是其竞争实力一路飙升。

五、金融危机促进世界金融监管改革

金融危机促使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尤其是发达国家,必须从金融监管理念、监管规则、监管方法等方面都进行合理的调整,彻底的改革。将来世界的监管环境会发生以下四项发展:第一,将深化国际合作、协调金融监管。目前很多国家都逐步改进过去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监管措施,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合作,提高货币面对金融危机的稳定性,提升应对风险的资本要求,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第二,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以便在信息披露、过度杠杆、反避税等问题发挥出作用。第三,扩大金融监管的范围,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金融工具,亦或者是金融机构,都将扩大。

六、结语

在未来10年内,全球银行业可能发展为以中国、美国为主导地位,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核心的格局。这就标志着全球的投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贸易格局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银行业在业务模式、经营管理和业务布局等方面都将依据新的发展形式作出调整,其主要核心功能还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胜,庞东.危机后国际银行业金融创新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创新方向[J].金融与经济.2012(02):104-106

[2]杜婷,王胜.危机后国际银行业金融创新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创新方向[J].南方金融.2012(02):133-136

[3]路妍.危机后的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及对中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11(04):178-180

[4]邹家乐.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1(03):130-133

上一篇:重庆推大数据计划 下一篇:浅析解决高校贫困生欠费问题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