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进入语文

时间:2022-10-03 12:02:11

让生活进入语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既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应该是紧密结合生活的一门重要学科。可是,放眼我们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大多独立于生活之外,老师教语文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语文仅仅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得分,这样的语文教学早就失去了语文教学本身的意义。所以,为了让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得以体现,我们不妨让生活进入语文。

一、耐心倾听生活

众所周知,“听”是我们我们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之一,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先得到发展的恰好是我们的听觉,只有我们听到了,才能说出来,由此可见,在“听”这个阶段加入生活的元素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生听老师的讲课,更要把我们的语文课堂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在校园里,要让学生认真倾听一切有益的东西,校园广播需要学生认真倾听,领导的讲话需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需要学生认真倾听。如果学生能把自己听到的东西转述出来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任务就完成了重要一环。

二、用心倾诉生活

当学生“听”过之后,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此止步,那是与我们语文教学背道而驰的。我们既要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更要给学生说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才能真正地展现出来。怎么让生活进入“说”这一范畴,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每天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既是师生之间交流感情的机会,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果相机对学生加以指导,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多姿多彩的“说”的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也可以由学校组织:如辩论会既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势必会得到极大提高;演讲赛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3.走出校园,真正地说出来。如果我们学生的“说”仅仅局限在校园范围里面,那也只能是一无所用的语言训练,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校园,到更大的天地去“说”,开展多姿多彩的公益宣传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只有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得到实践。

三、细心品读生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一个特别的怪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完了课本上的文章,做完了各种辅导资料上面的阅读习题,然后考试的时候完成阅读习题,好想我们阅读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似的。真的完成了吗?在笔者看来,这种象牙塔内的阅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阅读,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去读。

如招牌、广告阅读。各种招牌、广告都是高度凝练的、综合性极强语言表达,那些好的招牌,优美的广告语无不蕴含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在阅读这些东西的同时,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会只是一星半点。基于这点,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入街市,在琳琅满目的招牌、广告中区寻找语文的真谛 。

四、真心写作生活

我们学习任何一门课程,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运用,语文也不例外。在生活中,笔者经常听到社会各界对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写作能力的质疑,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写作教学远离了生活,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教给学生在生活中写作。

1.加大实用文体写作的教学力度。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其最终的培养目的不是培养作家,不是诗人,而是培养具有无限可能的社会主义现代的建设者。因此,在我们平时的写作教学中,与其教给学生文学创作的知识,还不如教给学生更多的实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是每位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所需要的。

2.关注热点事件。目前,在我们的学生作文的各种问题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太过小家子气,在他们的文章中,我们感受不到他们对社会的关注,我们只看到了顾影自怜,只读到了为赋新词强说愁,长此以往,我们的写作教学不仅不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大助力,相反,成了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笔者相信,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让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中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不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

综上所述,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习有用的语文,将是我们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 陕西省紫阳县红椿初级中学

上一篇:导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