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时间:2022-10-03 11:11:56

浅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新课改已实行10多年了,但绝大多数教师还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只有摆正位置,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中存在着理解力、接受能力的差异,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好把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出不懈的努力。小学语文课文是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结构紧凑,层次清晰,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写景,状物,记人,叙事都有。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善于指导学生,启迪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去琢磨文章的写作特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思,这样学生能读出味道,自然就有了学习兴趣。

例如,《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具有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教师在讲解第二自然段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后面的三、四自然段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独立解答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去想,去发挥,去创造,不断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维领域。训练学生多方向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起主导作用呢?教师应该从本人的基本素质入手,提高自身内涵,增强底蕴。

1.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字知识,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阅读经验。因为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处理教材是否恰当,对一些关键问题能否产生灵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淋漓尽致地发挥,关键在于此。因此课文无论难易,教师都要做到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把握关键所在。

2.教师要有教育观和敬业精神。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要理解和爱护学生。培养学生自觉性和创造力,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教师要勇于吃苦,下大力气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己。只有抓准切入点,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上一篇:浅谈探究学习的做法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