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高中议论文写作模块教学的体会

时间:2022-10-03 11:00:57

运用高中议论文写作模块教学的体会

一、模块的组成

议论文作为一种文体,大致可以分为十二个组成模块。

(一)“开”。

“开”即开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引用(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诗词歌赋、流行语、广告语、歌词,等等);安排排比句(如:比喻类、类比类);转述故事;引入社会现象;讲述生活实例;承接话题;巧用揭示主旨的题记,等等。

这是第一个模块,在写作训练时教师出题,学生可以自己任选一种进行练习,当然也可以另外选用,还可以独创。

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实际写作当中,有很多学生往往刻意模仿高考满分作文,在开篇写一大段或比喻类或类比类或引用类的排比句,当然如果运用得当,效果就会很好,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往往因为运用得不恰当而损害文章本身,得不偿失。所以在不能恰当使用“开”这种模块的情况下,可以舍弃它直接进入提论点这一模块。这样就给阅卷者一种干脆利落耳目全新的感觉,是很可取的。

(二)“提”。

“提”即提出论点。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观点必须正确、准确,态度必须鲜明,语言必须简洁,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除了这些要求外,作为考场作文,考生在开篇之后还必须尽快亮出自己的论点。不论在什么样的阅卷场合,那种在文章后面甚至末尾才亮出论点的文章都是很不被看好的。

(三)“渡”。

论点提出来以后,不一定要马上进入论证阶段,可以先写一段过渡,形式不拘。例如:可以对所提论点作一些解说,让意思更加明确充分;可以为论证部分写一个总领;可以用几句话承上启下,等等。总而言之,这是为论证作铺垫。

(四)“分”。

“分”即分论点。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在论证之时,可以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不设。可是就绝大多数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而言,不设分论点,层次的问题就来了:要么将论证部分沦为几个事例的堆砌;要么论证思路混乱,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对比关系或者层递关系,前后或重复或矛盾或无法形成一定的层次;要么文字文意游离于论点之外……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设置分论点。事实表明,当分论点设置好以后,学生顺着思路往下写,上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怎么设置分论点呢?关键就在于扣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具体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七种: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样。

学生应该根据文题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设置分论点。分论点最好是3―4个,相互呈现文意上的或并列或对比或层递的关系。

(五)“证”。

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引证、喻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在训练当中,可以要求学生任选几种写作。

(六)“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论据的使用是写作议论文很重要的一环。论据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包括史实、掌故、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活现象,等等,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诗词歌赋、流行语、广告语、歌词,等等。把论据单独作为一个模块来训练,既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恰当地使用素材,又可以增强学生自觉积累素材的意识。

(七)“议”。

对于议论文而言,议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很多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往往在叙述材料时用的文字过多,而议论却流于蜻蜓点水,犯了以叙代议的毛病。所以教师必须加大力度,传授分析和说理的技巧,强化对材料的分析和说理的训练。分析和说理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意义分析法;求质分析法;评价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条件分析法;假设分析法;补全分析法;正反对比法;辩证分析法。

教师可以也应该选取恰当的论据对学生进行分析和说理技巧的训练。

(八)“联”。

“联”即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这样写就会真正使文章有现实意义,所以“联”也就成为论证部分基本完成后升华议论文的一个重要手段。

(九)“解”。

“解”,就是解决问题。这是议论文关注现实回归生活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且将文章朝着一个更新更深的层次进行了拓进。

(十)“辩”。

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因此,在写作时应该对议论中心作辩证分析,从而更充分地体现出考生思维的全面性和严密性,而文章也可以因为增加这一块而峰回路转。

(十一)“引”。

“引”就是引用。在议论文后面运用引用的手法,既可以充实文章的内容,强化议论的力度,又可以充分展示文章的文采,还可以增加文章的生活气息。

“联”、“解”、“辩”、“引”这几个模块可以看作是论证部分的延伸、拓展和深化。

(十二)“结”。

“结”即结尾。结尾要写好,也有很多方法,例如:名言归纳式;总结升华式;铺陈排比式;点睛式;照应式;设问式;抒情式;对比式;反复式;后记式。

当然学生也可以独创,例如:另辟蹊径,自己临时创作一首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短诗,可以收到奇效。

二、模块的运用

以上我们分析了议论文模的组成块问题,下面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操作的问题。

十二大模块也就意味着十二个训练任务,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地训练,见效了才开始下一个的训练。但是在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这些模块以后,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块进行适当的调整,安排最恰当的任务进行训练。就任务量而言,“开”、“提”、“渡”任务量较小,可以合并训练;“开”、“提”、“结”任务量小,可以合并,又正好可以让学生学习首尾呼应的行文章法。就文章的结构而言,“分”、“证”、“据”、“议”四个模块是一篇议论文的重头戏,教师把它们单独作为模块加以训练,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它们在议论文中是结合得最紧密的,也可以合并训练;“联”、“解”、“辩”、“引”是论证的延伸部分,但不是论证的核心部分,在写作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合并,让学生从中任选一二写一写。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分”、“证”、“据”、“议”四个模块当中“分”与“议”的难度很大,教师可以对它们单独训练;“联”、“解”、“辩”、“引”这四种手段学生能力普遍偏弱,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教师可以分开单独训练。就题目的实际情况而言,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如题目“源头活水”和“我心中的绿草地”,这是比喻性的说法,学生往往不知道把题目落实,也不知道怎么把文章打开,那么就应该把“提”和“分”作为训练的重点;而对于题目“早”来说,可以把“分”、“联”、“解”、“辩”作为训练重点……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根据任务量、文章的结构、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度而恰当的训练任务。

就我个人的教学而言,我很重视教室前后黑板的使用。先根据具体的作文题目选择好恰当的训练模块,再根据模块确定训练任务,每节课安排五到十个任务让学生写,把教室前后的两块黑板划成十块,安排十个学生上去写,重点任务多安排几个,其余的在下面任选两项任务写作。当学生写完后,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来批阅黑板上的作文。

为什么要这样来教呢?首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看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非常繁重,经常安排学生写作整篇作文是极不可取的做法,学生的抵触情绪很大,而且时间不允许,因为从学生写作到教师讲解至少要三节课,教师全班批阅很辛苦,发下去了学生也不很重视,这样教实际效果很不好。利用教室黑板用一到两节课让学生任选两项任务写一写,极大程度地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同时学生虽然没有亲自写作其它的任务项,但可以从黑板上其他学生的写作和老师的讲解中学到不少的东西。其次,这样教学很直观,针对性特别强,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最薄弱的地方适当增加课时以彻底解决问题,以有效弥补传统作文教学无的放矢的缺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那就是教师还可以及时针对学生的作文板书进行文字书写、标点符号的使用、错别字、病句诸多方面的教学,而这些方面正是传统作文教学教师一直在努力但效果不好的地方。从我这些年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这些方面取得的进步让我又惊又喜。

议论文写作模块教学是从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就我个人而言,当教师这么多年,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自己经常研究,也听了不少作文课,看了不少作文教学视频,感觉自己所独创和运用的议论文写作模块教学法教学效果是最好的,我有这种自信。

上一篇:求函数值域的十种方法 下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