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时间:2022-09-26 01:05:39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4-8824(2007)-9-0074-01

关键词 补中益气 体会 验案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杲的《脾胃论》,是李杲脾胃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完整体现。此方,因其配伍精悍、奇巧,疗效确切,倍受历代医家推崇。在临床上被广泛地运用于内、妇、儿、外等诸科中。补中益气,顾名思义,就是补脾胃之虚,益中气之乏。方中用参、术、芪、草,甘温补中;用柴胡、升麻、当归等辛开胃气,升发脾阳,顺应了脾主升清的生理特性。在临床各科中,常可见到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甚或下陷之疾病证候,虽然它们的主病、主症各不相同,但只要有共同的病因病机,即可“异病同治”地使用补中益气法。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巧妙地运用补中益气法,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1 病案举隅

1.1 崩漏案 刘某,女,48岁。阴道不时下血三月余,淋漓不尽,量时多时少,血色淡红,曾于他院多次诊治,病情反复。近2日,因家事操劳过度,阴道下血明显增多,今晨起时,突感头晕厉害,言语无力,感极度疲劳,目闭难睁,前来就诊。症见:患者气息微弱,面色苍白,肢软而肤冷,脉象微弱,测血压:70/50mmHg。中医辨证:脾气亏虚,统摄无力,以致冲任不固,下血成崩。治宜益气补中,固崩止血。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红参10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阿胶15克,地榆炭10克,柴胡6克,甘草10克。一周后复诊:崩漏减少,气力恢复。守前方续服一周,病得痊愈。

脾主统血,气能摄血。脾胃虚弱,则中气不足,气不足则统摄无权,以致血不归经而成便血、尿血、崩漏等。

1.2 淋证案 李某,女,56岁。患小便频数2年余,自觉小便淋沥涩痛色黄。西医诊断为尿路感染,经用消炎药后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时常发作,尿频尿急,量少色清。近一月来,症状又见加重,西药治疗,效果不显,遂求用中医治疗。自述小便频急,色清短少,时觉小腹堕胀。症见:患者面色无华,神倦乏力,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辨证为:中气下陷,肾气亏虚,膀胱失约。治宜益气补中,固肾涩尿,用药如下: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柴胡6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桑螵蛸10克,覆盆子10克,甘草10克。三天后复诊,症状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再服上方7剂,症状基本痊愈,为巩固疗效,嘱继服补中益气丸。

脾胃位于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为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脏腑之气虽各主不同,但均需依赖中焦脾胃之气调节,中气旺盛,则气机升降如常。若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则会影响到脏腑的固涩功能,而出现滑脱下陷之症状。如脱肛、阴挺、泄泻、淋证、遗尿等证候。

1.3 癃闭案 黄某,女,23岁。产后大出血,经西医输血输液治疗,出血得以控制。但产后近10小时仍无自行排尿,膀胱已充盈,用热敷、按摩、注射新斯的明等多种方法,仍不能尿出,只好行导尿术,患者痛苦不堪,求中医会诊。症见:患者神疲乏力,面色白,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脉细弱。辨证为:气随血脱,治节失常,不能通调水道,致膀胱气化不利。治宜益气补中,化气利水,用药如下:红参10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阿胶20克,地榆炭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一剂两服后,患者即能自行排尿,再服三剂,精神好转,排尿正常。

脾气虚弱,中气不足,则水谷之精气不能上承于肺,宗气因而生成不足,以至肺气不足,进而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内经》言:“肺主治节……通调水道”,《素问・经脉别论》指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肺气虚,治节失常,不能通调水道,使膀胱气化无力而生癃闭,常见于产后,慢性肾功能不全,前列腺增生肥大引起的尿潴留。

2 体会

崩漏、淋证、癃闭三病,临床上常被轻易判断为热证,多使用凉药,配合西医抗炎治疗,往往不能奏效。若患者兼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脉细弱等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之症状,则治宜补中益气,方能从源头上解决患者所苦。补中益气汤的应用,符合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基础理论。我们在临床上治疗不同的病证,其主病,主症及病位虽各不相同,但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发现在不同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即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上述案例中患者都出现了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之证候,则都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法,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基本原则中“异病同治”的运用。我们在临床上仍需不断去研究和发现,以扩大其适用范围。

上一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 下一篇:老年疾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