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和老师中间做个“和事佬”

时间:2022-10-03 09:47:07

在孩子和老师中间做个“和事佬”

【栏目留言】孩子、老师,一个都不能得罪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有想法,很有性格,还捎带着有不少毛病。这样的孩子如果在学校“犯了事”,那家长就陷入了两难境地。一味站在老师那边批评孩子吧,显然不成,因为那只会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要不站在孩子这边?那更不成,会惯坏孩子,助长骄气的。

面对这个头疼的问题,我选择的是做“和事佬”。别小看这“和事佬”,里面可处处透着沟通、教育的学问呢!

吃饭出麻烦

一天中午,女儿在学校食堂排队买饭,轮到她时,好菜都没了,只买到些白菜和土豆丝。女儿嘟囔了一句:“哼,咱们学校的饭菜还不如狗食。”卖饭的师傅自然就火了,毫不客气地回敬道:“那你就别吃!”

一肚子气的女儿刚吃了两口,又发现菜里有一条小虫,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就夹起那条小虫子大声喊起来:“同学们,你们看,这菜里有虫子啊!”喊了不算,还把饭菜当众扣在桌子上。同学们立马跟着起哄,事儿就闹大了。

班主任要女儿在班会上做检讨,结果女儿在“检讨”时不但没有悔意,还鼓动同学们和学校“算算经济账”。老师一看势头不对,赶紧让女儿停止,马上打电话把我叫去了,要我配合学校做孩子的工作。

回家后,我没有马上教训女儿,而是让她谈谈自己的理由。女儿自有说法:每月交那么多伙食费,天天土豆、白菜,吃得太差了。我对女儿说:“就算学校伙食不好,你也只是每天中午吃一餐,忍耐一下不行吗?菜里有条小虫子,夹出来丢掉不就完了?把饭都倒掉,太不应该了!”

我边说边解下围裙,“爸爸每天只给你和妈妈做饭,都忙得不行,食堂的师傅们更辛苦了。大米和蔬菜变成食物,要多大的成本哪,想过吗?”

女儿有些羞愧。

孩子的工作做通了,我还得做老师的工作。这工作就是让老师快些消气,别和女儿结怨。

我打给老师的电话多起来,有事没事,假装路过,也要到老师办公室坐坐。单位分水果,我用车驮到老师家。一篮子水果,不算行贿吧,只为了能缓和老师和女儿的紧张关系。妻子知道了说我俗,唉,俗就俗一回吧!

关系明显改善了,我才向老师建议,组织学生走访贫困地区学校,让孩子们体会差别,培养同情心和珍惜幸福的情感。这话还真起作用了,老师带孩子们到邻县一所贫困中学搞了一次活动,又到农村学生家里做客。女儿回来说:“农村学生太苦了,有的连书包都没有,冬天还穿着拖鞋。我把笔、本子什么的都送给他们了。下回再去,我要多带一些东西。”我鼓励她说:“爸爸支持你。”

不久,班主任来家访,说:“你家蕾蕾进步多了。上次倒饭那事儿,后来她也认错了。”

我赶紧说都是老师教育得好。见气氛不错,我又提了一点建议,希望学校食堂加强营养搭配,多些花色品种。后来女儿再说起午餐,连说不错不错,去得晚也有肉吃了。

造句闹情绪

半学期后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单位写材料,老师又打电话来让我到学校去一下。见了面,老师说不好意思不是什么大事,边说边拿出女儿的作业本,指着上面的一组造句给我看:

比如:比如在学校,有的老师对差生置之不顾,冷眼相待。

不管:排座时,成绩好的不管个子有多高,总要排在前面。

并不:有的同学现在成绩不好,并不代表他们将来就没有出息。

希望:希望老师不要只注重分数,用片面的眼光来看学生。

老师给她打的是“及格”,并写了评语。女儿则在老师的评语下写了一句话:“老师,你不高兴了吧!我觉得我应该得‘良’!”

这次怎么办呢?说心里话,我倒是挺欣赏女儿的性格的,但不能让她被情绪左右,作业不是武器,不能用来和老师斗争。拿着女儿的作业本,我觉得这次谈话会是一场心理仗,难度挺大。

女儿放学回来显得很兴奋,看得出很有点成就感。吃饭的时候,她边吃边把今天的事说了出来:“老爸,我在作业里说了老师的坏话,老师就给我的作业打个及格,还来个减号。我的作业从来都是A和B,这次老师明明是在报复我!”

看到孩子这样自负,又不认输,我就对女儿说,你只看了那个及格,没仔细看老师的评语,老师说的有道理啊。女儿说我总是向着老师说话,我只好改变态度,说:“当然,你的造句还算通顺、清楚,但是带着一种情绪,甚至还有点指桑骂槐的味道。本来,你可以造出更好的句子来的。”

女儿的态度有所缓和。我趁热打铁,问她对老师排座的看法。女儿说她是看那些差生很可怜,想替他们说句公道话,老师这样排座太不公平。我心里也有同感,但为了让女儿理解,只好说老师也有老师的难处,听说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个好座,还给老师送礼,老师都拒绝了,其实,在老师的心中,每个学生都像是自己的孩子,老师都希望他们今后有出息。

这时,女儿不做声了。

我要她第二天找老师道歉,当晚重写造句作业。

女儿答应了。

补课惹是非

女儿升入初二后,学习任务加重了。老师天天喊补课,女儿很不高兴,回家就发牢骚:“天天补课补课,布置的作业又那么多,要把人累死!好多同学晚上做作业做到深夜,白天上课就打瞌睡。我看,老师是为了多收几个补课费。”

那段时间女儿确实瘦了不少,我光顾得心疼了,对她的话没去深想。哪知快到期末考试时,她在学校又添乱了。

那天,老师一个电话又把我叫了去,而且没有了往日的热情。我诚惶诚恐。老师说:“今天把你叫来,就是要和你们这些做家长的讨论一下补课费的事,免得有些孩子背后说老师多收学生的钱。”

我一听这话,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立马问老师补课费是多少,当场就要交。老师说:“也不算多,等开家长会再交吧!”脸上终于有了一点笑容。

原来,那天班主任老师在班上宣布星期六要开家长会,并且要每个家长带600元补课费来交。同学们一听就小声议论起来,不知死活的女儿站起来当出头鸟:“老师,你收得太多了,比一个学期的学费还要多!”同学们也跟着大声附和,弄得老师很尴尬。下课后,女儿还不知深浅地对同学乱说一气:一个同学600元,全班78个同学就是46800元,这么多钱啊,老师们发财了。结果这话被一个同学打了小报告,到了老师耳里。

碰上这样一个女儿,我真是拿她没办法。

女儿告诉我这件事时还神气地说:“那个打我小报告的同学,我知道是谁了,明天我到学校去收拾她!”

我马上制止说:“你这样胡乱猜疑同学是要吃亏的,老师也不会支持你。同学背后打你小报告是有些不对,难道你背后议论老师就对了吗?”

女儿不服气地说:“补课费收得那么高,我当然要说。”

我只好一分为二地说:“老师补课是想提高同学们的成绩,出发点是为你们好;至于收补课费,也是按劳取酬吧。”

我见女儿没做声,又接着说:“老师不是圣人、完人,你我都不是。正因为这样,就要学会理解和体谅。你作为学生,背后议论老师,说长道短,甚至说怪话,是应该的吗?”

女儿低下了头。

一手托两头

这些事件暴露出了孩子性格上的弱点,我开始有意识地向她推荐一些名人传记,给她讲生活中为人处事的艺术、宽容和包容的重要。再有,就是让她明白她现在只是个学生,主要任务是学知识读好书,有些事情不要去斤斤计较,一些不该管的事不要去管,因为她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还不强。慢慢地,女儿听进了我的话,心态平和下来,评价老师时措辞也不那么尖锐了。

女儿转变了,我还惦着老师那头,便借着问女儿的表现,多次和老师交流。一次听说老师的电脑坏了,就请了一个精通电脑的同学去老师家里修电脑。那天下着雨,我俩赶到老师家时,衣服都淋湿了。老师大为感动,一再道谢。

与老师关系融洽之后,我又找了个适当的机会提了几条建议:经常调换学生的座位,以利于保护视力;在补课时安排一些时间给学生做作业,让学生们回家后有一些自主时间;对家庭困难的同学少收些补课费。后来,老师真的都采纳了我的建议。

其实,我和妻子都算是挺清高的人,工作了20年,很少去领导家拜访,也不大擅长人际周旋,但为了女儿,什么事都得做。我们生活在现实中,现实中的很多东西不是我们能改变的,我们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协调各种关系,求和、求顺,把矛盾尽量化解掉,让孩子在良性情感体验中健康成长。对此,妻子很有感慨,她夸我放下清高,在女儿和老师之间成功地做了一个“和事佬”。

上一篇:桥 第4期 下一篇:营养强化食品,你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