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

时间:2022-10-03 09:34:27

关于构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

【摘 要】 随着高校各项改革以及政府采购、综合部门预算、收支分类制度改革等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财务绩效评价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课题。本文阐述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意义,分析了现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遵循相关原则构建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系统评价高校的业绩和运行效率,促进高校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绩效; 评价指标

高校财务绩效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高校财务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在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规模不断扩大、投入来源和支出多样化的今天,建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引入效益观念,可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高校加强财务管理、减少财务风险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一、高校实行财务绩效评价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根据资源有限理论,高校发展必然受有限资源的制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和政府两大系统进行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公共领域的资源配置只有通过政府才能完成。政府对高校资源的配置提出高效、优化的要求。因此,必须对高校开展财务绩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财务状况作出理性判断,才有可能使高校的规划科学合理,有轻有重,有缓有急,从而积极稳妥地实现既定目标,从容应对各种考验和挑战。

(二)有利于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高等教育的产出与效果主要从高校毕业生质量、科研成果、社会效果等方面来评价。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可以发现哪些投入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哪些投入是高效的,哪些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样可以不断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三)有利于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科学的财务综合评价是财务管理达到较高水准的象征,学校依据财务综合情况制定的发展规划,根据发展规划制定的预算方案及按照预算方案做出的收支计划便能环环相扣,即使调整也能做到持之有据。另外,随着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工资发放、国库集中收付等方案的执行,学校资金使用的自由度大大减少,客观要求我们务必尽快改变粗放的预算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务必使学校明了综合财力的实际水平,从而制定出与财政改革相适应的预算方案。同时,通过正确评价高校财务运行和管理状况,可以帮助高校总结经验,找准不足,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提供依据。

(四)有利于增强高校自我发展能力

高校的发展能力主要反映在办学条件、人力资源、资产利用率、专业教育能力、财务能力等方面。这些指标,不仅是对高校管理的评价,同时也是一种诊断,可以对高校战略规划实施过程和状态采取必要的调整。绩效评价制度的实施,能够引导高校科学制订事业规划,促进高校发展能力的增强。

二、高校现行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评价经历了单一的教育经费拨款支出分析阶段、综合财务指标的探索阶段,相对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阶段,各阶段的发展和改革都有其相应的历史背景,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健全,高等教育投入、财政性资金和非税收入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应有的考核、监督和评价机制,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未能跟上财政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我国对高校财务绩效的评价普遍以规模而不是以效益或成果为基本目标作为价值取向。“重改革,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重教研,轻管理”、“重使用,轻跟踪”、“重分配,轻监督”等现象相当严重,这些都是导致政府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有效利用率低下、教育资金困难与教育支出效益低下的原因。

(二)缺乏完整、科学、规范、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包括三个要素: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缺乏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首先,指标体系不能科学合理反映绩效。现行的财务评价指标较全面地涵盖了高校财务评价的各个方面,但是如何运用这些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各个指标对评价影响程度仍然没有结论。其次,评价指标的设计欠缺系统性。反映在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领域,财政部门采用的指标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总量及其占的比重、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教师总量、学生总量和结构、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量和结构等量化指标。这些指标虽然具体、可操作性强,但是单纯追求定量化,过于简单,而且客观性不够,对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根本使命和目标实现绩效反映不明显并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再次,未能考虑非财务指标因素。高校经费的投入产出,既有经济方面的因素,又有社会及文化方面的效果,非财务指标评价如何进入评价体系的范围,在评价中如何发挥其作用,也是当前指标评价的薄弱环节。

(三)绩效考核依据尚未完善,评价标准未能统一。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评判和考核的依据,与评价指标一起构成了整个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目前的评价工作中,高校财务绩效指标基础数据比较缺乏,评价标准值的确定存在很大的困难。一些评价标准的确定,依据的是评价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因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而评价数据基本上是从相关部门搜集、逐级汇总上报得到的,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选择指标进行列示,水分和误差较多。最终导致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较差,客观性也有待商榷。

因此,需要在现行财务评价指标基础上,建立财务绩效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以全面、科学、合理地反映高校财务综合实力和运行效率。

三、构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原则

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评价指标构建过程中既要考虑财务管理的共性特征,也要考虑到高校的个性特征,应严格坚持如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代表性及其体系的完整性,要求指标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具有独立性。

2.重要性原则。由于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变量输出的复杂系统,为实现评价目的,必须在复杂的指标群体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评价指标,充分有效地表达财务状况的运行特征和内在规律。

3.通用性原则。评价指标在设计中要注意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联系和统一,要注意几种评价指标的兼容和统一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要尽可能设计出一套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指标体系,使指标具有充分扩展、分解组合的功能以保证指标评价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4.整体优化原则。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变量输出的复杂系统,评价的目标也是多元化的,不能用局限性较大的单一指标进行评价,而要建立一套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来反映高校的总体绩效。

5.动态完善原则。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充分考虑到评价的趋势性,剔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按动态完善原则,不断进行修订,以科学、准确地反映出各高校的绩效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它应能正确地反映高等院校在运行过程中,以效益为核心的管理要求,从财务指标上全面提示高校财务绩效综合水平。该体系主要包括:财务综合实力指标、财务运行绩效指标和财务发展潜力指标。

1.财务综合实力指标。高校财务综合实力是高校经济规模和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综合反映了高校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结构、财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能力,各项收入的构成和各类支出的投向。通过对财务综合实力的考核,可以反映学校的综合财务状况和办学条件。

反映财务综合实力绩效的指标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1)反映学校经费来源及规模指标。学校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家(加地方)拨款和学校自筹两部分。经费总收入反映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和后劲。国家拨款主要包括主管部门拨付的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基建经费等各项资金。学校自筹,包括学校教学、科技、后勤、对外服务、开办校办产业以及从社会各界获取的各类赞助与奖学金等款项。反映学校经费来源及规模指标包括学校总经费收入、学校自筹经费收入、科研服务收入等。

(2)反映学校办学条件指标。主要有学校年末固定资产总额、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生活用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图书册数、生均体育设施、专任教师士、硕士比率等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2.财务运行绩效指标。所谓运行绩效,就是按照投入与产出相比的社会经济效益原理,对高校财务运行效能、效率、效益等多种产出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如何使有限的资金获取最大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映为财务绩效。财务运行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师生比、教师占学校教职工的比重、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各占事业支出的比重、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额、教师人均教育事业收入、教师人均科研服务收入、经费自给率、学校自筹经费增长率、科研服务收入增长率、教育事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报酬率、基建投资竣工率、固定资产年增长率、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预算收支完成率、万元财政投入培养学生数、学位获得率、毕业生就业率、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重点学科增长数、国家或省(部)级教学成果增长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增长数、省(部)级重点课程增长数等。

3.财务发展潜力指标:财务发展潜力反映了高校负债状况和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及其事业发展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校多元化筹资渠道已形成,因此,全面考核和评价高校发展潜力,衡量高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就成了高校财务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反映财务发展潜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年度收支比、借入款占学校总经费比重、暂付款占全部流动资金比重等。

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只设计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至于指标权重、评价模型和方法,将另文论述。此外,随着高校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不断修订和完善,以更科学地反映高校的综合财务实力和运行绩效,推进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国永.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理、方法及运用[J].教育与经济,2007(3).

[2] 彭海颖.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及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11).

[3] 洪林,陆为群.关于地方高校实施绩效评价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30).

上一篇:新旧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比较及纳税影... 下一篇: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