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艺术

时间:2022-10-03 08:11:35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艺术

美术是一门人文学科,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文化传承和信息交流,并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在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现对如何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如何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效率作一些探讨。

一、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把握学科特征

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是美术欣赏的“拐棍”,如果把欣赏当作一把锁的话,那么基础理论知识就是这把锁的钥匙。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就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共性,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逐渐深入。如高中教材《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中对什么是形式美的教学可采用如下方法:先放一段事先准备好的外国流行歌曲(学生不熟悉的)。然后设问:你觉得这段歌曲美吗? (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它表现了什么内容呢? (由于学生不熟悉,对外文歌曲表现的内容一般不能描述)教师以此继续发问:你不知道歌曲表现的内容,那它美在哪里呢? (学生一般都能回答出它美在旋律、节奏、音色、音质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旋律、节奏、音色、音质就是歌曲内容的存在方式,它所产生的美感,我们就把它叫做形式美。这样从学生兴趣所至的子门学科入手,既把握了学科待征,又在欣赏美中深入浅出地传授了审美知识,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地形成知识系统和审美经验。

二、欣赏时要有重点,以加深学生对名作的印象

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如:《西方17、18世纪美术》一课中,在近200年的美术史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用大量的名画来有重点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教学,从卡拉瓦乔到乌东,分别对其作品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言简意赅的评述,否则学生会因多而乱,互记混淆,出现欣赏中名家名作的张冠李戴。在现阶段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高中美育的目的,使高中美育与教育的发展进步相适应,并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欣赏课要讲究教学艺术,探索正确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在学习《外国近现代雕塑》这一课时,教师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他们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欣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欣赏实践。

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地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加强情境式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为了深化主题,突出欣赏作品鲜明的时代、民族个性特征,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影视等方式创设背景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

我们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如在讲解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时,为了避免陷入枯燥的理论阐述与抽象的概念教学,我以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一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形象的典范之作为例来进行欣赏和分析。我采用多媒体的手段,以《父老乡亲》为背景音乐,在饱含深情的乐曲声中,渲染气氛。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道道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过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样,同学们加深了对美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应该成为困惑我们的问题,而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辩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这样,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丰富教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自主能力

现行的美术教材有一些选学单元,这使我们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验活动。为切实理解和加深兴趣而对一些绘画操作做一简单的接触,注重创造力及想象力,应该适时地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展览及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上一篇:初中英语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口语能... 下一篇:关于小学英语大班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