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第9期

时间:2022-10-03 07:26:29

教师 第9期

摘要: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起着组织,指导和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教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教师,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鼓励和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过程当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打开 学生 心门 开户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教学不是强迫,不是命令,而是钻进学生心灵世界,去寻找、激活好学上进的积极因素,创造种种环境条件,刺激学生产生求知的兴趣。

案例: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执教人教版第八册《触摸春天》第二课时。因为是借班上课,我对班上的学生情况无太多的了解,学生也对我感到陌生,上课前的两分钟,全班同学唱起了儿歌《小螺号》,这本是一首欢快的歌,可歌声听上去却是低沉的,毫无生气的,我从未听到过带着这样的感情来唱这首歌的。我抬头一看,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表情呆板,顿时我心头一震。情急之下,我走下了讲台,轻轻地拍着手,唱着歌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我多么希望他们也能跟着我一起拍手,一起歌唱,可是直到这一首歌结束时,全班20多个孩子中无一人跟我一起拍手,也只能在不到10个同学的脸上看到一丝丝的微笑或者说是面部表情发生了一点变化而已。我的心头一惊,到底是什么禁锢了这些天真的,淳朴的孩子心灵?这是我从事乡村小学教育工作十年来从未见到过的情景,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孩子们的眼神中是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老师的敬畏的呀。

当时,我竭力压制住内心的惊慌开始了本次的教学任务,就在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时,课堂气氛再次凝固,我问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无一人开口,也无一人举手,当我鼓励的眼神和孩子的眼神碰撞的一瞬间,孩子们选择默默的低下了头。无奈之下我从课文中这件事情的时间开始引导,用鼓励的目光请孩子回答,然后在赞赏的目光和鼓励的语言中请孩子坐下,“课文中的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在哪儿?”“主人公是谁?”当我问道“盲童安静在春天的花园干什么?”时,一个男孩腼腆地举起了小手,我微笑着走到他身边,面带微笑,侧身倾听他说话,“她…她用手抓住了一只蝴蝶。”男孩小声答道。我伸出手摸摸他的头,说:“在想想,结果怎样?”全班同学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那位同学身上,在我的鼓励下,男孩完整地说出了答案。“谁愿意来把刚才的答案重复一次呢?”我的话音刚落,十几只小手举了起来,这一问题顺利地解决了。

在后面的教学中,当学生自由思考时或勾划时,我来到了孩子身边,纠正孩子的坐姿,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或用手轻轻地摸摸他们的头,我们常常相视一笑;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我投去鼓励和理解的目光,或说一两句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如:“你很勇敢!”“别害怕,试试。”“太好了!”“真不错!”。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畅所欲言,教学内容就在“提问――思考――回答――朗读”或“朗读――提问――讨论――回答”的形式下轻松地完成了,孩子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盲童安静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我顺势引导孩子们思考并交流“当遇到困难时,当遇到新鲜事物时应该具有勇敢,坚强,乐观的心态,这样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课后,他们的任课教师感叹地说:“今天,平时从未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两个学生都举手回答了问题,而且还全答对了。李老师,我真佩服你。”

感悟:这堂课最后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至今,我还心生余悸;还能清晰地记起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惊慌和不安。

因为是借班上课,开始时,孩子们由于对我感到很陌生,他们把自己的心门刻意地关上,不愿让我靠近,不愿被打扰,不愿接纳。因此,他们不动手,不开口,回避我的目光。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我走下了讲台,来到了孩子们身旁,拉拉他们的小手,拍拍他们的肩膀,摸摸他们的头。让孩子们感受到我是友善的,我和他们之间是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从而把抵触的,关闭的心门打开了。再加上我鼓励赞赏的目光和激励表扬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他们在学习中大胆,主动地参与,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挑战自己。

“征服珠穆朗玛峰是人类的夙愿,但我们不能因此要求所有的学生去攀登它。”学生是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的独立的人。让我们带着真诚、热情、平和走进他们,让我们用理解、尊重、信任、欣赏、期待的开启多彩而生动的明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过程当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反璞归真探悉 下一篇:将快乐语文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