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课程“走班制”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2-10-03 07:24:51

高中选修课程“走班制”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关键词】 高中选修课程;“走班制”;问题;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2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78―01

一、甘肃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走班制”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

1.实施“走班制”教学比例低、差异大。各校在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因教师、教室等条件的限制,实行“走班制”授课模式的程度较低,多数地区学校未能实行“走班制”。学生反映在选修课中未曾实行过“走班制”,全省各地选修课程实施“走班制”教学情况地区间、校际间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相比较而言,一些硬件条件较好、师资队伍较强的学校能够更好地实施选修课程“走班制”教学。

2.“走班制”教学范围小。全省各地实行“走班制”教学的范围较小,实行“走班制”的学科主要集中在体育课、艺术课、各种竞赛辅导课或选修Ⅱ课程(校本课程)等,选修Ⅰ课程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实行“走班制”。

3.选修课程实施没有选择性。在选修课程开设的选择性方面,选修课程没有体现出“选修”的特点。在选修Ⅰ课程实施中,一些学校几乎所有选修模块都由学校确定,学生失去了选择的机会,多个选修模块只选一个开设,限定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学生无法选择,学校开设任意选修课更是无从谈起。还有些学校多个选修模块全开,要求学生全选,把选修变成了必修,增加学生负担,违背国家课程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选修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教基〔2011〕27号)的精神。

4.选修Ⅰ课程限选模块未按要求开设。在调研中还发现一些学校部分学科的选修I课程限选模块并未按要求开设。限选模块中所列课程模块为最低限度要求,要求学校必须开设,但个别学科的限选模块在一些地区普遍未开设。

5.校本课程实施不到位。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校本课程至少开设3个模块6个学分,但一些学校未开满三个模块,甚至有未开的现象。

6.高考科目占用校本课程课时。因考试、升学的压力,很多普通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对学生选修课程的“配餐”仍以应对高考为主线,高考科目占用非高考科目课时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挤占校本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校本课程在高考的影响下被边缘化,甚至变成了高考科目加强课,校本课程只是存在于课表之上,其课时被占用,在校本课程的课时里进行高考科目复习辅导,造成高考辅导的课外“加餐”正大光明地变成了课内“加餐”,造成了校本课程“名存实亡”的现象。

二、甘肃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走班制”教学实施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1.外部因素。

(1)高考因素。由于高考“指挥棒”作用的存在,选修摸块的是否开放、走班教学是否实施最终由高考内容决定,“选修模块”开设存在“冷”、“热”不均现象。各学校均围绕高考内容开设选修课程,对高考内容之外的选修课程不重视,甚至出现了一些地区不开设思想政治选修课程的情况。

(2)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因素。一是一些市(州)、县(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及重要性理解不透彻、不准确,对选修课程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必要性理解不透;二是对所管辖学校政策支持和保障不到位,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重视力度不够。三是市州之间、县区之间、校级之间课改的进度不均衡,与课改对选修课程的实施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四是对教研专家队伍建设不重视。

2.内部因素。

(1)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有的学校主要领导思想、理念更新缓慢,新课程概念不强,对课程改革的思路、目标、方法的理解还不到位,对整个普通高中课程体系还不熟悉,执行课程的能力偏弱,没有意识到不给学生选修课程自主选择权,会对学生参加高考带来更大的风险;有的学校有着比较严重的高考应试教育倾向,错误地判断实施新课程必然会影响高考升学率,课程中只开设高考科目,不开设非高考科目,严重偏离课改的方向,影响高中生全面发展。

(2)师资条件不完备。甘肃省普通高中教师缺编情况比较严重。教师缺编的情况严重制约着选修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施,进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一些科目选修模块和个别校本课程专业性较强,对授课教师提出的要求相对较高,部分高中学校教师对选修模块的研读不够深入,导致一些学校没有开设应该开设的课程模块。

(3)硬件设备不充足。由于一些科目选修模块和个别校本课程专业性较强,对相应硬件的要求也较高,以现有状况来看多数学校不具备开设的条件。在客观条件下,大多数学校的班额普遍较大,活动场地不足,资源较匮乏,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多余教室供开设选修课程,进行走班。除了个别艺术和体育科目在部分学校能够实现走班选修外,大多数的选修课实际上成为了必修课,这成为制约各学科实施“走班制”教学的最大瓶颈。

上一篇:优化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几个着力点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