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时间:2022-10-03 07:06:38

老年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 调查本院ICU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在患者入住ICU的24~72 h内, 对其家属进行一般情况、身心状态及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 家属身心状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83%家属需求为保证和减轻焦虑, 接近患者占需求的第二位。结论 加强患者自身素质的培养, 关爱患者及其家属是促进家属身心健康的保证。

【关键词】 老年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护理干预

目前, 老年患者入住ICU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与我国社会现状密不可分, 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估计至2050年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家属作为其主要的支持系统, 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因患者病情危重, 常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 死亡率极高, 其家属承受极大的身体及精神压力。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不仅服务于患者, 家属的心理波动同样应受到大家的关注。因此, 作者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对吉林市人民医院ICU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欲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老年危重病患者(年龄超过60岁)直系亲属, 包括患者的子女或配偶;已探视家属1次以上;愿意参加调查且有中文阅读能力, 并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1. 2 调查方法 在入住ICU的24~72 h内, 对家属进行一般情况、家属身心状态及家属需求调查, 调查表由作者自行设计, 家属需求参照中文版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ritical care family number inventory, CCFNI), 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 要求家属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问卷, 如有疑问给予必要的解释。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率100%。

2 结果

2. 1 家属一般情况 患者家属100例, 男56例, 女44例, 年龄37~70岁, 平均45岁。文化程度:中学(包括初中毕业及高中毕业)40例、大专37例、本科21例、研究生2例。患者共100例, 其中重症肺炎32例, 心力衰竭26例, 慢性肾衰15例, 脑血管病27例年龄60~89岁, 平均76岁。

2. 2 100例患者家属身心状态见表1。

2. 2 100例患者家属需求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中家属为中年人, 此群体作为社会、家庭的中坚力量, 他们应对各方面冲击及压力, 处于各种身心疾病的“危险期”阶段, 家中老人生命垂危更是重锤猛击其身心, 关注老年患者家属亦是医护人员不容忽视的职责[1]。由表1所示, 100例患者家属身心状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分析原因为以下几方面:患者病情在短期内加重且病情危重, 家属不能接受现实;患者被送入重症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家属不能陪伴其左右, 照顾其衣食住行, 不能亲眼看见其治疗过程及病情进展, 担心患者是否能得到细心的照顾;重症病房的紧张气氛, 对医护人员、医学常识及医院流程的不熟悉, 被告知各项操作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并发症, 家属常常焦虑、不知所措。老年患者常常罹患多种慢性病, 体现为多系统、多学科疾病集于一身, 且各脏器功能减退, 疾病的治疗难度大, 预后欠佳, 故其家属的需求有别于一般重症患者家属需求。如表2所示, 保证和减轻焦虑得分最高, 说明家属最关心的是患者的健康状况, 获取信息领域的需求不及接近患者及支持领域。殷睿宏等[2]发现家属有接近患者的需求, 空间及情感上的接近, 便于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家属希望多陪伴老人, 切实的感受到老人受到细心的照顾, 他们才安心。同样, 老年患者常常孤僻、少言寡语, 家属的探视能够平复其内心的恐惧与孤独。而这与ICU封闭式的管理发生冲突, 为了减少矛盾的产生, 弹性安排探视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措施, 如患者外出检查时通知家属陪伴, 患者病情恶化时, 安排家属探视, 抢救成功后, 可再次安排探视, 缓解家属的担心。此外, 表2所示约75%家属因承受较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 他们往往需要外界支持, 这要求医护人员设身处地的为家属着想, 尊重他们, 理解他们, 关心他们, 尽量满足家属的要求。当家属情绪激动时, 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关爱他们, 避免发生冲突产生医疗纠纷和不必要的伤害[2]。在此次调查中, 家属对于自身舒适度要求并不高, 但因尽可能给予家属提供较舒适、安静的环境, 便于他们缓解焦虑心情。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患者家属的身心状态及需求, 相应的护理对策为: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专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博得家属的认可;改进服务理念, 示患者如亲人, 贴心照顾每位患者, 获得家属的信任[3];加强宣教, 仔细的告知家属重症监护病房的制度及工作流程, 耐心解释家属疑问;当好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传递兵, 将患者的病情准确并及时的告知家属, 详细解释病情, 并将家属的爱与关心传递给患者, 给予患者精神支持;针对家属的性别、文化层次, 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 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 为患者出室后的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Mohr WK. Partnering with families.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 2000, 38(1):15-22.

[2] 殷睿宏,许丽,石远峰.心外监护室患者亲属心里需求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16(1):39-41.

[3] 向艳君,赛冬红,时艳华,等. ICU患者家属不同阶段需求及满足程度调查分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15(11):1015-1018.

上一篇: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综述 下一篇: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