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三峡 祭杜甫

时间:2022-10-03 06:56:30

今年八月份,我从合肥乘飞机到成都,参观“杜甫草堂”,拜谒杜甫塑像。随后就到重庆,乘坐“长江黄金1号”游轮,沿着当年杜甫的孤舟经三峡所走的长江一段水路,有时也上岸参观一些著名景点,历经三天三夜直抵宜昌上岸,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观三峡宿愿。这给人感受深刻,收获很大,且叙述如下:

其一,观三峡,今古对比,深思历史变化巨大。

在去三峡前,满脑子是历史上恐怖的三峡,《水经注》中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杜甫也说“瞿塘漫天虎须怒”。今天乘游轮在三峡航行,与古代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聚民族智慧和全国之财力,修建了三峡大坝,节制水流。从而使水位达175米高程,既提高了灌溉、航运、发电效益,又促进了经济发展,变水害为水利。由于水位提高,上下游落差锐减,大大改变了以往湍急流水,再也没有畏惧心理,真是“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船经三峡,如在湖泊中航行,曾未感到颠簸与摇晃,比坐火车舒服。我跑上船头远眺,饱览三峡两岸景色变化,有时与家人通话以分享观三峡美感与幸福。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一千多年前杜甫过三峡的孤独,苦闷与艰辛。他在心理上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垂垂老矣的病人,卧伏在独木舟上,又与外界没有一字联系,这是多么孤独,“鄙夫到巫峡,三岁如转烛”,即是杜甫来到巫峡,也曾上岸居住,历时三年,过着如烛光一样飘摇动荡的生活,有时在船上听到“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是在安史之乱后川东仍然在兵荒马乱中,孤舟的安全没有保障,令人胆颤心惊!在生活上“朝班及暮齿,日给还脱粟。编蓬石城东,采药山北谷。”他回顾曾在朝中任职,而今暮年齿落,每天吃的是去稃壳的粗粮,还要在山上塔建茅屋与采药,维持全家生活基本要求。尽管如此,“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杜甫仍挤时间将三峡壮丽的山川、名胜古迹同自己对蹉跎岁月的感慨结合起来,用悠悠的诗笔创作了称为“诗史”的动人篇章,从而使三峡之水融入诗意的文化。试问当今世界还有哪里的峡谷流水有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只有直观三峡,才能感受三峡文化和杜甫的伟大。

其二,观三峡,拍摄留影,可透视诸多历史信息。

我在外旅行,常常带照相机,对感兴趣的景色或人物欲拍摄留念,虽拍了很多照片,仅是直观美景以供欣赏,唯有在三峡拍的每张照片,从表象上没有什么好看的,殊不知每张照片的背后蕴含着与别的照片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从照片中透视千年以上历史文化信息,实在令人震惊!例如,我站在刻有“夔门”巨山旁,请游客给我拍了张照片,这里仅“夔门”二字就包含了多少历史信息?公元766年4月,杜甫由成都辗转来到夔卅,它在瞿塘峡附近,且与白帝城相连。杜甫观察这里风光秀丽,不忍离去,又得朋友资助,就在此居住两年多,创作了不少状物、忆旧、咏怀诗,如《登高》、《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等,其中《夔卅歌三绝句》之一为: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卅险过百牢关。

第一、二两句概括了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高山连绵七百余里,是水的力量开辟出一条水道,令人感到对大自然的惊奇与敬畏!第三、四句指出此地是三国时蜀汉东吴要冲,足以压镇长江咽喉,其地势险要超过了汉中的“百牢关”。同样,我把相机上仰拍了张“白帝城”门,这“门”的历史价值更珍贵,是移不走的“古董”,在这“门”内,历史上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单就杜甫创作的名篇有《白帝城最高楼》、《白帝》、《八阵图》等,如《八阵图》为: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在此,杜甫赞扬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但由于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志,表示惋惜。这在内容上,既怀古又抒情,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具一格,仅用二十个字就厘清了将相之功过,乃成千古绝唱。如此好诗令人过目难忘。因此,观三峡拍照片,与其他照片就是有区别。

其三,观三峡,再读杜诗,才能感受“诗史”的深刻意义。

诗人杜甫不幸遭遇与各种感怀,都跟国家与人民的命运如胶似漆般粘合在一起。由于他在安史之乱后,从长安流浪到成都,最后乘孤舟经长江、洞庭湖至湘江,深入生活,广泛接触人民大众,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疾苦;更由于他“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其胸怀之博大宽容、观察事物之细致、认识问题之深刻,且从爱国家爱人民立场出发,以高超的艺术手腕,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创造出形式多样又有特色的诗歌,已达到炉火纯青程度,超过以前的任何一个诗人。即他写的诗对国家与人民的感情无限真挚、深厚、博大。由此,他成为中国诗歌集大成者。就是这个缘故,杜甫的诗才获得千百年来被人们称之为“诗史”。今天我们读他的诗,不仅是艺术的欣赏与享受,而且从中发现历史真伪,获得历史的真知而使人明智。例如,在《饮中八仙》、《北征》、《草堂》、《遣怀》等名篇,都可以当史料来读。如在《饮中八仙歌》中,八人都是在长安呆过的文化名流,根据各自饮酒后形态,勾画出各人鲜明个性。“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尽显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在《遣怀》中有“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以此为据,我们看到历史上唐玄宗,开疆拓土,与西域的匈奴决战,耗尽国家财力与人民的鲜血,而且是报喜不报忧,从而助长了腐败风气,酿成了盛唐必将走向衰败的道路。我们要以史为鉴,吸取“献捷不云输”历史教训。

伟大的诗人杜甫,在极其困难与孤独中,在与疾病、饥饿的抗争中,仍坚持写作,给中华民族留下这么好的作品,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真对得起千百年以来中外读者。但是我们应反思:是否对得起诗人的杜甫呢?我们读懂了他的诗吗?我们能理解、能感受他的诗的意义吗?当今提倡“文化兴国”、“文化强国”,那就必须把发掘古典文化中优秀作品传承下来,尤其在大众文化中,提倡读些好诗,打好国民的语言文化基础,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在全球化中不失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为此,我要写:

观三峡 祭杜甫

江山日月皆祭奠,孤舟杜甫化为神;

当官致君尧舜上,做人再使风俗淳;

三峡湍流成湖泊,人间生活均富贫;

诗圣子美昭后世,潮流涌动趋向平。

注释:

①两句五言诗引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上一篇: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建筑动画制作流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