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打造“简约”数学课堂

时间:2022-10-03 06:35:01

删繁就简,打造“简约”数学课堂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数学课堂呢?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笔者认为,要删繁就简做“减法”,构建“简约”数学课堂。但“简约”不等于“简单”,而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那么,如何打造“简约”课堂呢?

一、 拟定目标,力求简明实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后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但我们经常遇到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或依葫芦画瓢照抄参考书,或“假、大、空”地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写了个遍的情况。笔者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深刻分析教学内容的内涵,把准教学定位。如笔者多次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逐渐归纳了本课的目标定位: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约性、用字母式表示数的优越性。

学生学知识如同大树的成长一样应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许多重要内容、方法、思想需要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掌握。因此,制定课时教学目标不必“五脏俱全”,应求实去虚、突出重点,大可不必课课纠结目标的维度完整。

二、 创设情境,力求简洁利索

创设情境要能激发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拖泥带水地引入只会混沌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情境引入应简洁利索。很多生活问题并不完全等同于数学问题,数学课应该有选择地抽象出数学思考,如笔者在执教“认识周长”一课时,曾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如图1):

杜泽小学校园的足迹花园有一个足迹池,考虑到师生的安全,学校准备沿着池边线筑一道围栏,那么,栏杆应该筑在什么地方呢?哪位小朋友来指一指?(学生上台指)他是沿着哪里指的?指了多少(一圈,一周)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足迹池的什么?(周长)

笔者利用学生身边的“学校足迹池”要筑围栏的现实问题快速明晰了周长概念,简洁明快地把生活问题“足迹池一周有多长”抽象成数学问题“封闭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周长”。这样的情境创设简洁真实,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可以说是真实、有效的课堂情境。

三、 预设问题,力求简要厚实

“简约”高效的课堂,教学环节要如乐章一样张弛有度,预设问题要简要厚实。过多的环节、琐碎的问题只会让课堂上的师生疲于应付(或跟着课件“跑”),而没有时间停下来静静思考,教师也没有了“静待花开”的耐心,把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到厚实。笔者设计的“分数初步认识”一课,将全课简化成三个问题(环节):

问题一:每幅图中有几个月饼?请用一个数来表示。(引出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问题二:这是1张正方形纸,涂色部分是多少张呢?

用三个大问题总揽全课,挖掘、夯实每一个环节的价值,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逐一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一是让学生经历从整数到分数的产生过程,感受数系的扩张变化;二是让学生在判断辨析中知道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三是借助带有长度单位的数轴雏形把分数融入学生关于数的认知体系中,在分数分母、分子扩张的过程中感悟分数各部分的意义,借助数轴直观比较分数的大小,向假分数延伸。这样的问题设计,简要概括,又利于师生把握课堂。

四、 甄选教法,力求简朴高效

听一些特级教师的课都会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感慨,大师们没有过多的浮华,有的仅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和必要的简易材料,但是教学效果却很好。陶行知先生也说:“凡做大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果。”教学贵在得法,简朴又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最可取的。

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简单概念时,因为是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或数学规定、习惯,只需恰当引导说明即可;如果是三角形内角和180°、三角形三边关系、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等探究性内容,说百句不如动半分,免不了动手实践求证。

说白了,怎么学取决于怎么教,能“简单”教的东西不要“自取其繁”,应追求简朴高效。

五、 选择素材,力求简单实用

知识的授与受总是有很多取舍,可是课堂教学时间与容量有限。如果一节课尽是内容的简单堆砌,效果肯定不好,“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如果能选择“少而精”的素材又能抓住本质内容,课堂就会显得充实而又简约。有一次,一位教师执教“认识梯形”时,笔者被她用简单的素材灵活上满一节课且学生乐此不彼的高超技能所折服:

教师首先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重叠产生梯形(如图2重叠部分,不断重叠会产生不同的梯形),体验感悟梯形具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特征;然后用重叠产生的不同梯形和其他不规则四边形选择判断哪些是梯形;接着利用重叠产生的梯形抽象出底和腰的概念;最后用这些梯形进行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概念教学……

教学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重叠产生的各种四边形上,材料用的少、用的透、用的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 使用媒体,力求简便易控

2011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对这一理念的误读使得部分教师每一节数学课都去追求“光”“声”“电”一体化的“潮流”,这其实是一种误区。教学媒体对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是有作用的,但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我们要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媒体的使用要适度。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具挂图、模型、黑板、卡片等就能解决问题,就不必用课件。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时,用萝卜切了一个长方体,形象又具体;特级教师林良富在突破圆柱有多少条高时拿上来一个煤球,直观又简练。

如果传统的教具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新知识,那就选择恰当的、简单有效的媒体课件(如图3)。

笔者在执教“圆的周长”一课时,学生在测算验证“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的过程中,为帮助他们理解圆周率是无限小数,用几何画板进行了演示说明。

“简约”课堂应依托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度理解、依托于教师丰厚的学科素养,致力于培养学生高品质的思维能力,不断追求“简约并不简单”的深刻。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年段被忽略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在“预学”的过程中感知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