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富平灌区的思考

时间:2022-10-03 06:33:51

建设富平灌区的思考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雷抽黄工程富平灌区概况,阐述了灌区水综合利用的必要性,探讨了确保灌区人畜用水的对策。要通过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大力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解决当地用水困难问题,实现东雷抽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抽黄工程;现代灌区

东雷二期抽黄工程自灌区建成以来,已累计引水5.6亿方,灌溉面积累计达620万亩次,灌区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引水量也在逐年攀升。近几年来,富平每年引水量已达上亿方,灌区农业和农民收入明显增长,若要长期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并沿着健康道路前进,还需从挖掘其自身潜力方面做一些探索。虽然东雷二期抽黄灌溉事业刚刚起步,灌溉市场尚未完全打开,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需要拓展的空间还很大,但要更好地走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必须开发更为广阔、更有前景的路子。所以,在现有抽黄工程设施的情况下,挖掘其所用黄河水的其他价值,具有很大意义。就东雷二期抽黄富平灌区这几年的发展及富平县目前的现状来看,开发利用灌区所引黄河水,解决灌区及灌区边缘群众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不仅是需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富平灌区概况

富平县位于渭北旱塬,地处东经108o57′-109o26′,北纬34o42′―35o06′,海拔375―1439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是农业和人口大县,现有耕地110万亩,人口80万。是典型的缺水县域之一,工农业和人畜用水严重缺乏,境内河流基本干枯,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埋深平均大于60米,年平均降雨量524mm,年平均气温13.1oC,最高气温40.9oC,最低气温-15.7oC,土壤最大冻结深度40-50cm,干旱指数2.1以上,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0m3,不足全国的1/11、全省的1/6。经对灌区1960-1981年自然灾害资料统计分析,干旱在灌区自然灾害中影响最大,22年出现62次共3400d,占各类灾害总天数的78%,其中,30-50d的小旱25次,占总数的40.3%,51-100d的中旱19次,占总数的22.6%,特别是百日以上大旱出现两次,1978-1979年干旱持续241天,1979-1980年干旱持续207天。干旱期内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减少60%以上。

东雷二期抽黄灌区位于县城东北部,涉及13个乡(镇),34万人口,灌溉面积38.5万亩,灌区从南向北依次为留古塬、卤阳洼地、王寮黄土台塬、顺阳河川地、北部山前洪积扇。

二、灌区水综合利用的必要性

为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效利用东雷二期抽黄每年引来的上亿方黄河水,尽最大限度发挥抽黄水资源的作用,使灌区内工业有水供给、农业灌溉有水保障、人畜饮水也有着落,必须在工业用水和人畜饮水方面加以开发利用。近年来,由于县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灌区内生产和生活用水大幅度增加,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水资源更加严重短缺,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原有机井掉空甚至报废,很多地方已出现漏斗区,部分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出现困难,工业发展滞后,许多大型企业无法落户,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灌区内水资源环境也十分脆弱,遇干旱年份不仅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危害,粮食大幅减产,而且不少地方井枯窖干,人畜无水,出现水荒。随着抽黄水的引入,水资源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所以开发利用黄河水,建立长效可靠的水源保障,改善当地水资源环境状况,其意义非常重大。

1、灌区内工业需水状况

经调查,灌区内年工业生产总值为6000万元,乡镇企业生产总值为4500万元。依据灌区工业及乡镇企业每万元需耗水标准,年需水量计算如下:

Q = δ *(T1 * P + T2 * P)

(Q:年需水量。δ:消耗、蒸发及渗漏水量系数,一般取1.05-1.15;T1:工业生产总值: T2:乡镇企业生产总值;P:每万元产值耗水量。工业取220m3/万元,乡镇企业取180m3/万元。)

灌区工业年需水量=1.1*(6000*220+4500*180)=234.3万方

2、灌区内人畜需水状况

人畜用水定额采用农村人畜生活用水综合指标,综合定额为20m3/人/年。年需水量计算如下:Q = δ * R * Y

(Q:年需水量;δ:消耗、蒸发及渗漏水量系数,一般取1.05-1.15;R:人口数量。 Y:人畜用水定额)

灌区人畜年需水量Q=1.1*34*20=858万方。

三、对确保灌区人畜用水的初步探索

2006年6月,我们在东雷二期抽黄工程兴镇系统西五支渠十斗(富平县美原镇城西村)建成了人畜饮水示范工程,迈开了东雷二期抽黄水综合开发利用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该工程主体由省市投资,土地由地方提供,在富平县美原镇城西村,选择有利地形,修建了一座13250立方米的蓄水池,在东雷二期抽黄行水灌溉期间,将抽黄水引入沉砂渠道,初步沉淀后经溢流堰流入蓄水池中,在蓄水池内经过2-4天沉淀澄清,然后通过过滤池过滤,汇入集水井,再由管道泵抽出,并经过加氯设备,最后供入自来水管网。工程建成并运行后,解决了美原镇城西、仁合、吴村、八联四个行政村二十个村民小组7000多口人、3000多头牲畜的饮水问题,结束了当地长期饮用高氟水的历史,改变了当地用水困难状况。

对于抽黄水含泥沙量大这一问题,我们做了调查测定,东雷二期抽黄工程在黄河太里湾建站取水,到达富平境内渠道长145公里,根据灌区渠道多年运行观察和河流泥沙等资料分析,黄河水经长距离输送和各级渠道沉淀,到灌区后大的泥沙量已所剩无几,再经过沉淀净化后含泥沙量基本没有,其对比如下:(见附表1)

上一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包钢发展 下一篇:我国志愿者激励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