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时间:2022-10-03 06:25:55

论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摘要】财务风险是实际财务状况与预期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从本质上讲是防范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有力手段,防范财务风险是内部控制建设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对于决策风险防范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日益重视。健全、均衡、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资产安全和防范内部财务风险的有力保障。

企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财务控制风险,另一类是财务决策风险。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多层次委托关系普遍存在,如何使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既节约,又高效率,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这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该如何在企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上防范企业财务控制风险和财务决策风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正是基于这一目的。所以,本文将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放在一起探讨也是基于其紧密的相关性。

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对于形成企业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堵塞企业业务漏洞,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文围绕内部控制的功能――控制财务风险展开论述,详细阐明了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所需要考虑的一系列问题,并指出一系列题的应对措施。

一、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财务风险认为它就是一种不确定性,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和损失,也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机会和收益。狭义财务风险是由理论学家定义的,认为它就只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某种财务风险会何时何地带来何种影响范围的损失。对于财务风险,我们有一点必须要明确,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企业管理者完全不可能彻底的消除风险,但是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由此可见,财务风险管理是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

内部控制系统由内部环境、控制政策与程序这两个因素构成。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文化、物质环境的总和,包括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文化等因素,也称企业内部条件。控制政策与程序是指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业务行为是有序且有效的。世界各国皆有针对内部控制设立了经典法案,不同法案中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略有不同。

二、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确实令人堪忧,一些公司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谋取私人利益,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具体现状表现在: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或控股股东控制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约束。

(2)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缺乏内部控制理念。

(3)审计机构不健全,审计领域狭窄,权威性和独立性差。

(二)在知识经济时期,企业的财务风险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如下

(1)通讯技术的发展,令企业之间的交易过程时间大为缩短。

(2)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并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扩大。

(3)企业项目开发的风险加大,直接加大了财务风险。

(三)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离不开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1)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相一致的。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获得了较多的高质量利润,同其他企业相比体现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该企业一定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其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一定具有有效的监控措施,从而为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科学的财务决策,依靠科学的内控制度。科学的内控制度是科学财务决策的保障。同样的工作由不同的人员或部门进行,以免决策的盲目性,减少决策失误,降低风险。

(3)健全的财务控制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证。健全的财务控制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强化内部监督;二是依靠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

三、当前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缺乏

首先,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缺乏风险意识。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全面系统化控制,没有建立科学预警机制,没有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措施。

其次,企业员工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行的行为准则,然而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遵守执行,员工品行、素质的水平也决定了企业内控实施的成败。

最后,企业忽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预测。具有良好财务风险意识的企业,在加强企业风险的控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中,这就需要企业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预测。企业如果忽视了这方面的控制,就在财务风险的源头上埋下了隐患,导致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显得脆弱无力。

(二)企业监控机制不完善

企业的核心与本企业的业务活动息息相关,业务的好坏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企业所设置的财务部和监督管理部门都是为了保证企业业务流和资金流像血液一样健康的在企业内部运作流淌。然而,大部分企业当前的内部控制体制缺乏系统性,不能彻底全面覆盖到所有层面和细化到业务流程每一步,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及监管部门不能更好地协调在一起。

(三)企业各个层面的风险评估不足

风险评估是对项目的收益和风险情况进行量化衡量分析,企业需要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发生的概率,涉及的范围,影响的时间等做出综合的评定,同时对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检测其是否合理有效地过程。目前主要在三个层面可能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包括公司层面的风险、业务环节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对措施

(一)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优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必须加强企业所有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首先,明确企业管理层的权限和职责,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其次,加强员工品行和素质教育。最后,加强企业控制机制。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员工进行严格专业培训,将公司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二)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管机制

企业的财务风险监管机制,可以合理防御企I财务风险发生,为企业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重要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我国企业现有的财务风险监管机制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地调整和完善。做好内外协调监管,通过发现的问题对控制制度进行持续的修订完善,形成主动监管的控制体系。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非常必要的环节,风险存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强化风险评估机制可以使企业做到未雨绸缪。针对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三个层面,企业要完善其各个层面所面临的风险评估机制。

首先,对于公司层面的风险,加强企业管理层的工作职责划分,分工协作共同管理好企业。其次,对于业务层面的风险,业务部门需要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业务目标,将达到各业务目标的具体计划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制定出详尽的策划方案,达到目标的具体计划安排要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和策略支持。最后,对于评估机制层面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韩梦.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科技广场,2011,(04).

[2]杨雄胜,陈丽花.内部控制融入现代企业制度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1(11).

[3]李胜.论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J].经营与管理,2015,(10).

[4]顾晓安.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经济论丛,2010,(05).

[5]冯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02).

上一篇:管道输送原油损耗及防治方法探讨 下一篇:东莞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