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生更精彩

时间:2022-10-03 05:37:23

在美丽的滨城大连,有一位为中国曲艺事业献出毕生精力的老艺术家,他步入古稀之年仍在为钟爱的事业奔波着、忙碌着,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是曲艺的表演者,又是曲艺的传承者和播种者,更是人生信念的引导者,成为很多人特别是有志向的年轻人学习的好榜样。这位德高望重的优秀艺术家就是74高龄的大连曲艺泰斗王凤友。

光大曲艺 奋斗不息

1939年初秋,王凤友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兴济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也许是兴济镇的传统文化感染了王凤友,童年时他就喜欢上了民间艺术,经常跟着民间艺人走街串巷学习,掌握了一套过硬的说唱表演技能,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4岁时,王凤友离开家乡到大连读书,由于喜欢说相声、打竹板、演节目、说笑话,深受老师和同学的热捧,他也如鱼得水,潜心跟音乐老师拜师学艺。然而,正当这个多才多艺的孩子在学校刻苦学习的时候,不幸的灾难却降临在了他的家庭:父亲积劳成疾去世了!

为了养活自己和体弱的母亲以及幼小的妹妹,十几岁的王凤友不得不告别学校,像大人一样担起了家里谋生的重担。他往返40里挑过冰块,修过河道堤坝,还拉过人力车,尽管如此辛苦劳累,他仍然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17岁那年,王凤友怀着年轻人美好的憧憬,走进大连钢厂当上了一名工人。由于多才多艺,他被选到工厂文艺宣传队,很快脱颖而出成了骨干力量。那时相声、快板、戏曲等节目最得宠,因为曲艺小、快、灵,很多的段子都是现编现演,在这方面王凤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很快他就成了工厂里最耀眼的明星演员,并在大连地区文艺界崭露头角。

一个偶然机会,王凤友得到了一本辙韵知识的书,他更是如获至宝,把13道大辙全部装在了脑子里,不仅仅把辙韵知识融会贯通,还灵活自如地运用到了自己的曲艺写作及文艺演出上。王凤友还经常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毫不保留地教给初学写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包括大连市许多的作家和文艺界名流。

天道酬勤。由于刻苦敬业,王凤友从一名普通的业余曲艺演员,发展成为大连曲艺界的泰斗,并走到了大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的位置。王凤友是一个全才,对艺术门类样样精通,尤其是他表演的相声独树一帜。他的舞台形象生动活泼,演绎惟妙惟肖。在大连乃至辽南曲艺界,一提起王凤友,没有一个人不为他的演技与艺德折服。中国曲艺家协会领导评价他的表演有思想、有深度、有创新。王凤友还培养了众多曲艺界的弟子和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园,共同为发扬曲艺事业贡献力量。

为了艺术的精益求精,王凤友专程到天津拜相声大师白全福为师,成为白老先生的第十八个弟子。全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苏文茂、常宝霆、李伯祥、杨志刚、张志宽、、王鸣录等以及全国各地的相声界明星200余人到场祝贺,在全国相声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拜师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带领好大连市曲艺队伍,他经常奔波于大连与天津之间,虚心向师傅、师兄讨教相声业务,不得到真经绝不罢休。与此同时,他不断与全国戏剧、曲艺界名家大师交往,与马季、刘兰芳、马三立、常宝霆、姜昆等艺术家成为挚友。由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曲艺事业,使他的表演艺术日臻完美,炉火纯青,成为大连市曲艺界的佼佼者,获得了数不胜数的荣誉和奖励。

五十多年来,王凤友创作演出了数百段脍炙人口的相声和曲艺作品,为继承和发展我国相声艺术,发扬光大我国曲艺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成功策划组织了1988年全国第二届星海杯相声大赛,组织参与策划了“全国笑话三分钟比赛”、“辽宁省相声大赛”等许多对曲艺事业有着特殊贡献的大型活动,2000年的全国“二十一世纪曲艺论坛”,众多明星、曲艺家、理论家、作家云集大连,共同商讨新世纪中国曲艺发展的大事,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因年龄原因退休之后,王凤友又被授予“大连市曲艺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称号,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大连相声泰斗,大连曲艺界元老。如今他担任着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快板艺术委员会大连市分会会长、天津职业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还兼职大连市职工文联曲艺家协会主席,继续为曲艺事业默默地做着奉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称赞王凤友是一个为曲艺事业献出毕生精力的艺术家,是一个为中国曲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并如此评价他:“光大曲艺,奋斗不息”。

心系职工 情牵企业

“我是从工厂走出来的,我是从工人中成长的,我对企业和职工有特殊的感情,我愿意永远为职工服务!”王凤友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多少年来,他心里一直装着职工,无数次去工厂、矿山慰问演出,无论是在曲艺家协会主席的岗位上,还是年龄已高退休后,依然风雨不误。大连市总工会心连心艺术团成立后,王凤友成为唯一一位70高龄的团员,与大多孙子辈的年轻人一起,活跃在为职工服务的舞台上,给全市各条战线职工送去欢乐。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只要市总工会心连心艺术团有演出任务,他不顾自己年高体弱,总是按时参加为职工义务演出活动,甚至有时还带着徒弟们参加。当有人问王凤友为啥为工人演出这么出力时,他说,我曾经也是工人,对工人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感情,为他们义务演出,我心甘情愿,我也非常快乐。正是对工人这份真情,使他退休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到企业为职工演出,并受到企业领导和职工的高度称赞。

2013年深秋的一天,大连市总工会心连心艺术团到地处偏远的一家水利企业演出时,正好临时舞台设在风口处,演员只能迎着风沙进行表演。王凤友与徒弟要为职工表演的是相声节目,艺术团的领导和团员们考虑他年岁已高,就想临时取消他的演出节目,可他坚持上台迎着风沙表演了相声。表演结束时,台下职工们给予他热烈的掌声。事后,他这样说:“这些职工长年累月工作在条件艰苦的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不丰富,好不容易盼来了市总工会心连心艺术团,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坚持表演,否则我对不起这些辛勤工作的职工,也有愧于我的工人艺术家的称呼!”

走近王凤友,你会被他身上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所感染,接触过王凤友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忠厚豁达又乐观的人,总是给自己和周围的人们带来无比的欢欣与乐趣,被人们称誉为“快乐使者”“工人喜欢的艺术家”。他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为职工服务的情怀,让人由衷的敬佩。

大连市总工会心连心艺术团团长赵霞用“德艺双馨,德高望重”八个字评价这位老艺术家。

奉献为荣 余热生辉

城市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大多己经退休在家,安度晚年,正享受着人生中的夕阳美景。而王凤友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把自己的全部交给了自己忠诚的事业。他常说:人生有限,奉献无止境。是啊,他就像一蜡炬,燃烧自已,照亮别人。从不虚度光阴的王凤友愿意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和社会多做出一些的贡献,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正是这样的信念和品质,使他在全国曲艺界得到了公认和称赞。也正是这样的信念和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他是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事业中的艺术家,应该说他又是一位社会责任感很强的教育家,更是一位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改革家。

在相声市场疲软,出现滑坡迹象的时候,王凤友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大胆地提出了与婚庆主持“嫁接”的提议。经过几次与全国妇联深入沟通,于2005年9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众多笑星为班底的“全国婚庆主持人俱乐部大连分会”。此举不仅为相声复兴保存了实力,还大量培养了婚庆人才,而且创造出了品牌产品,使得全国多地同行效仿。他传授技艺,指导教学,足迹遍布全国十余个省市。在2008年“全国十大婚庆风云人物”年度评选活动中,获奖的十大婚庆风云人物中,他的亲传弟子就占三名,引起轰动影响。业内人士评价他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是相声艺术与婚庆主持嫁接”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不久前,他又在香港婚庆协会的协助下,在大连成立了东北亚婚庆产业联盟并担任主席。这个婚庆产业联盟的成立,为大连婚庆行业的整合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代老艺术家,他仍然五十年如一日奋战在行业一线,用心灵与行动抒写着事业的美丽和人生的壮丽。虽然74高龄,身上却有着年轻人的活泼快乐干事情的劲头,仍然矢志不渝地为曲艺和公益事业忘我工作,足迹遍布全国。他常常拖着疲惫的身躯,但却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他就像一团火,永远保持着持久燃烧的激情。这种燃烧的激情点燃着和激动着接近他的人,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他对事业的那种忠诚和敢于创新的思维,对人亲和甘作人梯的高尚人格,使人领略到被感动、被融合的那种愉快。

五十多年来,他把全部的情和爱都献给了事业和他人,牺牲了无数休息时间,但他无怨无悔。他常说,既然选择了艺术,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五十多年来,他用自己对事业的忠诚发扬着无私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辛勤践行着文化艺术工作者服务人民的宗旨。五十多年来,他收获了金杯银杯和老百姓的口碑,赢得了金奖银奖也赢得了老百姓的夸奖。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王凤友正信心满怀、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用自己的手托起了一片美丽的晚霞。我们祝愿这位老艺术家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短评

时代需要这样的艺术家

一位74高龄的老人,仍然矢志不渝地为曲艺和公益事业忘我工作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人生的大好时光,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无限为人民服务的功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王凤友五十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不断进取、甘于奉献,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他的事迹并不惊天动地,但却引人沉思,给人启迪!

上一篇:铁路客运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真情铸大爱 使命写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