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2-10-03 05:15:07

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是当今全球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探讨了陕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陕西省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战略研究

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影响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分析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往往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和启迪。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各职业沟通的桥梁,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缓解我国农村及城市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去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项非常迫切的课题。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舒尔茨和丹尼森通过研究得出“教育对于美国20世纪前半期的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结论。舒尔茨认为,1929-1957年期间人均劳动收入的增长中教育的贡献率高达50%,他主张“把教育当作一种对人的投资,把教育所带来的成果当作一种资本”,因为“受教育的劳动力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更容易获得恰当的经济信息”。自舒尔茨提出这一理论以来,职业教育理论开始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职业教育已成为理解未来社会经济变化和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把舒尔茨的这一理论应用到经济学领域,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本质就是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的能力使对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结构增效、替代增效、转化增效和产出增效,从而有效克服传统生产力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进而提高持续增长能力,这是财富增长和积累的核心。当前职业教育问题逐步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例如:彭继红(2005)和孙文学(2006)从职业教育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突破口;缪宁陵(2007)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性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是由于外部的不利环境和自身改革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农民工的创业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问题,宋卫平(2006)认为创业是农民职业教育的精髓,也是农民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研究主要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陕西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发展规划背景下,陕西省职业教育异军突起,各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类型的发展形式。其中,“订单式”的培养方式直接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也使职业院校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毕业生召回制”,召回在工作岗位上不合格的学生,免费为其提供再学习再就业的机会,把学生和企业满意作为衡量职业教育工作的标准;“引厂入校”的校企结合模式,既解决了学校实验设备紧缺和厂家车间工人紧缺的问题,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多赢”。据2007年11月省教育厅《陕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和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关于职业培训发展情况的通报》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各类职业院校652所,其中高职院校82所,中等职业学校570所,职业培训机构15985个,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4.2万人,比2000年增加24.6万,增长62.12%。2006年全省高职招生11.12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6.19%,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

然而,由于受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就业压力增大、高校扩大招生和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陕西省职业教育呈现出结构不合理、校企结合不够紧密和师资队伍质量不断下滑的态势,越来越不能满足陕西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设置不能适合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构成的要求。陕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模总量已接近普通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总量,但是专业特色、人才规格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短缺,人才结构问题比较突出。首先,陕西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与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层次的要求脱节,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层次偏低,但所占比例较大,供求严重失衡,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主要集中在高技能人才需求上;其次,陕西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与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类型的要求不相符。专业设置追求低成本,缺乏市场导向性,且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能满足陕西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表现为盲目开设热门专业,新兴产业专业相当缺乏;再有,陕西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在结构上失衡,表现在职业教育发展重点仍然以学历教育为主,部分职业院校盲目追求升格,忽视技能培训的教育成分。职业教育结构上的失衡限制了其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功能的发挥,削弱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作用。

2 校企隔离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实用技能人才的要求。走校企结合之路,是陕西职业院校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结合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行业以及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工作。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参与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更能直接反映出未来市场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专门人才的素质需求情况,同时还可以解决职业院校试验设备短缺这一难题,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最直接的提高和锻炼。然而,校企结合不紧密的陕西职业教育现状,使得这种选择的实际效益大打折扣。陕西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调控机制,双向自主调节能力弱;同时两者的隔离,使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有效地进行市场人力资源的预测,也不能准确预见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常常造成供需不平衡的状况。这与国外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培养人才过程中校企结合的成功经验相距甚远。

3 师资队伍不能达到人力资源开发所需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陕西职业技术院校人事管理仍然是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学校的教职工规模按照政府规定的编制为准,目前全省职业院校师生比例为28:1,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7:1的要求;专任教师中级以上职称比例为43.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6个百分点;“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 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教师合格率为58.06%,低于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差距,根本不能满足现实的办学需要,大大制约陕西职业教

育质量的提高和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陕西职业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 “传统的”公众意识。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一直存在着很深的偏见,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和唯一的成才之道,而职业教育只不过是差等生们的“乐园”,这种对职业教育带有排斥性的认识,已在众多的学生家长心中根深蒂固。传统的重学历文凭、轻素质技能,热衷于坐而论道的文化陋习在教育领域已强力渗透,这使得市场宏观调节作用在陕西职业教育领域失灵,“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与“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众多学生一味地通过不断向上提升学历来摆脱失业危险的行为,已使中国的教育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再加上舆论宣传对“上普通院校的好处”一边倒的报道,迫使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高考和大学教育方面,导致职业教育走入低谷。

2 “误导的”招生政策。调研显示,陕西各地在中考招生的录取顺序上就对职业教育带有一定的歧栅陛,一般都是先重点高中、然后再普通高中,最后剩余的学习成绩很差又有很多不良习气的学生,全部交给职业院校。这一录取过程本身就给学生及家长们带来一个错误的信息导向,职业院校似乎就像外界所说的那样,成了差等生们的“收容所”。因此,这种招生政策,不仅从源头上对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设置了明确的障碍,而且对进入职业院校上学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面影响,导致在校学生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兴趣。

3 “过低的”财政投入。近年来,陕西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已由2003年的70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3000万元,但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仍有较大差距。体现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优势的实验设备过于匮乏,且不能紧跟产业发展的趋势更新。据统计,陕西省职业学校有30%的专业没有实习设备,50%的专业实习设备严重不足,仅有20%左右的专业实习设备能基本满足教学。与此同时,陕西省财政在经费下拨过程中“乱撒胡椒面”的现象严重,决策人员过于追求经费使用的平均性,导致职业教育经费效力分散。

4 “混乱的”职教管理。在陕西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劳动和行业多头管理的办学现象,导致在陕西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很不均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统一的资金调配,不同部门主管的院校在办学模式、教学目标以及招生宣传方面采用不同的策略,而这些方面的不同又导致了学生素质的差距和生源市场的混乱。那些规模小、办学实力不强的学校为了获得生存机会,往往采取非常规甚至非法的手段进行招生宣传,一个还没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接到10个录取通知书的情况,经常刊登于报端,职业教育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印象被一次又一次地考验。

四、陕西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为了克服陕西职业教育在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使之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朝着更加健康和有序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职教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改变传统认识,加强舆论宣传,排除以往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要认识到推进陕西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促进陕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2 整合职教资源,打造陕西职教航母。首先,要不断优化陕西职教资源,努力建设一批能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骨干示范院校。继续发展和完善像西安工程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建设,充分发挥这些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其次,要结合办学要素,努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专业及专业实训基地,为陕西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这不仅要根据陕西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调整各院校的专业设置;还要重点建设一批紧缺专业,诸如机电一体化、数字控制、设备安装、新型材料、生态环保、电子商务、服饰设计、旅游文化、信息传媒、烹饪餐饮、社会中介、绿色农业、高科技农牧业及农副产品深精加工以及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金融中介服务业等市场紧缺类专业。再有,要重点支持组建、扩建、改建、联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陕西职业教育集团,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3 加大资金投入,解决职教所需经费。首先,陕西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要积极争取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陕西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并给予资金投入和政策上的倾斜。其次,还要建立新的投资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资金,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如扩大宣传力度,吸引集资办学和社会基金,特别是东部地区和海外资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或技术兴办校办产业等;再有,要制定出投资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增强陕西职教基地吸引力,以吸引一大批外地企业、个人及外资来陕西办职业教育。

4 围绕市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最普遍的规律。对于陕西职业学校来说,如果只注重招生数量,而忽略培养质量,就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这就要求各职业院校必须紧跟市场需求,提高培养质量,突出其办学特色,用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占领市场。无论是在调整专业设置、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还是在开展师资培训和实施弹性学制上,都要强调职业教育特色,注重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在突出特色的同时,要善于捕捉信息,可通过开办专业特长班、短期培训、校企联合办学等新的办学模式来突出其办学特色。

5 依靠政府,加大职业教育管理。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机构的统一管理,成立一个专门用于职业教育管理的部门,对目前全省所有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进行整合,将原来分散在教育、劳动和行业下的所有职业教育机构,统一进行评估,并进行学校和专业设置的布局结构调整,对那些发展空间不大、招生和就业前景不好的学校进行合并或停办,而对于那些办学实力较强的学校,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对全省职业学校进行定期评估,并将结果向全社会公布,通过舆论监督促进职业教育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上一篇:护理专业学生在就业应聘中的心理体验 下一篇:论学校对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