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泾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

时间:2022-10-03 03:54:40

浅谈泾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通过对泾河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一些规划设计的原则问题,提出了风景园林师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的景观,同时在于景观的保护和拯救。

关键词:泾河现状;景观规划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y, puts forward some principle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oblems, proposed the landscape architect's task is not only the design and create new landscape, is the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save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 Many current situationLandscap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泾河,渭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泾源县境,流经平凉、彬县,于陕西高陵县南入渭河,全长455公里,流域面积4.542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凉―泾川间右岸滩地平坦,为泾河最大的川区。山间河流穿行于峡谷中,坡陡流急,水力较丰。张家山以下,两岸为黄土阶地,属关中盆地。泾河水系呈树枝状,右岸来自六盘山、干山的河、黑河等支流含沙量较小;左岸来自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区的洪河、蒲河、马莲河等支流含沙量大。20世纪50年代初期设立西峰水土保持试验站,在南小河沟进行流域综合治理,为流域水土保持起着典范作用。

1 现状分析

1.1泾河水文特点:

泾河以清澈著称,奔流千里与混浊的渭河相汇,仍能见到它清澈的一半,"泾渭分明"、"泾清渭浊"的成语由此而生。

泾河干流洪水主要是由于暴雨而形成,泾河流域暴雨发生最早在4月,最迟到10月。因此泾河干流洪水最早出现在4月份,峰量较小,10月受连阴雨影响,亦有洪水发生,但量级较大的洪水一般均出现在7-9月上旬。洪水历时一般3-9天,主峰历时2-3天。在9月中、下旬,由于受淋雨影响,其洪水历时也有超过9天以上的,但洪峰较小,大洪水一般均在9天以内。

1.2生态现状分析

泾河流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80%以上的土地面临着水土流失,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为5845t/km²,其中洪河流域等一些中北部流域的土壤流失量达到10000 t/ km²以上,河流最大含沙量高达1570kg/m³。长期而频繁的水土流失,使土地退化、土壤沙化、生态恶化,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几十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使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1.3 植被退化

几十年来,泾河流域自然植被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当前森林覆盖率仅为6.5%,有些地区仅为3%,草地覆盖率为25%~65%。20 世纪90 年代流域森林覆盖率平均为9.5%左右。流域北部气候干旱,土壤贫瘠,造林立地条件差,加上造林技术和管理方法落后,致使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很低,多年保存率一般在30%左右。植被因水热条件差异而呈地带性分布,在营造人工植被时,往往不能依据植被地带性分布模式,而盲目造林,树种选择不当,苗木质量低,配置结构简单,由此而导致树木生长不良。毁林毁草、开荒、陡坡耕种、超载放牧、修路、开矿、建厂等各种人类活动直接侵毁着林、灌、草植被。

2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2.1 自然性原则

自然性是指河流景观要体现河流的自然状态,保护河流的自然要素,自然性是水系景观功能的重要特征。河流地貌适应河流水文水力过程,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水力方式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河流地貌: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沼泽、阶地、三角洲等,这些地貌特征对于保持自然河流的良性生态过程贡献巨大。

2.2连续性原则

河流系统常被描述成三维的系统,包括纵向、垂向、横向三个方向尺度。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存在着源头、中游和下游的纵向联系,也存在着干支流和洪泛区与通江湖泊的横向联系。消除边坡和渠底的不透水化,不但适于水生和湿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存,也为鱼类产卵提供了场所,同时又是联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通道,这是维持河流垂向连续性的关键。

2.3 多样性原则

在宏观尺度上,河流的栖息地包括河道、河岸植被、洪泛区等。如果河流的横断面形式单一,其间水流流动形态、生物栖息空间、生物量、岸坡环境和景观功效也将单调化。因此,河流景观设计不应动辄以几何规则的、均一化的堤线及岸线来扰动河流的自然过程、损害河流的自然生境。应尽量保持和营造河道多样化的结构形态,包括岸线的不规则变化,过流断面的宽窄不一,下垫面的冲淤和起伏,周边植被物种及土地条件等。以河湖形态的多样性保证河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3 生态规划设计要点及对策

(1)建立生态驳岸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直立式混凝土护岸的做法已被各国普遍否定,而建设生态河堤已成为国际大趋势。现在正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将水泥河堤改为生态河堤。国内外很多工程技术人员也提出多种不同结构形式的生态型护岸技术,通过固土护岸、增大土壤的渗透系数,重建和恢复水陆生态系统。可以应用生物材料(植物)法,混合材料(植物与木材或石材混用)法、坚固材料(木材、石材、混凝土)法等建设生态驳岸。

(2)建立河岸植被缓冲带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位于水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是线状的邻近河流的植被带。植被缓冲带为水体与陆地交错区域的生态系统形成一个过渡缓冲,可以保护水质,控制水土流失,有效过滤、吸收泥沙及化学污染,调节水温,保证水生生物生存,稳定岸坡等。科学地设计缓冲带是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基础,在设计中要考虑选址、植被的宽度和长度、植被的组成和密度等。

(3)建立湿地公园

依照自然山势、水势、地势的地理现状,建设湿地公园使之与整个城市区域的自然生态风貌和人文景观相协调,根据其城市的资源和环境状况,突出其城市的资源和环境特色。在其规划建设的目的、理念、目标、方法、措施上突出城市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规划建设的目的应体现既有利更好地执行国家关于湿地公园规划的保护政策,又不能狭隘地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片面地理解为种植湿地植物,营造"自然"湿地景观;规划建设的理念应体现如何通过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给市民和游人提供一个新的生机盎然、多样性的游憩空间;规划建设的目标应体现,

(4)河道景观美化

现在,水系已被作为排污通道、垃圾场而被污染、被遗弃。所以掀起了一场水系治理和美化的高潮,比如一味追求形式美,或局限于工程要求,自然植被完全被“园林观赏植物”替代,表现在植物配置上,绿化层次极其单调:大面积人工草坪覆盖河堤、高大的行道树沿河排列,不但增加了绿化养护用水量,而且使原本丰富多样的生境反被破坏殆尽。大量的广场和硬地铺装、人工的雕塑和喷泉等彻底改变了河流生态绿廊,所以不能一味的强硬的规划设计。

4 总结

现在由于人们的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风景园林师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的景观,同时在于景观的保护和拯救。基于对河流自然特性、整体形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风景园林师应对社会和生态环境负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进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规划设计。

上一篇:浅谈桥梁桩基溶洞区施工技术 下一篇: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