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之浅见

时间:2022-10-03 03:51:57

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之浅见

小学“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发展智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解答简单“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对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结合 “解决问题”教学实践,就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审题,初步把握题目大意

现在的“解决问题”已不再是以前的纯文字的叙述,取而代之的是图文并茂,这样既便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题目所阐述的问题. 可是,学生一碰到文字较多或者有一定拓展性的题目的时候,就会出现读不懂题意,不知道从何下手的现象,从数学课上学生的表现、作业以及考试情况便可以看出.

审题是解答“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至少用心地读3遍题目,然后从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并画出来,理解其意思,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如:像有的题目的问题中会出现“各是多少?”,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王阿姨家平均每月用水6吨,照这样计算,他家一年大约用水多少吨?此题就包含了隐藏条件?一张课桌65元,是一张凳子的2倍,一套课桌多少元?这里“一套”是什么意思?……用质疑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又快又准确地解决问题.

二、 借助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有些题目除老师直观演示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或者画图. 如:“老师给6名学生分苹果,平均每人分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有些学生一看到“平均”二字,就用“除法”,还有些学生看到“一共”二字,就用“乘法或加法”. 怎么办?我就引导学生画图:

学生把图画出来后就明白了,这道题是求6个2,2 × 6 = 12(个).

又如在解答“树上原有16只鸟,又来了一些,现在有32只,飞来了多少只?”可引导学生画示意图: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特点,把题目的情节、数量关系,很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直接为其所接受并理解,实现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内容明朗化,从而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

三、建立数学概念,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才能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才能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1. 注重对数量词、数学用语的理解. 平时教学中,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动手操作,采用摆一摆、听一听、说一说的方式,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概念. 教学时应以认数起,从看图说出事物的数量起,适当培养学生多认识一些数量词:如汽车用“辆”,火车用“列”,飞机用“架”,马用“匹”,牛羊猪用“头”,鸡鸭鹅鸟用“只”等;适当培养学生多认识一些数学用语:如“一共”、“还剩”、“平均”、“减少”、“增加”、“同样多”等. 例如:教学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时候就需要建立“同样多”的概念,我们会引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和第一行摆的同样多,第二行摆几个?”当学生知道第二行也摆5个时,老师接着问:“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2个,第二行应该摆几个?”学生先摆和第一行同样多――5个,再摆比第一行多的2个,这样突出了“同样多”的概念. 教学中注重对数量词、数学用语的理解,这样为以后的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理解和运用.

2. 重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分析数量关系早已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说情节,可是题目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以致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造成大部分学生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 因此,教材中呈现的例题大多是图文并茂,我们应充分利用直观主题图,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完整表述,努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 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纯文字的题目,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精心设计习题,着重训练思维方法

练习题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不能是例题的翻版,更不能是简单的重复,而要配合教学重点,从题材、结构、叙述方式等方面进行变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同一概念有“新”的认识,有“新”的收获,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深化,解题能力得以提升. 当然,练习题在编排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坡度和难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题目的坡度适当小一些,难度也小一些,密度适当大一些,同样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五、练习估计与验证,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对解题结果作出估计和判断. 如:“小明得了12个五角星,小红得了9个,小红再得几个就和小明的一样多?”有的学生先做加法:9 + 12 = 21(个),但发现小明才得了12个,哪能再得21个才和小明同样多,于是改做减法:12 - 9 = 3(个),再根据题意验证9 + 3 = 12,对了;还有的学生用:9 + 3 = 12(个),在检查的时候发现小明得了12个五角星,怎么可能小红还需要12个五角星才和小明同样多,再说了,题目中也没有出现“3”这个数,那样做显然是个错误,应该用减法:12 - 9 = 3(个). 长期引导学生对所做结果加以验证检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让小学计算教学更加理性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兴趣导入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