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形与字体的结合

时间:2022-10-03 03:08:06

浅谈图形与字体的结合

摘 要:现今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字,不论是中国的汉字,还是外文字母,都源自于图形,人们在记录自己的活动、思想、成就的时候,就开始运用图形来作为表达手段,但这种手段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对于抽象思维的记录,几乎不能表达,所以,文字便油然而生,也证明了图形孕育了文字,文字起源于图形。

关键词:字体;图形;联系

1 图形简述

所谓图形就是指,所有可以产生视觉图像的并能传达视觉信息的一种视觉符号,它的特点是由可视性的图画对人们诠释某种观念或某些信息,并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的视觉形象。它的本质是用不同的手段进行刻画所得出的图形符号,并且都是以说明性的图画为形象,区别于文字的视觉形式,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大批的复制,成为一种传播信息的视觉形式。图形是众多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它不同于标记、图案和标志,它不是纯粹的符号,更不是以审美为目的的一种装饰,它是思想意识在特定的情况下,在某个货多个元素组合成的一种刻意的刻画和表达形式。它最直接的展现了作品的显示效果和美的张力,也使信息有了有效的传播。

由此可知,平面设计是靠图形的视觉语言,由联想展开创意,清晰的传递内容的本质,并借助于图形产生一系列的艺术效果,使观众能够保持长时间的记忆,它既是美学意义上的升华,也是具有深远寓意的哲理带给人们启示。

2 字体与图形的联系

2.1 字体起源于图形

人类在最初的萌芽阶段时期,还不会使用文字和语言,但在表达情感和记录时间的时候却有独特的方式,最初,古人用绳索进行记事,结绳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为传递信息而设计的,之后又出现了刻画的符号,它是把生活环境中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现象等等画在洞穴的石壁上涌来表示记事方法。当是的图形就是对真实事物的复制,不用另加说明就有非常明显的自我说明能力,所以可以独立的传达种种信息。图形在人类较早的信息交流和记载事物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人类早期文字的起源和轨迹,就是以图形为基础的文字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也逐渐进步,图形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交流的需求,从此人们便开始创造了文字。

2.2 字体的图形特征

中国的汉字是起源于图形的符号,它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字体系。汉字的形态最早是象形,如“水”、“木”、“雨”、“犬”、“日”、“月”等。可以说,古老的象形文字、表意字都来源于图画。

图1

自古中国就有书画同源一说。对于不认识的汉字,人们也可以从它的形态上略知其意,这也阐明了汉字自身特有的象形、会意、指示等特征,而这种特征同平面设计一样,是一种可“识别”的,只需“看”过之后,就可以作为传递信息的平面图形,体现了文字的记忆功能。据此可证,汉字的符号性和象形性是具有图形化的特征的。如图1所示。

早期的金文“日”字,从它的外形轮廓就可看出它极像太阳,点和横分别象征太阳的光;“月”字,形如月半;“土”字的下方像土地;“木”字形如树木,上面是树枝,下面是树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汉字也随之进步,逐步产生了合适于本民族的文字体系,钱穆先生曾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说过:“中国文字亦可说是中国人独特创造而又别具风格的一种代表中国性的艺术品。我们只有用看艺术作品的眼光来看中国文字,才能了解其趣味”。但它的本质,仍然是图形。所以,在文字中挖掘可成为图形的元素,找寻创作的题材,融入设计的灵感,加入现念,便可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设计作品①。

2.3 字体与图形的不同点

可以说,文字和图形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着一定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的,但二者终究不能等同。因为图形所具有的是明显的感性特质,每个时代产生的图形都富有不同的内涵,从解读图形语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当时社会的人们所具有的普遍的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和思想意识所制约的。而文字具有相对理性的特质,顾名思义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是固定的,传递的信息也是明确的,对文字的理解人们受影响的比例要小。用简单的线条和粗略的色块所组成的图形可以影响到我们的情感;勾勒出的小动物也会使我们产生怜爱之情;一副漫画可以让人们会心一笑;在特殊场合出现的特定符号,比如国家的标志、宗教的标志都能激起信奉者的热情……,这些就是图形的特征,它是丰富的、直观的、煽情的,作为理性文字就无法企及了。

3 结论

文字信息在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交流上也会造成一定的障碍,这一点远不如图形尤其在信息容量上,图形还可以成为各民族都能理解的共同语言。图形还具有很强的寓意性和象征性,图形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可以让人们在无意识中就被接受和感染,并成为一种驱动力,可表达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理情感,而文字是准确而规范的表达方式。

对于信息,图形还具有传达速度之快的特质,它可以运用形状、线条、印刷、色彩等方式,把思维转化成为可交流的视觉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形的传达信息的速度之快是文字所不及的,文字在表意上是非常准确的,不过却缺少视觉的冲击力和直观性。国际视觉大师霍尔戈・马蒂斯教授就这样说过“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的注解。”②对于图形和文字的不同点,我们要吸收二者的优势,将图形文字的特征结合,从而创作出更完美的艺术作品。

注释:①引自钱穆先生《中国文化史导论》。

②引自霍尔戈・马蒂斯的话。

参考文献:

[1] 黄德宽,常淼.汉字阐述与文化传统[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 王国伦.汉字之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陈宗明,黄花新.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5] 毛德宝.标志设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 肖虎.标志设计图形想象[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王旖旎(1984―),女,吉林白城人,硕士,现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上一篇: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文化观念 下一篇:探究《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民俗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