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论视角下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索

时间:2022-10-03 01:36:20

【前言】协同论视角下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索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协同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根据上述协同论的基本思想,我们知道,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是通过信息的传递与反馈,通过监控措施的实施与调控,实现动态平衡。因此,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而言,应该从系统的整体性、协调...

协同论视角下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索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将社会调查环节由过去的学生自主选题改为现在的定向选题。为确保改革效果,吸收了协同论的思想,从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性、自组织性、平衡性等角度,在实践中构建了由社会调查改革的组织管理机制、沟通协调机制、运行监控机制、质量考评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意见反馈机制等六大机制在内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六大体系相互配合、合理运行,从组织、制度、操作、监控、评估、反馈等层面上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实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协同论;实践教学;质量;机制

为改变过去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现状,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对行政管理专科专业学生的集中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由过去的自定题目调整为定向题目,要求学生拿着已经设计好的问卷,采用合理的社会调查方法,按照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调查,并完成问卷的网上系统填报和调查报告。此次社会调查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拿着问卷亲自去调查,真正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探索电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与电大开展社会服务的新功能和新领域。

一、协同论的基本思想阐述

协同(Synerget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其含义是“一门关于协作的科学”,协同论是由德国学者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该理论主要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上去研究自组织机制。协同论是在积极吸收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耗散结构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在于如何加以支配与管理,使一切系统如何由不稳定走向稳定。该理论不仅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认为系统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中的各部分不是简单相加或机械组合,而是有机地协作,可以发挥系统各要素在独立状态下所不能产生的整体效能。同时,协同论还强调,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有机协调离不开信息的交互,而信息的交互需要经历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等环节,为保证信息交互的及时、有效、反馈,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还需要相应的控制系统,而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由于引入了具有监控功能的反馈环节,因此其控制质量明显优于开环控制系统。此外,协同论认为,协同合作、有序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使系统各组成要素在一定条件下,自主地、自发地通过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出超越各要素自身单独作用的系统联合作用。

二、协同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根据上述协同论的基本思想,我们知道,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是通过信息的传递与反馈,通过监控措施的实施与调控,实现动态平衡。因此,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而言,应该从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性、自组织性等角度去积极思考问题,具体如下:

(一)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实现系统的自组织性

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能力拓展为中心、以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为中心开展教学,这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总方向和总原则,也是开放教育精神的基本体现。因此,教学改革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题目、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和调查方式等,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二)要保证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系统的整体性

此次实践教学改革,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非常多,从纵向层次看,涉及到中央电大、省级电大以及分校电大等多个主体;从横向层面看,涉及到教学、教务、技术、科研部门等以及学生等多主体。因此,必须保证各主体之间的有序配合,才能实现系统的整体性,发挥系统的最大化功能。

(三)要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实现系统的协调性

此次实践教学改革,涉及的相关部门比较广,面临的学生比较多,流程比较复杂,周期比较长,为顺利推进教学改革,信息的交互尤为重要。因此,具体教学改革中我们一定要开辟网络交互、QQ、邮件、电话等多种沟通渠道,并保证各种渠道之间的畅通无阻,这样才能促进系统各要素的有机整合,实现系统的协调发展。

(四)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控制手段,实现系统的平衡性

实践教学改革所面临的环境是时刻变动的,各相关主体之间的沟通也是动态进行的,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是容易失真的,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惰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对在动态环境中的实践教学活动加以控制,以保证组织活动的过程和效率,实现组织的动态平衡性。

三、基于协同论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构建专门化、层级式的系统运作、整合运行的组织管理机制

要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与监控机构。为保证改革效果,在常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上,本校根据中央电大的会议精神,成立了专门化层级式的分工明确、整合运行的组织管理机制,即成立了中央电大文法院――省电大经管教学部――地市电大三级互动、整合运行的组织管理机制,专门负责此次社会调查改革的组织、指导与监控工作。其中:中央电大主要负责此次改革工作的精神指导、总体协调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省级电大,成立了专门行政专科社会调查改革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各分校也根据省校的文件精神,在主管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在该组织管理体系中,中央电大是改革的总体规划与组织者,主要通过网上问卷回收和省级电大工作汇报来进行远程监控。省级电大是改革的具体指导与综合协调者,负责本省电大行政专业实践改革的统一组织、指挥,并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反馈信息,在此次改革中起沟通枢纽作用,主要是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抽查等方式来进行监控。而分校,包括相关改革工作成员、指导老师在内,是此次改革的具体执行者,也是此次改革监控的第一监控者,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整合运行。

(二)构建多层次、各部门的纵横交错、多维互动的沟通协调机制

此次实践教学改革,涉及面比较广,为保证改革质量,各相关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在所难免,从纵向层次看,应构筑中央电大、省级电大以及分校电大之间的多级联动机制。作为此项改革沟通枢纽的省级电大,对上,要领会、贯彻中央电大的有关改革精神和要求,对下,要及时传达、指导、监督分校有关改革的操作性要求及活动具体进展情况。因此,为及时了解分校工作进展情况,保证分校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也为了了解分校在具体操作中的困难,省校相关负责人经常通过QQ、邮件、电话等多种沟通方式,就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向中央电大请教,就学生的参与情况、各分校的工作进展情况等问题向分校老师咨询等等。各分校也多次召开了相关协调会议。从横向层面看,要营造教学、教务、技术、科研等部门以及学生之间的多维协调机制,因为此项改革工作,涉及到教学、教务、技术、科研等多部门的工作,省校多次召开这些部门的协调会议,就改革相关问题专门进行讨论,以发挥各部门之间的整合功能,营造一种共管共赢的局面。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培训,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课程论坛、QQ、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实现对学生的培训。

通过多层次各部门在内的纵横交错、多维互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形成了一种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构建全程式、分阶段的抓住关键、有的放矢的运行监控机制

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加强对调查工作的监控,是做好此次改革工作的关键所在。

而时空的阻隔,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发挥又对全程性监控提出挑战。为此,我们根据调查工作的流程安排,把握学生调查的几个关键阶段,在不同时间确定了不同的监控重点,既要体现开放教育的特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做到抓住关键、有的放矢。主要体现在:

调查准备阶段――对调查对象的有效性、可行性进行审核。为保证调查对象的合理、可行,在调查准备阶段,我们按其所在地区、工作性质和职业分布相对均衡的基本原则,对学生提交的调查对象进行审核和适当控制,尽量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保证三个调查题目都有一定的学生加以选择,尽量保证调查对象所在地区、工作性质和职业分布的相对均衡。

纸质问卷回收阶段――对调查问卷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在纸质问卷回收之际,要求指导老师要对回收的每一份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审核,并对填写不符合要求的或存在其他问题的问卷,及时通知学生采取措施予以补充和完善,以确保调查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同时,要求指导老师和管理教师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对纸质问卷进行抽查回访,以了解调查工作的真实性和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网上问卷填报阶段――对网上问卷填报的规范性、时效性进行控制。为保证网上问卷填报的顺利进行,在省校相关培训下,分校采取集中培训、集中输机和限制填报时间、纳入考核成绩等多种方式,对网上问卷填报的规范性、时效性进行控制。

调查报告撰写阶段――对调查报告的合理性、优劣性进行监控。要求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调查报告严格把关,同时分校和省校还通过网络平台在线查阅学生的调查报告,对调查报告的规范性、合理性进行监控,并通过各层次的评比,对调查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

(四)构建多主体、全方位的多元参评、合理规范的质量考评机制

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制度,对规范实践教学有序运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考评主要分为两大块:

对社会调查指导教师履行责任的考评。我们不仅对指导老师的基本任职要求和工作职责作明确说明,同时对其教学质量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多种主体参与的教学质量考评控的制度体系,即各分校领导小组和教学督导考评――通过常规教学对其教学指导情况进行考评;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同行――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回收情况的抽查和与学生的交流,对指导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学生――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其作为评估的主体,对其社会调查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省校社会调查工作小组成员――通过社会调查平台和各分校上交的指导教师联系情况、学生社会调查成绩等情况,对分校指导老师履行职责进行抽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这些考核主体的综合评定基础上给出。

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情况的综合考评的最终成绩,由经审核无误的纸质问卷、调查文字记录、网络问卷填报情况和调查报告综合组成。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指导老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调查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并依据学生纸质问卷、调查文字记录、网络问卷和调查报告的实际情况,按照《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社会调查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分别给出成绩,最后形成综合考评分。对参与小组调查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调查记录和在调查中的实际表现,区别对待,给其最终成绩。同时管理教师、社会调查改革工作小组成员以及省校、中央电大相关责任人,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社会调查问卷即调查报告的真实性、有效性、规范性进行抽查。

(五)构建多样化、高质量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对于以前几乎流于形式的社会调查环节而言,此次改革,对指导老师和参与学生都是一场全新的考验,为此,为了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作用,建立多样化、高质量的激励约束机制非常必要。

通过规章制度、参与培训、工作评比、增加工作量来激励教师积极性。此次社会调查改革,流程复杂,工作量大,不少指导老师都感觉压力大,为提高指导老师工作积极性,我们除了从制度上对教师的行为、职权、考评进行约束,使社会调查教学环节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外,还积极加强对指导老师的培训与指导,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以减轻老师的压力。同时,经常开展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研讨会,对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并评比,对优秀指导老师进行奖励。此外,还同教务部门一起,商讨有关增加社会调查指导老师工作量的问题,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励和鞭策他们不断提教学质量。

通过培训教育、精心指导、调查评比、代替毕业作业来激发学生自主性。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除了通过制度约束、教师抽查、网络抽审来监督学生学习外,更主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改革的自主性。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培训、教导等方式,使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此次社会调查改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加强对学生社会调查过程每一个环节的精心指导,鼓励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积极投入调查,使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有机整合,综合应用,提升自我,认识社会,真正体验到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快乐。此外,通过对学生社会调查的参与、调查报告的撰写等总体情况进行评比,对优秀社会调查报告进行网上集中展示,用优秀社会调查报告对毕业作业进行代替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真正从调查中学到知识,强化其实践技能。

(六)构建网络化闭环式的形式多样、及时高效的意见反馈机制

由于此次社会调查改革工作在湖南省第一次推进,工作中无现成经验可循,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些问题,为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我们必须要重视师生工作中的困难,建立意见反馈机制。为此,我们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的信息反馈形式,如充分利用电大在线平台、毕业作业平台、邮箱、QQ等多种形式收集分校老师和学生在社会调查中的意见及建议,并专门开辟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网页,就社会调查的相关文件、社会调查培训的相关资料、学生的优秀调查报告、分校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总结、常见问题的作答等等,进行系统性学习与交流,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有序、规范、严密、高效,以方便分校老师和学生的实地操作。

同时,我们还设立了一个闭环式的反馈链,即由分校老师和学生反馈相关意见或建议,由省校老师统一汇总,并将工作意见或建议的回复情况及时通过网络返回。如:为了解上学期此项改革工作的实效,我们专门设计了《行政专科社会调查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对已经参加过此项调查工作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之后,对调查的详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分校和其他相关责任人,以调整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总之,在协同论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在实践中构建由组织管理机制、沟通协调机制、运行监控机制、质量考评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意见反馈机制这六大机制构成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六大机制之间相互配合、合理运行,确实从组织、制度、运行、监控、评估、反馈等层面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实现了此次实践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郝爱军.论协同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教育前沿

(理论版),2009,(1).

[2] 申丽辉,张二朴.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探析

[J].继续教育研究,2007,(1).

[3] 李湘健,陈晓猛.关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J].江苏高教,2008,(6).

上一篇:试析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 下一篇:幼儿园“做中学”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实践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