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股民调查及心理学分析

时间:2022-10-03 12:58:28

大学生股民调查及心理学分析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编制调查问卷,对大学生股民和非股民进行心理学分析,比较大学生股民与大学生非股民对大学生炒股行为的认识和态度,了解大学生股民的心理特点。通过对大学生炒股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的进一步分析,对这一群体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大学生股民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中的忧虑性、紧张性、怀疑性维度上与非股民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股民;焦虑自评量表;16种人格因素问卷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9-0071-0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关于股民和股市的研究很多。在对股民的研究中,主要被试是在职人员,具有一定的炒股背景。研究取向是股民的情绪、心理预期、个性特征、投资决策、股票市场的博弈行为等。从情绪角度的研究发现,股票的涨落影响股民的情绪,情绪又影响股民对股票的换手率。从心理预期的理论看,股票投资行为的落实受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较大,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都是通过心理预期发挥作用,心理预期反映了证券投资的本质。

股民的个性特征也影响其对股市的投资活动。有较高独立性与自我性的投资者,盈利的可能性较高。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研究中,从众行为的研究得出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从众行为变量对于投资者人群呈现正态分布影响,独立稳定与完全从众跟风的人较少,大多数人处于环境适应型。

影响股票投资决策的心理因素主要有风险意识和风险态度、个性特点(场依存性、场独立性)、投资动机、思维方法(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思维品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等)、情绪的稳定性、意志的坚定性和果断性。

在股民的心理健康方面,已有的研究表明,股票投资者普遍地因股市剧烈变化而心理健康遭到损害。同时,投资者因性别、投资年限和职业状态的不同在心理健康遭到损害程度及其症状上存在差异。对股民心理健康的问题急需给予较大的关注。

(二)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几年“大学生股民”还是一个新鲜词汇,是只有少数金融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小群体。如今,随着股市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进军股市。据统计,大学生中炒股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7%,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这一数字还要大幅度提高。另一调查显示,大学生股民中盈利的仅占2成,不少大学生因为股市而耽误了学业,精神紧张,从而引发心理问题。中国股市2008年末的大跳水,让股民资产缩水70%左右,在这一环境下,没有自主收入的大学生股民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令人担忧。

国内外对大学生股民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在炒股等风险投资行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影响、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效能等方面,都缺少深入研究。大学生将股票投资作为学业之外的一种兴趣、爱好,或者作为一种介入社会的尝试,在投资心态、期望值、风险理解以及自我能力把握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对于一些将自身专业学习与股票投资相结合,以此希望在股市中运用和培养自身专业能力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状况决定了其以后成长和发展的倾向。因此,需要对大学生股民做深入研究。此外,大学生炒股衍生出来的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心理的变化,对学业的影响,以及社会如何看待大学生炒股这一现象等,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炒股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状态、心理健康等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股民和非股民在某些人格特质上存在差异,如敢为性、稳定性、紧张性、忧虑性、怀疑性、自律性等。

(二)调查地点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

(三)调查时间

2008年10月―2009年3月。

(四)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人群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各全日制大学的大学生股民与非股民大学生。

2、选取方法

大学生股民被试的选取是通过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各大全日制高校论坛中招募贴,在校园公告栏中张贴招募广告,在多个股民QQ群、校内群中逐个询问,以招募志愿者;大学生非股民被试的选取是通过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各大全日制高校中随机抽取,进行身份核实(为全日制高校在校生,且为非股民),以招募志愿者。

3、被试

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各招募了40名大学生股民被试,总计200人(男生180人,女生20人);其中,大二年级26人(均为男生);大三年级113人(男生101人,女生12人);大四年级61人(男生53人,女生8人)。

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共招募了600名非股民大学生被试(大一至大四每个年级抽取150人);其中,男生300人,女生300人。

(五)调查方法:定量研究

1、调查设计

(1)自主编制两份调查问卷,分别施测于大学生股民以及非股民大学生;

(2)使用SPSS软件对股民及非股民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各个心理维度是否有显著差异,从而为分析讨论提供素材及依据;

(3)结合调查分析结果进行心理学分析,从对“大学生炒股”这一行为的认识态度以及各个心理维度等方面比较大学生股民与非股民大学生,以期得出炒股对大学生心理是否有影响,以及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4)进行个别访谈,力求对大学生股民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得更全面。

2、问卷调查

自主编制了两份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大学生股民以及非股民大学生。其中:

(1)针对大学生股民的问卷内容包括:炒股基本情况调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系统耐受性量表;挫折承受能力自评量表;自评态度量表(共3个维度:解决问题、学习、社交活动能力);16PF部分维度(C―稳定性、H―敢为者、O―忧虑性、Q4―紧张性、L―怀疑性、Q3―自律性、I――适应与焦虑性);开放性问题等;

(2)针对非股民大学生的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系统耐受性量表;挫折承受能力自评量表;16PF部分维度等。

3、访谈调查

对于少数愿意接受访谈的大学生股民,进行个别访谈,意图了解一些问卷难以测出的实际情况。

(六)质量控制

1、调查前的质量控制

(1)尽可能做好充分的专业知识储备,充分认识开展此项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咨询专家意见,科学确定样本容量;

(3)选择具有心理学背景的相关人员担任主试;

(4)进行预测,在调查前对问卷以及其他细节问题进行修正。

2、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1)主试驾驭整个调查流程,耐心说明调查意义,使被试认真配合调查;

(2)认真做好调查记录,对于反馈问卷及时回收、保管,并进行审核。

3、调查后的数据质量控制

(1)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30%的电话复核,复核内容是调查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调查礼品的发放情况;

(2)数据录入电脑,并进行三次核对无误后,再运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股民的基本情况

(1)83%的大学生股民除了炒股外没有从事其他投资活动,10%的大学生股民除了炒股外还投资基金;

(2)大学生股民中,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9%,在3000-5000元的占58%,5000元以上的占33%;

(3)对于投资股市的原因,选择“与专业有关,炒股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约占72%;选择“看到家人和朋友在炒股,受他们影响”的约占85%;选择“获得投资收益”的约占97%;选择“培养理财能力”的约占89%;选择“体会股市风云变幻莫测,培养风险意识”的约占17%;选择“认为自己有相当的经济头脑与强烈的实践愿望”的约占51%;选择“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约占14%;选择“了解社会,丰富生活”的约占9%;

(4)42%的大学生股民认为炒股占用了空闲时间,39%的认为炒股占用了业余活动时间,13%的认为炒股占用了学习时间,6%的认为炒股占用了睡觉时间;

(5)57%的大学生股民在准备炒股时对股市的了解程度为“了解一些”,“完全不了解”的占3%,“了解过半”的占38%,“非常熟悉”的占2%;

(6)关于股市的知识来源,47%的大学生股民选择“所学专业知识”,39%的选择“家人或朋友的传授”,52%的选择“实践的积累”,53%的选择“自学理论知识”;

(7)24%的大学生股民选择“自己独立进行分析,主要依靠技术分析(K线图和成交量比率等)”,56%的选择“自己独立进行分析,主要依靠基本面分析(公司财务报表和赢利情况)”,选择“股评或网上资料的推介”以及“朋友或亲人的推介”的各占61%;

(8)93%的大学生股民表示家人有过炒股经历,89%的表示家人支持自己炒股;

(9)69%的大学生股民选择“家里给钱炒股”,42%的选择“自己赚钱炒股”(多指炒股中赚到的钱);

(10)92%的大学生股民认为炒股“利大于弊”,认为“利弊均衡”的占5%,认为“弊大于利”的占3%;

(11)74%的大学生股民认为炒股对于专业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影响,20%的觉得成绩明显提高,另有6%的觉得成绩明显下降;

(12)在“炒股对于专业课学习的影响”这一问题上,所有金融专业的大学生股民被试均选择了“由于炒股,使我主动接触了专业课学习的内容”这一选项,59%的非金融专业大学生股民选择了“炒股促使我改变了专业课学习的方法”,38%的大学生选择了“炒股促使我改变了对待专业课学习的心态”;

(13)因炒股不顺而焦躁时,选择通过“上网(如打游戏、看电影等)”、“睡觉”、“暴饮暴食”来调节情绪的较多,各有65%的同学,另有15%的同学选择“运动(如打球、跑步等)”,10%的同学选择“抽烟喝酒”、3%的同学选择“发奋学习”;

(14)所有大学生股民被试均表示曾因“股市下跌,我的资金被套牢后,不知是该‘割肉’,还是该等待其反弹”、“虽然股市回升,但我没有资金周转再投资”而烦恼,另有14%的同学表示曾“因为炒股而造成了经济负担”而烦恼;

(15)综合来看,炒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几乎没有影响,仅有1%的大学生股民表示将转向金融行业;

(16)当在股市中盈利时,56%的大学生感到“非常兴奋”,23%的感到“好景不长”,21%的认为“股市本就有时赚有时赔,平常心”;

(17)67%的大学生股民表示在他们的朋友中大多数是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的,另有30%的同学选择“能给我精神支持的”,3%的同学选择“能给我带来经济利益的”;

(18)90%的大学生股民认为投资股市的盈亏是由个人运气决定的,另有8%的同学认为“是否有渠道了解到‘内幕消息’”是决定因素。

(二)一般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股民群体与非股民群体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得分均有高有低,总体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三)焦虑

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到P

(四)神经系统耐受性

大学生股民群体与非股民群体在神经系统耐受性上得分均有高有低,总体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五)挫折承受力

大学生股民群体与非股民群体在挫折承受力上得分均有高有低,总体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六)态度量表

大学生股民在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能力上与非股民并无显著差异;而大学生股民在社交活动能力上显著弱于非股民。

(七)16PF部分维度

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股民与非股民在16PF之C、H、Q3维度上,P均明显大于0.05,这表明并无显著差异;而在O、Q4、L维度上,P均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大学生股民群体的忧虑性、紧张性、怀疑性与非股民群体相比更加突出。

(八)个别访谈

经过个别对象的深入访谈,得知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股民的心理状况堪忧。然而,这部分大学生股民往往不愿意接受问卷调查,他们中有人精神恍惚,有一部分人已经辍学。对于这部分群体,高校教师应该引起重视,进行干预。

四、分析讨论

(一)大学生股民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上研究表明,大学生股民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相对于非股民大学生而言,他们显得更加忧虑、紧张和焦虑。这使他们相比于一般大学生而言,更加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焦虑甚至是抑郁。因而这个群体的心理干预显得更加重要。大学生是一个普遍没有经济来源的群体,而他们又急切的想证明自己,因此炒股成为一个很广泛的选择。股民是一个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群体,而大学生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以及心态尚不成熟,更易发生心理问题,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在针对大学生股民的调查中,大部分同学称炒股并未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但数据分析的结果证明他们在某些人格特征上显著区别于非股民,这说明他们其中可能存在自我预期偏差。笔者从与一部分大学生股民进行的单独访谈中得知,他们并不承认这是一种异常的倾向,而是另一种生活态度。而投入的越多,这一倾向就越明显。有的大学生放弃学业、放弃工作,以炒股为生,盈利了便盲目挥霍,亏损了便躲在家中足不出户。这样一来,抑郁、焦虑、性便会慢慢生成,最终导致心理异常。

(二)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炒股

大学生炒股有时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更加充分地了解社会,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还未完全,大学期间还要应付学业、家庭、爱情和未来的各种冲击,属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因此,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炒股而盲目进入,最终会被其拖累,不利于人格发展。另外,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其炒股的起始资金大多是父母所给,他们对于金钱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不论盈利或亏损,都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对于高校教师的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不支持大学生炒股。虽说改革开放,社会包容度提高了,人们的观念也有所改变,社会赋予“大学生”这个角色的任务似乎也从绝对的学习转变为一边学习、一边赚钱,但在集体潜意识中,大学生还是应该学习,不应该炒股。

笔者认为,大学生炒股应做到量力而行,这里的“力”并不是指自身金钱的数量,而是炒股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心态放松,投资股票来体验一下资本市场及社会发展是有必要的,这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有辅助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如果大学生对股市有浓厚的兴趣,且大学生的心态足够成熟,那么,少量投资对于自身人格发展是有一定帮助的,社会应该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帮助。对于那些由于炒股而引发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群体,社会应该多一些关注,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完善自我,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如何应对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炒股产生兴趣,并开始尝试。但不应忽视因炒股引发的个体及社会问题。如何应对,笔者认为:

第一,认清形势,克服侥幸心理。炒股作为理财的一种方式,靠的是智慧和技巧,投资应该是偏理性的。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对股市的认识和分析容易产生偏差。尤其那些想凭“运气”来炒股的大学生,股市投资的风险是巨大的。归根结底,炒股是一种风险管理。

第二,炒股弊大于利,应以学业为主。大学是很多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磨练阶段,在这宝贵的时间里,学好知识,提升能力尤为重要。据调查,虽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们花在股票上的时间是从娱乐休闲和睡觉的时间中分摊出来的,但大部分学生承认炒股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第三,寻求社会支持,度过心理危机。大学生年轻,富有热情,但思想不成熟。一旦股市投资失败,心里会产生较大落差。在股市上投资的金额越大,失败时产生的挫败感也会越强,容易紧张和焦虑。如果自身无法负荷这些消极情绪时,要及时寻求同学、家长、老师的帮助,以获得建议和情感支持,帮助自己早日恢复健康的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度过心理危机。

第四,虚拟炒股。虚拟炒股和现实炒股相比,可以避免经济损失带来的精神压力,并从中获得炒股的知识。只需在网上注册财富账户就可以,这对于尚在求学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实际可行的锻炼方式。

参考文献:

[1]刘金平.股票投资心理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垒等.中国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个性特征[J].心理科学,2003,(01).

[3]宋仲玲.投资行为中突显、情绪和股价高估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04).

[4]黄小宁.股票投资中的心理预期浅析[J].理论学刊,2004,(07).

[5]陆剑清.关于我国投资者从众行为的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7,(02).

[6]朱珊珊等.1562名股票投资者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05).

[7]胡曼.大学生投资心理分析[J].现代商业,2007,(14).

[8]王莉珍.如何应对大学生炒股现象[J].科学之友,2008,(04).

上一篇:高职会计毕业论文改革创新之思考 下一篇: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