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分析

时间:2022-09-19 02:11:53

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分析

[摘要]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择业、情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诚信问题,大学生诚信危机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如果说诚信教育是一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综合性工程,那么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则是整个工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缺失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人与人的接触越来越广泛和频繁,一起合作、共事和谈判却可能始终不谋其面,这就更需要诚实守信,不是靠法律,而是一种自觉的约束。大学,作为向社会输送各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地方,不可推卸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的任务。可是,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和道德灌输使大学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认知轻践行的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不统一。在意识上,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清楚地分辨是非,知道该做与不该做,但是他们自我约束力差,现实责任感不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造成观念和行为上的差距,有时甚至在追求名利中不知不觉地放弃这一原则。

一、学习方面

大学生不诚实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作弊。考试作弊、伪造实验报告、抄袭作业等,一直是教师、学校最头疼的问题,几乎涉及每一所高校。多年来,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当然,作弊的结果是学生受处分,拿不到学位,即使侥幸没被发现,也会在以后的应用中遇到理论知识不扎实带来的麻烦。对教师而言,因得不到真实的反馈信息而不能及时正确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这些作弊行为对校风、学风建设的负面影响更是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乃至发展前途。

另外,校园学术、论文剽窃问题严重。一方面,部分老师在学术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不够;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治学态度不够端正、不够严谨。此外,伪造证件,篡改成绩单在大学里也比较普遍。为找工作,篡改成绩,买假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学位证、毕业证;为出国留学,模仿导师手迹签名等等。长此以往,大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将受到损害,对科学知识的完整理解和创新思考将成为空谈,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将成为一句口号。

二、生活方面

恶意贷款、贷款不还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守诚信的突出表现。为了解决高校部分学生经济困难问题,我国出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实施这一政策的情况来看,它的确帮助一些贫困学生度过了难关。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助学贷款的大力推行,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观念得到转变,贷款不仅仅为贫困学生解决了经济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讲究信誉的美德。利用助学贷款可以在心理上形成一个过渡,从校园到社会,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从而承担起应有的义务。但是,部分学生不按贷款合同还贷,给学校的管理加大了难度。复旦大学对2001年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个人信用制度的了解相当欠缺,信用意识比较薄弱。被调查者中29.7%的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信用制度”,不少学生对贷款后如何还贷并不关心,甚至近两成的学生从来没考虑过如何还款。而另一所高校的调查显示:竟有7%的同学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学生对校内免息贷款的还贷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也是“不还清贷款就不能拿到毕业证”的行政措施在起作用。有资料表明,截止2002年5月份,全国共有53.4万名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金额33.37亿元,而只有17万名学生与银行签订总金额12.62亿元的贷款合同,仅占申请金额的37%,而拿不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数占近70%。原因就是,银行对大学生最终的还贷行为没有信心。因为大学生的失信行为,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资助,想顺利完成学业也得不到保证。

三、择业方面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诚信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契约观念不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高校的就业政策也由过去的计划分配转向新的就业政策,即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实行供需的双向选择。一般来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是以契约关系的形式,确定双方的双向选择的权利和义务。既然是以契约合同的形式确定的就业关系,就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识和合同意识。但是,某些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就业合同意识淡薄,违约赔款现象时有发生。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诚信意识淡薄的另一个表现就是陷入自我推销误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大学生“自我推销”的意识逐渐增强,但往往缺乏“人格塑造”的长远眼光,陷入表面“包装”的误区。一些学生为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耍小聪明,在自己的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在表上填写了丰富而优秀的个人经历,或者“克隆”他人的荣誉证书,改头换面,据为己有。在某次招聘收到的84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发现竟有5人同时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6人同时为某班的班长。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从去年6月份开始就已接受了多家单位的委托,对300多位拟录用的人员进行诚信调查,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竟有30%的被调查者提供的简历材料有出入。在对这些人才进行诚信调查时,调查人员发现,应聘者不够诚信的表现多种多样,如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私造假学历、假文凭、假职称、假证书,从不说自己的过错和不光彩经历等。而当公正的诚信报告提交到用人单位时,应聘者(其中大学生不在少数)的求职愿望也就此破灭。

四、情感失真

大学里的爱情曾经被认为是最纯洁、最真诚的感情,然而随着有些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弱化、做人诚信水平低下,大学里的爱情也不再是“纯净”的表达。在笔者对大学生恋爱目的的调查中,发现“寻找男女关系中最纯洁的爱情”的占47. 6%,为了“调剂寂寞的大学生活”的占36. 7%,为了“生理(性)需要”的占9. 6%,其他的占6. 1%,后三项之和为52. 4%,也就是说在大学校园里有52. 4%的爱情含有虚假成分。而随着婚前的“超前消费”观念吹拂,校园中的同居现象己为超过70%的大学生所接受,恋人中忽视精神、思想交流,性不以爱情为基础而直接以“性”为目的,这些不真实情感越来越多,朝秦暮楚,始乱终弃等现象和行为已令许多大学生自己都深感困惑。

上一篇:论军人社会化过程中价值观的塑造 下一篇:我国电力产业管制与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