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类癌合并畸胎瘤1例报道

时间:2022-10-03 12:01:22

[摘要] 类癌是一种少见肿瘤,可发生于多种器官,常发生于胃肠道及肺。卵巢类癌生长缓慢,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程度低的生殖细胞肿瘤,属于单胚层型畸胎瘤之一,占卵巢恶性肿瘤的比率不足0.1%。本院近期收治1侧卵巢类癌同时合并对侧卵巢成熟性畸胎瘤1例。

[关键词] 卵巢类癌;畸胎瘤

[中图分类号] R737.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4-124-01

卵巢类癌生长缓慢,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程度低的生殖细胞肿瘤,属于单胚层型畸胎瘤之一,占卵巢恶性肿瘤的比率不足0.1%[1]。本院近期收治1侧卵巢类癌同时合并对侧卵巢成熟性畸胎瘤1例,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8岁,孕2产1,因发现盆腔包块1年余于2009年7月15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量中等,无发热、咳嗽,无心悸、胸闷,无消瘦及腹痛,大、小便正常。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子宫左后方触及一质中、大小约7cm×6cm×5cm包块,活动欠佳,右附件区触及一大小约7cm×5cm×5cm质中等包块,活动欠佳。实验室检查:胸片正常,B超提示右附件区类实性包块4.2cm×3.2cm,左附件区囊实性包块3.3cm×4.5cm(畸胎瘤可能)。

剖腹探查见:右侧卵巢增大约5cm×4cm×3cm,左侧卵巢增大约6cm×4cm×3cm,表面光滑,行双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冰冻病理回报右侧卵巢类癌,左侧卵巢成熟性畸胎瘤。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回报:右侧卵巢类癌,免疫组化标记:CK7、EMA(上皮膜抗原)、CgA(嗜铬粒蛋白嗜银染色)、Tg(甲状腺球蛋白)、CR(钙结合蛋白)、Inhibin-α(二聚体蛋白质激素)、TTF-1(甲状腺转录因子-1)均阴性,SY(突触素)阳性,Vimentin(波形蛋白)弱阳性。术后7d给予BVP方案化疗,间隔3周,共化疗3个疗程,门诊随访1、3、6个月情况良好,多次B超复查无异常。

2 讨论

类癌(carcinoid tumor)是一种发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殊肿瘤,又称嗜银细胞瘤、肠胺瘤等,首次由Lubarsch于1888年描述,Stewart于1939年首次报道卵巢皮样囊肿中有类癌成分[2]。卵巢原发性类癌大多数与畸胎瘤成份有关,较少见的为黏液性囊腺瘤[3]。卵巢类癌组织学可分为岛形、小梁状、甲状腺肿、黏液型及混合性,其中以岛状及甲状腺肿型多见[4]。

卵巢类癌患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绝经期间或绝经期后妇女多见,平均年龄为55岁。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多为偶然发现,单侧发生,一般不转移,通常小于10cm。常以盆腔包块就治,由于卵巢类癌罕见,且无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术前正确诊断较为困难。卵巢类癌患者约1/3伴有类癌综合征,表现为皮肤潮红、周围血管功能紊乱、腹痛、腹泻、皮下水肿、心力衰竭及支气管痉挛,因与肿瘤内部分泌5-羟色胺、组织胺等有关,测量尿24h 5-HIIAA及血中5-HIIAA可监测疾病的进展[5]。

本文报道的卵巢类癌病例同时合并左侧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更加少见,临床无类癌综合征,术中冰冻病理才明确诊断,术后给三次BVP方案化疗,随访半年无复发,继续门诊随诊。

[参考文献]

[1] 连利娟. 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1-607.

[2] Davis KP,Hartmann LK,Keeney GL,et al. Primary ovarian tumors[J].Gynecol Oncol,1996,61(2):259-265.

[3] 回允中. 女性生殖道病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674-677.

[4] Diaz-Montes TP,Rosenthal LE,Bristow RE. Primary insular carcinoid of the ovary[J]. Gynecol Oncol,2006,101(1):175-178.

[5] 曹泽毅. 妇科肿瘤学[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937-943.

(收稿日期:2010-03-25)

上一篇:右半结肠癌误诊阑尾炎浅析 下一篇: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不稳定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