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10-02 11:27:21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行为习惯包括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如今,我们面对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霸王”“小懒虫”“小犟牛”……所有这些问题,归根起来就是习惯的问题。可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低年级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一旦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他将受用终身,那么如何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良好习惯的表现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戴红领巾;学会自己洗红领巾、手帕、抹布;学会收拾自己的书桌、书包、文具等。知道用完及时放同原处;知道垃圾要放到垃圾桶,不能随地吐痰,看到垃圾主动捡起:知道定期擦洗自己的桌椅,会擦桌椅。不在桌椅、墙壁上随便刻画:知道值日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又快又好。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前一天预习新知的好习惯,课前能及早做好准备工作;上课要有良好的坐姿,不可半躺在椅子上、蹲在椅子上、趴在桌子上听课;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仔细观察、勤记笔记、质疑发问、勤查工具书、定期复习整理的好习惯;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做到仔细审题、认真书写文字,力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不抄他人作业,不找他人作业。

(三)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知道基本的礼节。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明确目标,引领学生认识习惯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行是不可分的,刚入学的孩子就像白纸一张,学生知道了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习惯的意识。首先,为学生确定目标。这样,通过教师的引领作用,学生明确了目标,为养成良好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言传身教,指导学生培养习惯

“学校没小事,事事都育人”。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老师的依赖与信任,他们视老师为自己的教导者和指挥者,而且在其小小的心灵看来,教师是高大的、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因此,钦佩、崇敬爱戴之心油然而生。从而,他们就会去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习惯的养成是一件件小事中成绩的积累。比如发现教室内有纸屑,我便会捡起来扔到垃圾箱。慢慢地。当教师一进教室,有人马上检查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纸,如果有立即主动捡起。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有时可能比家长的教导还要深刻,教师的一句不良的语言、一个稍不注意的行为,往往会使学生的言行向不良的方向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的同时,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各种素质和修养,言谈、行为、小节都必须能为人榜样,教师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更重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是好习惯的流露、体现,如果只对学生讲这讲那,平时自己都做不到,会导致学生混乱认识,从而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反复训练,锻炼学生养成习惯

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记忆力、注意力都比较差,有些动作往往讲过了他们也不会记住。对于每一项内容,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联系,在多次的重复中强化正确的行为方式。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随着年龄的增长要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勇于创新,会阅读等习惯,这样使习惯在反复训练、循序渐进中养成。

(四)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坚持习惯

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只靠枯燥的反复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用赞美的语言去夸奖,用一些适当的激励手段,这也就是评价。评价是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控制力,提高自觉性、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在平时发现学生有进步时。就及时表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当孩子出现积极的行为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如果那些上课坐姿端正,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赞扬,让学生尝到具有优良行为的甜头。其他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都会积极效仿,这样孩子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我在班级里还成立了好习惯银行,让学生查找自己的坏习惯,定期养成好习惯,并要严格地监督,真正养成好习惯了就可以快乐币的形式存入银行,这样学生积极存入快乐币,促进养成好习惯的培养,当然,不同教师采取的评价手段不同,但收到的效果是相同的。

托尔斯泰说:“好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所以,为人师者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逐步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 辽宁省凌源市凌北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如何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处于积极的学习状... 下一篇:巧用生成性资源使数学课堂更精彩